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應龍

於 2020年10月12日 (一) 17:36 由 Sisle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810 文學總論 using HotCat

應龍,又有黃龍庚辰等別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神龍,曾相繼為黃帝禹王效力,殺蚩尤夸父,擒無支祁

目錄

記載

最早居住於天,因為黃帝誅殺蚩尤、夸父而不復得上[1],後助大禹治水,為其擒獲無支祁,被禹王封於東海之區[2][3][4][5]。是毛犢羽嘉的後代,同時也是建馬、鳳凰、麒麟、鸞鳥的祖先[6][7]。 存在着是龍進化的最終階段的說法[8],也有認為是「應龍虬龍螭龍蛟龍」四種龍類之一[9]

因其能夠興雲致雨,以至於形象被廣泛用於祈雨儀式之中,晉代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就曾提到過一種被稱為「土龍」的道具被認為是模仿的應龍的形象,能夠溝通天上的應龍[10][11]。 在流傳演變之中應龍不僅被作為龍神祭祀,更具有了人類的形容,甚至存在着作為天神太一正妃的傳說。[12][13][14]

應用

標誌

中華民國行政院海巡署使用象徵水神與戰神的應龍為其標誌,而這隻金色的雙翼神龍,早在海岸巡防司令部時,就是海巡的象徵了。

遊戲

宇峻奧汀製作的電腦遊戲──幻想三國志II,參考了山海經所載的應龍與女魃,並結合三國演義改編成的愛情故事。[15]

書籍

根據《最萌的龍事典》所述,因中文的「應」與「鷹」音近,日本人似乎認為應龍是有鷹翼的神龍。[16]

參考文獻

  1.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2. 《楚辭》云:「應龍何畫?河海何歷?」王逸注此句云:「或曰禹治洪水時,有神龍以尾畫地,導水徑所當決者,因而治之」
  3. 《拾遺記》卷二:「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
  4. 《岳瀆經》有「堯九年,無支祁為孽,應龍驅之龜山足下,其後水平」
  5. 《管城碩記》:「禹乃放應龍於東海」
  6. 《淮南子》:「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凰
  7. 《鐔津文集》:「羽嘉生應龍,應龍生鳳凰」
  8.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9. 廣雅‧釋螭》雲:「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
  10. 晉代郭璞注《東經》「此即應龍之狀,今之土龍是也
  11. 《論衡校釋》:「天龍之神亦在土龍.......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龍」《山海經注》「郭璞云:今之土龍本此;氣應自然冥感,非人所能為也」
  12. 《學術一甲子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60年論文選》 羅漫主編 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2013 489頁
  13. 《楚辭》云:「應龍何畫?河海何歷?」《拾遺記》卷二:「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岳,黃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
  14. 《史記正義》雲」黃龍之神,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荊州占》「勾陳者,黃龍之位也,太一之所妃也」。[
  15. 山海經。大荒北經:「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16. 王藝霏(譯)(民國97年)。最萌的龍事典。臺中市:銘顯文化。(ドラゴン事典製作委員會,平成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