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杂密

Hui0721讨论 | 贡献2022年9月4日 (日) 17:10的版本 (增加內容)

杂密

图片来自kmcha

杂密,汉传佛教中,将密宗分为纯密与杂密两大系统,杂密为对纯密传入前就已经译出的各种密续的概称。为密宗的一个分支,也是佛教中最早发展出的密宗流派。又称事续、事部、所作怛特罗(梵语:kriyā-tantra,标准藏语:bya-bahi rgyud)。

目录

概论

早期密教一般称为杂密,即杂部密教之义,指密宗两部根本经典《大日经》与《金刚顶经》未结集流传前,由释迦牟尼佛显说于佛教经典各部中的密法及陀罗尼密咒等。[1]藏传佛教将密宗分为四大系统,汉传佛教所称的杂密,相当于是其中的事续。被称呼为事续,因为修行此部需要倚靠外部的仪轨及咒语才能够得到相应。杂密部多为仪轨、真言火供,讲究神通等内容。在胎藏界金刚界密续(此二部称为纯密)出现之后,它的地位慢慢被取代。

源流

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还有《金光明最胜王经》。竺法护,以及之后的昙无谶也开始把密教经典译至汉地。

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译出胎藏界与金刚界密续之后,这两部密续被称为“纯密”。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灾,乃至于驱使鬼神、诅咒敌人,包罗万象。

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中国传统的道教西藏苯教,与中亚的萨满教,有许多相似与相关之处。相对于纯密,在它们之前译出的密教经典与咒语,都被称为“杂密”。

经典分类

唐密按照经典分类:
狭义纯密:《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瑜祇经》《要略经》五部经典的密法,被称为狭义纯密、根本纯密。 广义纯密:以上五部经典,再加上《苏婆呼经》《瞿酰耶经》《理趣经》《炽盛光》《一字佛顶》等,被称为广义纯密。 杂密:《仁王》《楞严》《金光明》《孔雀》《陀罗尼集经》等经典的法,再加上其他各种仪轨的法,比如诸经、诸佛、诸菩萨、诸明王、诸天等的仪轨,都被称为“杂密”。[2]

分类

后人将杂密分成三部:

  1. 佛部:以释迦牟尼佛为部尊,文殊师利菩萨为部主,佛眼佛母为部母。
  2. 莲华部:以阿弥陀佛为部尊,观世音菩萨为部主,白衣大士观自在为部母。
  3. 金刚部:以不动如来为部尊,金刚手菩萨为部主,忙莫计菩萨为部母。

经典

杂密与纯密经典的最大区别是,杂密经典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但是纯密经典是以毘卢遮那佛为教主。东晋失译《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四卷、梁代失译《陀罗尼杂集》十卷。杂密的根本经典是《持明咒藏》,即所谓《金刚大道场经》十万颂,于唐代永徽三年(652)由阿地瞿多译出,名为《陀罗尼集经》,共十二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