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銀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11月24日 (四) 15:25 由 Scf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银子</big> ''' |- |[[File:|缩略图|居中|[ 原图链接]]] |-…”)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銀子
[[File:|縮略圖|居中|[ 原圖鏈接]]]

白銀是一種金屬單質,元素符號為Ag,具有富延展性,是導熱、導電性能很好的金屬。

白銀,即銀,因其色白,故稱白銀,與黃金相對。多用其作貨幣及裝飾品。古代做通貨時稱白銀。純白銀顏色白,摻有雜質金屬光澤,質軟,摻有雜質後變硬,顏色呈灰、紅色。純白銀比重為10.5,熔點960.5℃,導電性能佳,溶於硝酸、硫酸中。銀是古代發現的金屬之一。銀在自然界中雖然也有單質存在,但絕大部分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銀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因此可以碾壓成只有0.3微米厚的透明箔,1克重的銀粒就可以拉成約兩公里長的細絲。銀的導熱性和導電性在金屬中名列前茅。[1]

白銀重要性

純白銀顏色白,有金屬光澤,質軟。熔點961.93℃,沸點2212℃,密度10.5g/cm3(20℃)。銀質軟,有良好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延展性僅次於金,能壓成薄片,拉成細絲。溶於硝酸、硫酸中。銀對光的反射性達到91%。常溫下,鹵素能與銀緩慢地化合,生成鹵化銀。銀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和鹼發生反應,但能與氧化性較強的酸濃硝酸和濃鹽酸產生化學反應。

白銀的主要用途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上:工業、攝影和珠寶銀器。這三大類的白銀總需求占到白銀需求的85%左右。

自古以來,白銀就一直與黃金一起,被作為財富的象徵。銀的化學符號是Ag,來自拉丁文Argertum,是「淺色、明亮」的意思。因為銀的顏色是白色,所以被稱為「白銀」。

白銀不僅有着良好的電熱傳導特性,還具有較高的感光性和發光特性,被應用於工業、攝影、首飾、貨幣製造等方面。

與黃金相比,白銀因供應充足且價值較低,故更多且更早地應用於造幣,進入流通領域,很多國家均建立銀本位制,把銀幣作為主流貨幣。

白銀的歷史

在古代,人類就對銀有了認識。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悠久的貴金屬,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於銀獨有的優良特性,人們曾賦予它貨幣和裝飾雙重價值,英鎊和我國解放前用的銀元,就是以銀為主的銀、銅合金。在我國清代,1兩銀子約相當於今天的400-500元人民幣(長美注)。

而銀比金活潑,雖然它在地殼中的豐度大約是黃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單質狀態存在,因而它的發現要比金晚。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開採銀礦,由於當時人們取得的銀的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公元前1780至1580年間,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銀的價值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紀,日本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銀最早用來做裝飾品和餐具,後來才作為貨幣。

白銀,即銀,因其色白,故稱白銀,與黃金相對。多用其作貨幣及裝飾品。古代做通貨時稱白銀。銀,永遠閃耀着月亮般的光輝,銀的論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國也常用銀字來形容白而有光澤的東西,如銀河、銀杏、銀魚、銀耳、銀幕等。

我國古代常把銀與金銅並列,稱為「唯金三品」。《禹貢》一書便記載着「唯金三品」,可見我國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紀,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發現了銀。在大自然中,銀常以純銀的形式存在,人們便曾找到一塊重達13.5噸的純銀!另外,也有以氯化物與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鉛、銅、銻、砷等礦石共生在一起。

富延展性,是導熱、導電性能很好的金屬。第一電離能7.576eV。化學性質穩定,對水與大氣中的氧都不起作用;易溶於稀硝酸、熱的濃硫酸和鹽酸、熔融的氫氧化鈉。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化學性質

銀的特徵氧化數為+1,其化學性質比銅差,常溫下,甚至加熱時也不與水和空氣中的氧作用,但久置空氣中能變黑,失去銀白色的光澤,這是因為銀和空氣中的H₂S化合成黑色Ag₂S。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銀不能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但銀能溶解在硝酸或熱的濃硫酸中:

銀在常溫下與鹵素反應很慢,在加熱的條件下即可生成鹵化物:

銀對硫有很強的親合勢,加熱時可以與硫直接化合成Ag₂S:

電子電器是用銀量最大的行業,其使用分為電接觸材料、複合材料和焊接材料。銀和銀基電接觸材料可以分為:純Ag類、銀合金類、銀-氧化物類、燒結合金類。全世界銀和銀基電接觸材料年產量約2900~3000t。複合材料是利用複合技術製備的材料,分為銀合金複合材料和銀基複合材料。從節銀技術來看,銀複合材料是一類大有發展前途的新材料。銀的焊接材料如純銀焊料、銀—銅焊料等。

感光材料

鹵化銀感光材料是用銀量最大的領域之一。目前生產和銷售量最大的幾種感光材料是攝影膠捲、相紙、X-光膠片、熒光信息記錄片、電子顯微鏡照相軟片和印刷膠片等。20世紀90年代,世界照相業用銀量大約在6000~6500t。由於電子成像、數字化成像技術的發展,使鹵化銀感光材料用量有所減少,但鹵化銀感光材料的應用在某些方面尚不可替代,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化學化工

銀在這方面有兩個主要的應用,一是銀催化劑,如廣泛用於氧化還原和聚合反應,用於處理含硫化物的工業廢氣等。二是電子電鍍工業製劑,如銀漿、氰化銀鉀等。

工藝飾品

銀具有誘人的白色光澤,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收藏觀賞價值,深受人們(特別是婦女)的青睞,因此有女人的金屬之美稱,廣泛用作首飾、裝飾品、銀器、餐具、敬賀禮品、獎章和紀念幣。銀首飾在發展中國家有廣闊的市場,銀餐具備受家庭歡迎。銀質紀念幣設計精美,發行量少,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深受錢幣收藏家和錢幣投資者的青睞。20世紀90年代僅造幣用銀每年就保持在1000~1500t上下,占銀的消費量5%左右。

國內發展

白銀需求形勢:全球白銀消費量為1056.8百萬盎司,較2009年增長了14.60%,從白銀消費構成來看,白銀的工業應用和淨投資是白銀需求增加的主動力。白銀的工業應用隨着全球經濟的復甦而有所增長,白銀的工業應用從2009年的403.8百萬盎司上揚到2010年的487.4百萬盎司,漲幅達到20.70%;白銀的淨投資隨着投資興趣的提升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從2009年的120.7百萬盎司上揚到2010年的178百萬盎司,漲幅達到47.47%。

白銀供給形勢:全球礦產供給和舊銀回收是白銀供給增加的主力。白銀的礦產供給從2009年的718.3百萬盎司上揚到2010年的735.9百萬盎司,漲幅為2.45%;白銀的回收量從2009年的188.4百萬盎司上揚到2010年的215百萬盎司,漲幅達到14.12%。

2010年中國白銀產量為11617噸,較2009年的11495噸增長1.06%。從2001~2010年白銀產量增速來看,白銀產量增速不斷下降。從白銀產量地區分布來看,2010年1~11月,湖南省白銀產量最大,為3346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1.67%;其次是江西省,白銀產量為2049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9.39%。

國際市場

白銀一直是黃金的「影子」,但與黃金又有所不同。雖然白銀具備貴金屬屬性,但是其主要用途依然是體現在工業方面。國際白銀市場從2007年開始就一直處於供應過剩狀態。世界白銀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白銀供應總量為10.48億盎司,較2011年增加890萬盎司。其中,礦產量增長至7.87億盎司,較2011年上升3.8%,主要來自鉛鋅礦副產品輸出。主要銀礦供應量同比增長1%,占全球銀礦產量的28%。其中,中國白銀總產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過去十年間,中國銀礦產量幾近上升100%。中國白銀產量連續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

法國興業銀行發布報告稱,預計2013年白銀可能仍有高達逾4000噸的供應過剩。巴克萊銀行預估2013年全球白銀供應量將達到32347噸,較2012年增加0.8%。2013年全球白銀總體供大於求,可能出現6441噸的過剩,2014年全球供應量將達到32775噸。由於白銀工業需求減少,投資需求趨緩,白銀礦山的供應增長依然強勢,筆者預計,2014年白銀供應過剩格局將延續,實際投資需求的增減將決定銀價走勢。

