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傅作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Mmexport讨论 | 贡献2023年6月7日 (三) 23:20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出生于中国山西临漪(今属万荣),中国政治家军事家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匪总司令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傅作义
原图链接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出生于中国山西临漪(今属万荣),中国政治家军事家、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华北剿匪总司令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极少数能接连击败共军的国军军事家,一生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反复,1949年投共后,又想当国民党卧底,曾手握50万重兵权倾一时,文革时期遭到迫害羞辱。[1]

生平

傅作义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1915年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参加反国民政府(蒋介石)作战,遭到惨败。1931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

1933年傅作义率部参加长城抗日作战。1936年,傅作义指挥绥远抗战,取得中外闻名的“百灵庙大捷”。后傅作义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日本投降后,傅作义曾代表中国政府至热、察、绥受降,后任华北“剿总”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平津地区。1932年3月,日军进抵长城一线。傅作义率59军防守独石口镇岭口怀柔一线,负责掩护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北翼。1935年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反对日本主张的内蒙古自治,11月率部抵抗关东军指使的王英“大汉义军”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夺回百灵庙锡拉木楞庙等战略要地多处。肃清绥远境内的亲日政权军队,挫败日军入侵绥远的企图,取得中外闻名的“百灵庙大捷”,是为“绥远抗战”。[2]

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先后参与忻口会战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

国共内战傅作义无疑是国军将领里是极少数能接连击败共军的国军将领之一。1946年国共内战正式开始,傅作义率绥远部众连克共军的集宁(今乌兰察布市)、大同张家口等多座重镇,傅作义和共产党华北野战军交手屡屡获胜,使得共军在国共内战初期在华北处境困难,其中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围魏救赵,带领国军在不利态势下以少胜多,展现高度的军事指挥天分。连毛泽东都曾在电文公开批评共军将领:“你们必须克服干部中怕远出,怕山地战,怕到人稀粮少地区作战,以及怕傅作义等项错误思想。”明确点出共军畏惧傅作义的窘态。后任华北剿匪总司令[1]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接近尾声,国民党军队的败势如秋风扫落叶,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被撤职查办。傅作义联想到张学良杨虎城遭软禁的下场,感到不能再盲目追随蒋介石,要考虑走另外的路了。这时,社会上的和平空气甚浓,一些人向傅作义进言和平。傅作义决定给毛泽东发一电报,呼吁和平,提议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要求中共派代表到北平谈判。

1948年12月初,解放军包围了张家口,将傅作义的王牌军三十五军围困于新保安。不久,天津也被包围,北平已是一座孤城。傅作义欲战无兵,欲守无力,欲逃无路。在女儿傅冬等人的一再劝说下,傅作义决定派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谈判。由于双方条件相距太大,未能达成协议。[3]

平津会战

平津战役 Photo Credit: SY @ CC BY-SA 4.0
原图链接

1948年12月22日,新保安战役结束。傅作义的三十五军被歼灭,军长郭景云自杀,这对傅作义是致命的打击,紧接著张家口也宣告失守。[4]

解放军面对平津战役的战略方向是立足于战,尽量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对傅作义的策反工作,很早就开始布局。除了派出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还有他身边的秘书、他的老师、老乡,中共地下党多管齐下,全力策反傅作义。

与此同时,蒋介石对傅作义与中共和谈也有所耳闻,也是竭尽全力来拉拢挽回。12月15日派傅作义早年在晋军中的老同事徐永昌来北平劝说未果后,又于12月23日派次子装甲兵参谋长蒋纬国持亲笔信来北平,亲笔信中特别提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宜生一人归来,就胜似千军万马”。但傅作义还是不为所动,对蒋纬国说:“现在已经晚了,南撤是完全没有可能了。总统训导,语重心长,我一定谨记,请回复总统,平津之事,我自有分寸,会谨慎处理。”

1949年1月6日,蒋介石派国防部次长兼第二厅厅长郑介民来北平。郑介民是老牌军统特工,非常擅长策反与反策反,在这个关键时刻派他来北平,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 郑介民到北平见到傅作义之后,开门见山就问是否有和中共和谈,郑介民又劝说傅作义率部南撤,却被傅作义以形势已不可能为由拒绝了。郑介民返回南京不久,傅作义就接到了蒋介石让他即刻赴南京参加华北军事会议的电报。毫无疑问,在接连拒绝徐永昌、蒋纬国、郑介民的南撤劝说后,这次去南京肯定凶多吉少,中共方面也提醒傅作义千万不要去南京,因此傅作义就以平津危急,不敢稍离的理由拒绝。[5]

国军被俘将领杜聿明回忆录中的叙述:平津会战之前他曾和傅作义私下有一次交谈,并对华北战局提出建议,傅作义当时对未来情势感到悲观,直呼:“没有兵!”,他既不想放弃华北果决南撤,但又缺乏信心和共军一战的决心。

整个平津会战的过程中傅作义和共军是边打边谈,傅作义和共方接触谈判的正式纪录就有三次。傅作义初期自恃还有相当力量,向中共提出华北地区一起解决、成立华北联合政府、傅作义参加华北联合政府的条件。[1]

