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雜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雜密

圖片來自books

雜密,漢傳佛教中,將密宗分為純密與雜密兩大系統,雜密為對純密傳入前就已經譯出的各種密續的概稱。為密宗的一個分支,也是佛教中最早發展出的密宗流派。又稱事續、事部、所作怛特羅(梵語:kriyā-tantra,標準藏語:bya-bahi rgyud)。

概論

早期密教一般稱為雜密,即雜部密教之義,指密宗兩部根本經典《大日經》與《金剛頂經》未結集流傳前,由釋迦牟尼佛顯說於佛教經典各部中的密法及陀羅尼密咒等。[1] 藏傳佛教將密宗分為四大系統,漢傳佛教所稱的雜密,相當於是其中的事續。被稱呼為事續,因為修行此部需要倚靠外部的儀軌及咒語才能夠得到相應。雜密部多為儀軌、真言火供,講究神通等內容。在胎藏界金剛界密續(此二部稱為純密)出現之後,它的地位慢慢被取代。

源流

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還有《金光明最勝王經》。竺法護,以及之後的曇無讖也開始把密教經典譯至漢地。

開元年間,開元三大士譯出胎藏界與金剛界密續之後,這兩部密續被稱為「純密」。它的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災,乃至於驅使鬼神、詛咒敵人,包羅萬象。

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中國傳統的道教西藏苯教,與中亞的薩滿教,有許多相似與相關之處。相對於純密,在它們之前譯出的密教經典與咒語,都被稱為「雜密」。

雜密

圖片來自kmcha

經典分類

就密教諸經中,說其本、支之區別,純密乃大日如來住本地法身,於法界宮殿中,對內眷屬所說之祕密法門,即大日經、金剛頂經,其支分為諸尊瑜伽之密軌。雜密者為垂跡應化身之釋迦如來,於塵道世界所說之顯密糅合之諸經。純密為祕密瑜伽乘所廣說之純一法門,雜密則以顯教為主,附說密乘而已,如法華經之陀羅尼品等即屬附說之真言陀羅尼。此外,又有以金剛、胎藏兩部大法為純密,而以其餘之雜部密教為雜密者。[2]
唐密按照經典分類:
狹義純密:《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瑜祇經》《要略經》五部經典的密法,被稱為狹義純密、根本純密。 廣義純密:以上五部經典,再加上《蘇婆呼經》《瞿醯耶經》《理趣經》《熾盛光》《一字佛頂》等,被稱為廣義純密。 雜密:《仁王》《楞嚴》《金光明》《孔雀》《陀羅尼集經》等經典的法,再加上其他各種儀軌的法,比如諸經、諸佛、諸菩薩、諸明王、諸天等的儀軌,都被稱為「雜密」。[3]

分類

後人將雜密分成三部:

  1. 佛部:以釋迦牟尼佛為部尊,文殊師利菩薩為部主,佛眼佛母為部母。
  2. 蓮華部:以阿彌陀佛為部尊,觀世音菩薩為部主,白衣大士觀自在為部母。
  3. 金剛部:以不動如來為部尊,金剛手菩薩為部主,忙莫計菩薩為部母。

經典

雜密與純密經典的最大區別是,雜密經典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但是純密經典是以毘盧遮那佛為教主。東晉失譯《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四卷、梁代失譯《陀羅尼雜集》十卷。雜密的根本經典是《持明咒藏》,即所謂《金剛大道場經》十萬頌,於唐代永徽三年(652)由阿地瞿多譯出,名為《陀羅尼集經》,共十二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