2013年,白銀製造需求下降了1.8%,珠寶和銀器是白銀最主要的製造需求,該部分需求在2012年下降了1.4%。印度和西歐工業用銀下降最顯着,源於這些國家疲弱的經濟狀況。過去十年間,中國白銀飾品市場擴張211%,2014年則有望進一步上升。同期,中國白銀加工需求上升137%,工業領域白銀加工量自3770萬盎司升至8440萬盎司,主要的使用終端來自電子行業。然而,隨着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缺少經濟和下游需求復甦的支撐,將給電子工業的增長帶來壓力。

全球經濟增長態勢,除了歐洲正經歷艱難而又緩慢的經濟復甦,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情況也有放緩的趨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白銀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削弱了對白銀的工業需求。數據顯示,2013年10月中國白銀進口量較2012年同期減少5.73%,且連續兩個月下滑,需求不振。國內經濟形勢來看,製造業PMI及GDP均顯示經濟增長勢頭有所放緩,與此同時通貨膨脹卻有所增加,市場資金偏緊。中國經濟擴張仍然高度依賴投資,改革措施以促進消費和調控房地產市場為重點。

中國、美國和日本是全球白銀工業需求方的最大貢獻者。2000年以來,製造業白銀需求維持在2.7萬~2.8萬噸水平,各領域消費則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2012年,全球工業用銀下滑4%。然而,中國和印度,卻不降反升,這與其經濟的增長不無關係。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工業化國家陷於經濟危機帶來的壓力,工業用銀受抑制。雖然美國經濟穩步回暖,歐洲和日本經濟弱勢復甦,新興國家經濟增長趨穩,估計2014年白銀工業需求不會出現太大的增幅。

銀圓,也作「銀元」,是我國過去市場上流通的一種貨幣,種類繁多,以清末各種龍洋,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袁世凱頭像銀元、孫中山像船洋最為多見,還有中華蘇維埃幣、四川"漢"字幣等,此外一些外國銀元,如站洋、坐洋、鷹洋、日本龍洋等也在國內流通。

銀條

外性長條狀,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以925‰最為多見,是製作銀飾的原料。900‰以下的呈灰白色,質堅硬敲打有銅聲,底面無蜂窩,火燒後表面顯黑紅。

銀磚

外貌長方形銀錠,重量2000克左右,也有幾百克,成色950‰居多980‰少。成色900‰以下的起很厚的皺皮,面上黑紅色發烏。

銀元寶

外貌呈橢圓形及長方形,一般兩耳高立,兩耳中間面部凹下平坦潔白光潤,底部有蜂窩,蜂窩口小洞大,深淺不一,分布自然,打擊聲音貫通一致,重量1750克左右,成色980‰。若表面有黑斑點,成色970‰,黑斑點較多,成色950‰。有一種重量為312.5克、31.25克的舊制十兩及一兩的小元寶,面部打有「十」戳記,成色950~980‰。

銀滴珠

(高足錠、老虎眼)

外貌半圓形,底部有小蜂窩,成色950~980‰,重62克左右。

松江錠

外貌形狀似乳頭,表面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鉛釉,底部具深細蜂窩,每錠上附有15克鉛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區)已經去掉,有打擊痕跡,形成上方下圓。

首飾器皿

首飾、器皿中摻入雜質紅銅較多,白銅、黃銅較少。首飾有鐲、佩、鏈、墜、簪、鎖。器皿有餐具、壺、碗、杯瓶、鼎、爐、盾牌。

出土銀飾

墓葬中出土銀飾去面均腐蝕成一層黑銹,市場上常出現用硫化氫作用做舊。

銀子與健康

以白銀為主要原材料,製成的各種器皿,能迅速改變細菌細胞電生理性能,破壞其細胞結構,具有消毒、殺菌,活化細胞,並促進人體排毒養生。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對疾病的抵禦能力。因此,長期使用銀器皿進食,有益於增強精力,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首飾鑑別