1949年1月初派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进行第二次谈判。这次谈判虽未达成协议,但共产党派在身边的女儿傅冬耐心劝父之功不可没。[3]

共军攻下天津后,北平成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傅作义思量过后做出了投诚中共的决定,拱手让出北平。期间蒋介石曾要求撤出北平的部队和武器,傅作义拒不执行,还一度通知共军炮击天坛机场,让国军飞机无法降落,加深了他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

就国民政府的立场,傅作义失去了军人的气节,就傅作义个人的立场,当时他做了一个识时务的抉择,试图在国共之间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1]

投降过程之争议

1949年1月16日,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以60万国军统帅身份派邓宝珊签署“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月22日,率25万北平守军向人民解放军投降,使共军不发一枪一弹开入北平。第二天,毛泽东马上翻脸,给傅作义一个下马威,2月1日,人民日报登出共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近两千字的致傅作义最后退牒,《人民日报》以“北平解放经过”为题,刊载了一封公开信,主要内容:首先,指斥傅作义接受国民党政府“剿匪戡乱”之令,率所部向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发动残酷进攻,军行所至,屠杀人民,奸淫妇女,焚烧村庄,掠夺财物,无所不用其极。并指示陈长捷命令天津守军抵抗到底。继之,指出北平已被围月余,希望和平解放至今未果。傅为战犯,欲获人民谅解,必须遵照解放军前委指示,求得自赎。办法是:自动放下武器,或离城改编,任自由选择。时间由1949年1月17日1时起至1月21日止。如竟敢不顾提议,破城之日,必将严惩,勿谓言之不预。此信由于措辞严厉,且多指斥语言,与其说是一封公开信,莫如说是一份最后通牒。此信是毛泽东起草的,一月十六日由林彪交签署协议的邓宝珊转递,邓见此函出言不逊,深怕功亏一篑,便拖延了多日,最后由傅冬菊塞在傅作义书房的大堆文件中,二月一日前,傅始终未看到这封侮辱他人格的最后通牒。

傅作义2月1日,由报纸看到这封一月十六日签署的信件,感到震惊与愤怒,不禁悔恨自己何必投共。[6]

投降后的屈辱

协议中原定给傅作义留一个警卫团,但在共军入城仪式之后,他们的武器被收缴了;在新保安、张家口战役中被俘的傅作义部高级干部,原定一律释放,有关地区的负责人却以民愤极大为由,迟迟不肯执行

同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进入北平。1949年9月,傅作义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协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等职务。

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长时,水利部领导中有人认为他是非共党人士,有意贬低、刁难他。傅作义到水利部会堂开会,有人故意把他的汽车转停到偏僻远处;对他以部长名义批示的文件,有不同意的表示。于是,傅作义对所有文件在看过之后,不加任何批示,而由某副部长批示,并形成惯例。

“文革”初期,为保护傅作义的安全,周恩来建议他去住三一医院或到外地去休养。但是,傅作义不愿意离开家。红卫兵来抄家,第一次抄家时,还用鞭子抽打傅作义。周恩来闻讯后,立即派公安人员、警卫部队和水利部的人前来保护,才免于继续凌辱。

后来,傅作义因病住进医院。但是,医院不让傅作义住高干病房,1966年12月,周恩来亲自给北京医院打电话说:“应允许傅作义住高干病房,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才苟延残喘。

1974年,病逝于北京。[6]

评价

毛泽东对他评价:傅作义是北京的大功臣,应该给他奖励一枚像天坛一样的勋章。毛泽东在说完要给他大勋章之后,还高度评价他,和平解放北平,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功劳。[7]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后,对傅作义的工作安排,党中央准备安排他和程潜张治中龙云等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参加国防委员会并任副主席,毛泽东说:“对傅作义这样安排还不够,因为傅作义的功劳比这些人要大。如果傅作义决定死守北平城,我们今天就不能有这个北平城了,也不能在这样的地方开会了。傅作义立了大功,一定要给他安排一个部长。”,后来征求傅作义本人意愿,安排他当水利部长。[2]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投共又当蒋介石卧底: 国军名将傅作义的无间道. 关键评论 The New Lens. 2018-07-18 [2019-08-19] (中文). 
  2. 2.0 2.1 爱国将领傅作义:率部起义和平解放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水利部长23年.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4-18 [2019-08-20] (中文). 
  3. 3.0 3.1 傅冬不负党组织重托,竭力劝服父亲傅作义弃暗投明!. 每日头条. 2016-06-13 [2019-08-20] (中文). 
  4. 北平和平解放前,傅作义面临哪三个“死”?. 每日头条. 2018-09-28 [2019-08-20] (中文). 
  5. 傅作义在蒋介石心中的位置有多重要?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每日头条. 2019-01-05 [2019-08-20] (中文). 
  6. 6.0 6.1 首发:鲜为人知 傅作义投降中共后 惨遭鞭打. 阿波罗新闻网. 2009-07-30 [2019-08-20] (中文). 
  7. 傅作义假投降为国民党当卧底 傅作义评价. 壹读. 2016-05-20 [2019-08-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