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級市場

於 2022年10月29日 (六) 20:11 由 Xf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条目)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一級市場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一級市場

外文名稱: primary market

別名: 初級市場

定義: 股票的發行市場

一級市場,也稱發行市場或初級市場,它是資本需求者將證券首次出售給公眾時形成的市場。它是新證券和票據金融工具的買賣市場。該市場的主要經營者是投資銀行經紀人和證券自營商(在我國這三種業務統一於證券公司)。它們承擔政府、公司新發行的證券以及承購或分銷股票。投資銀行通常採用承購包銷的方式承銷證券,承銷期結束後剩餘發行人可以獲得預定的全部資金

在金融市場方面的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 / New Issue Market)是籌集資金的公司或政府機構將其新發行的股票債券等證券銷售給最初購買者的金融市場。

房地產一級市場是指新建住房的買賣市場,市場主體是住宅開發商、營造商和居民。居民通過一級市場購得住房的產權,使住房的產權首先從法律上達到確認。

從商品經銷角度講,廠家所在地為總營銷處或產品所流通的省份級稱之為一級市場。[1]

目錄

金融市場

解析

一級市場並不為公眾所熟知,因為將證券銷售給最初購買者的過程並不是公開進行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是一級市場上協助證券首次售出的重要金融機構。投資銀行的做法是承銷(underwriting)證券,即它們確保公司證券能夠按照某一價格銷售出去,之後再向公眾推銷這些證券。

股票一級市場指股票的初級市場也即發行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投資者可以認購公司發行的股票。通過一級市場,發行人籌措到了公司所需資金,而投資人則購買了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的股東,實現了儲蓄轉化為資本的過程。

在西方國家,一級市場又稱證券發行市場、初級金融市場或原始金融市場。在一級市場上,需求者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取得資金。在發行過程中,發行者一般不直接同持幣購買者進行交易,需要有中間機構辦理,即證券經紀人。所以一級市場又是證券經紀人市場。

主要功能:為資金需求者提供籌措資金的渠道;為資金供應者提供投資機會,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形成資金流動的收益導向機制,促進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

主要特點

(1)發行市場是一個抽象市場,其買賣活動並非局限在一個固定的場所。

(2)發行是一次性的行為,其價格由發行公司決定,並經過有關部門核准。投資人以同一價格購買股票。

股票一級市場的發行方式:

股票的發行方式,也就是股票經銷出售的方式。由於各國的金融市場管制不同,金融體系結構和金融市場結構不同,股票發行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按照發行與認購的方式及對象,股票發行可劃分為公開發行與非公開發行;如果按是否有中介機構(證券承銷商)協助,股票發行也可劃分為直接發行與間接發行(或叫委託發行);若按不同的發行目的,股票發行還可以區分為有償增資發行和無償增資發行。

公開發行又稱公募,是指事先不確定特定的發行對象,而是向社會廣大投資者公開推銷股票。

非公開發行又叫私募,是指發行公司只對特定的發行對象推銷股票。非公開發行方式主要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採用:1、以發起方式設立公司;2、內部配股;3、私人配股,又稱第三者分攤。

直接發行又叫直接招股,或稱發行公司自辦發行,是指股份公司自己承擔股票發行的一切事務和發行風險,直接向認購者推銷出售股票的方式。

間接發行又叫委託發行,是指發行者委託證券發行承銷中介機構出售股票的方式。股票間接發行的方式,與債券的間接發行方式一樣,也分為代銷發行、助銷發行和包銷發行三種方式。

有償增資發行,就是認購者必須按股票的某種發行價格支付現款,方能獲得新發股票。一般公開發行的股票和私募中定向發行的股票都採用有償增資的發行方式。

無償增資發行,是指股份公司將公司盈餘結餘、公積金和資產重估增益轉入資本金股本科目的同時,發行與之對應的新股票,分配給公司原有的股東,原有股東無需繳納認購股金款。

證券市場

證券發行市場是發行人向投資者出售證券的市場。證券發行市場通常無固定場所,是一個無形的市場。證券發行市場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為資金需求者提供籌措資金的渠道。證券發行市場擁有大量的運行成熟的證券商品供發行者選擇,發行者可以參照各類證券的期限、收益水平、參與權、流通性、風險度、發行成本等不同特點,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選擇擬發行證券的種類,並根據當時市場的供求關係和價格水平確定證券發行的數量和價格(收益率)。發行市場上還有眾多的為發行者服務的中介機構,他們可以接受發行者的委託,利用自己的信譽、資金、人才、技術和網點等資源向公眾推銷證券,有助於發行者及時籌措到所需資金。大的發行市場還可以突破地區限制,為發行者擴大籌資範圍和對象,在境內或境外面向各類投資者發行證券、籌措資金,並通過市場競爭逐步使籌資成本合理化。

2.為資金供應者提供投資的機會,實現儲蓄向投資轉化。政府、企業和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可能出現暫時閒置的貨幣資金,證券發行市場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投資機會,實現社會儲蓄向投資轉化。儲蓄轉化為投資是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3.形成資金流動的收益導向機制,促進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生產要素都跟隨資金流動,只有實現了貨幣資金的優化配置,才有可能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證券發行市場通過市場機制選擇發行證券的主體,產業前景好、經營業績優良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更容易從證券市場籌集所需要的資金,從而使資金流入最能產生效益的行業和企業,達到促使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

證券發行分類

按發行對象不同和有無中介機構介入是證券發行最基本的、共有的分類方法,也是發行主體選擇證券發行方式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發行對象分類

(1)公募發行,又被稱為"公開發行",是發行人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投資者發售證券的發行。在公募發行方式下,任何合法的投資者都可以認購擬發行的證券。採用公募發行的有利之處在於以眾多投資者為發行對象,證券發行的數量多,籌集資金的潛力大;投資者範圍大,可避免發行的證券過於集中或被少數人操縱;公募發行可增強證券的流動性,有利於提高發行人的社會信譽。但公募發行的發行條件比較嚴格,發行程序比較複雜,登記核准的時間較長,發行費用較高。公募發行是證券發行中最常見、最基本的發行方式,適合於證券發行數量多、籌資額大、準備申請證券上市的發行人。

(2)私募發行,又被稱為"不公開發行"或"私下發行"、"內部發行",是指以特定投資者為投資對象的發行。私募發行的對象有兩類,一類是公司的老股東或發行人的員工,另一類是投資基金、社會保險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與發行人有密切往來關係的企業等機構投資者。私募發行有確定的投資者,發行手續簡單,可以節省發行時間和發行費用,但投資者數量有限,證券流通性較差,不利於提高發行人的社會信譽。

有無中介分類

(1)直接發行,即發行人直接向投資者推銷、出售證券的發行。這種發行方式可以節省向發行中介機構繳納的手續費,降低發行成本。但如果發行額較大,由於缺乏專業人才和發行網點,發行者自身要擔負較大的發行風險。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有既定發行對象或發行人知名度高、發行數量少、風險低的證券。

(2)間接發行,是由發行公司委託證券公司等證券中介機構代理出售證券的發行。對發行人來說,採用間接發行可在較短時期內籌集到所需資金,發行風險較小;但需支付一定的手續費,發行成本較高。一般情況下,間接發行是基本的、常見的方式,特別是公募發行,大多採用間接發行;而私募發行則以直接發行為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