首先,大家可以通過顏色判斷白銀首飾,可以通過火燒,如果是真的白銀首飾,經過火燒以後顏色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是假的或者低劣品質的白銀,火燒後首飾的顏色會變黑。

其次,就是通過聲音來判斷白銀首飾的真假,由於白銀的質地較軟,拋擲的時候如果發出的聲音疲軟則是真白銀,如果發出清脆的聲響則是其他金屬。然後,還可以通過掂量判斷,由於白銀的比重是10.5,比其他很多金屬大的多。

最後,還可以通過彎折白銀,品質好的白銀容易彎折但是不易斷,而質量較低的白銀彎折起來感覺較硬,還可能夠斷裂。

白銀分布

1.世界最大銀礦山—澳大利亞坎寧頓鉛鋅銀礦:

該礦隸屬於必和必拓(BHP)公司,是澳大利亞最主要、最大的白銀生產企業。該礦位於昆士蘭州西北部的歷史悠久的採礦小鎮芒特艾薩(Mount Isa),礦體賦存於芒特艾薩構造岩帶的芒特艾薩—鉛鋅—銀礦帶,是一個盲礦床,埋深10~60m。該礦儲量鉛+鋅718萬噸,銀2.3萬噸。1997年3月開始開採,平均含鉛10.7%、鋅4.6%和銀470g/t,2003年產鉛23.3萬噸,鋅50.3萬噸,銀1100噸,2004年產銀1428噸,占澳大利亞當年白銀產量的2/3左右,占世界礦山銀產量的7%。該礦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生產成本最低的鉛鋅生產者。該礦所在的芒特艾薩銅—鉛鋅—銀礦帶是世界上最大的鋅成礦帶,,該帶沉積岩中賦存了7個世界級元古代賤金屬礦床:麥克阿瑟河、「世紀」、dugald河、希爾頓、芒特艾薩、Lady Loretta和坎寧頓(以上礦床含鋅量均為200萬噸或更多)。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獎牌的原材料(13千克黃金、1.3噸白銀、6.9噸銅)的一部分就采自坎寧頓礦。

2.世界第二大銀礦山—墨西哥普羅阿諾銀礦(Proano);

該礦位於墨西哥中部薩卡特卡蘇州弗萊斯尼勒(Fresnillo)附近,隸屬於世界第二大銀礦生產商佩羅萊斯工業公司(Penoies),2001年產銀983噸。

3.世界第三大銀礦山—俄羅斯杜卡特銀礦(Dukat);

該礦位於俄羅斯著名的多金屬產區馬加丹(Magadan)地區,隸屬於世界第五大銀礦生產商—俄羅斯多種金屬公司(Polymetal)。Polymetal公司位於馬加丹地區的彼得堡,擁有2個下屬公司,1個為SerebroTemtorii,擁有Lunnoye金銀礦;另一個為SerebroMagadan,擁有Dukat礦。2003年Polymetal公司的銀礦量增長250%,達410噸,使Polymetal公司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銀生產企業,並成為世界十大銀生產公司,其銀產量占馬加丹(Magadan)地區的90%,占俄羅斯總產量的60%。Dukat銀礦2006年生產了1260萬盎司(405噸)白銀,占到Polymetal公司1730萬盎司白銀的73%。Polymetal公司計劃未來一年將該礦白銀的產量提高50%,同時開發周邊礦床,令公司總產量到2010年增加700萬盎司。

2007年6月公司首席執行官維塔利內西宣稱,公司計劃建造一家能夠令其趕超全球第四大白銀生產商哈薩克斯坦銅業公司的加工廠,在2011年前將現有礦藏的白銀產量和黃金產量提高50%,該公司希望得到全球第四大白銀生產商的稱號。至於杜卡特礦,內西稱在2008年底之前,該礦的礦石加工量將從每年90萬噸增加至150萬噸,到2010年每年生產2400萬盎司(736噸)白銀。Dukat銀礦的白銀產量2004年為375噸,2006年為392噸。

4、世界第四大銀礦山—秘魯烏丘查庫銀鉛鋅礦:

該礦位於秘魯利馬省,隸屬於秘魯最大的私營銀生產商布埃納文圖拉礦業公司。布埃納文圖拉礦業公司主要開採利馬省烏丘查庫和萬卡維利卡省的胡爾卡尼礦床,烏丘查庫銀鉛鋅礦2004年白銀產量為306噸。

5、世界第五大銀礦山—美國格林.克里克鉛鋅銀礦:

該礦隸屬於美國肯內科特採礦公司,位於阿拉斯加州,是全美最主要的鉛鋅礦和潛在的最大銀礦。1988年開發以後,生產能力為日處理1000噸礦石,估計可開採10~30年。2004年產白銀302噸。

工業應用

純銀是一種美麗的銀白色的金屬,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導電性和傳熱性在所有的金屬中都是最高的。

例如,若令汞的導電性為1,則銅的導電性為57,而銀的導電性為59,占首位。因此,銀常用來製作靈敏度極高的物理儀器元件,各種自動化裝置、火箭、潛水艇、計算機、核裝置以及通訊系統,所有這些設備中的大量的接觸點都是用銀製作的。在使用期間,每個接觸點要工作上百萬次,必須耐磨且性能可靠,能承受嚴格的工作要求,銀完全能滿足種種要求。如果在銀中加入稀土元素,性能就更加優良。用這種加稀土元素的銀製作的接觸點,壽命可以延長好幾倍。

區別鉑金

(一)辨印鑑:首飾產品按國家標準,都要打上印鑑及其純度的標記。如首飾上有「PT」或者「PLATNUM」或「PLAT」字樣,則是鉑金,如首飾上有「S」或者「SILVER」字樣,則是白銀。

(二)稱重量:鉑金比重為21.4,白銀的比重是10.49,同一體積鉑比白銀要重一倍,一般用手掂重量即可區分兩者。

(三)外觀和硬度比較:鉑金用肉眼仔細觀察會略呈帶灰色的明亮白色,質地堅硬,用大頭針較難刻劃傷痕,其摩氏硬度為4.3,而白銀的色澤潔白,質地光滑細膩,一經氧化會變成灰白色或烏黑色。其摩氏硬度為2.7,較鉑金柔軟得多。

(四)火燒法:鉑金能抗高溫氧化,其熔點高達1770篊,用一般高溫(汽油)火燒不熔,冷卻後,顏色不變或帶有淬火的痕跡。而白銀熔點低,經高溫火燒後,視含銀量的多少,其顏色呈紅色,黑紅或烏黑色。

(五)化學法:鉑金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耐腐蝕,遇任何酸、鹼均不起反映,而白銀則不耐強酸腐蝕。

白銀儲量

2005年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7萬t和57萬t,儲量可保證生產28年。從世界分布情況看,波蘭、中國、美國、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等國的儲量占到世界總儲量和儲量基礎的80%,其中波蘭的儲量和儲量基礎均位居世界首位,分別為51000噸和140000噸,占到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的18.8%和24.6%。按照05年世界銀礦山產量19257.4噸計算,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14年和30年,說明世界白銀儲量的保證程度並不很高。全球約2/3的銀資源是與銅、鉛、鋅、金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床伴生的,1/3是以銀為主的獨立銀礦床。預計未來銀的儲量和資源仍主要來自副產銀的賤金屬礦床,而銀從這些礦床中的提取將主要取決於銀金屬市場的需求。

各年黃金白銀世界儲量表(億盎司)

白銀市場知名分析人士泰奧多爾·巴特勒評論說,由於白銀的消耗,白銀和黃金的儲量狀況已大幅改觀,白銀被低估的程度遠甚於黃金。「以2012年的價格買到銀幣就如同在跳蚤市場上買到了世界名畫」。「70年前,白銀的存量是黃金的十倍,而到2009年,白銀儲量已降至黃金的五分之一,黃金總儲量50億盎司,白銀儲量則僅為10億盎司。

各年黃金白銀世界儲量表(噸)

  • 1噸等於32150.75盎司 1盎司等於0.0311034768千克

參考來源

  1.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