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涿鹿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牛逼的土豪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6日 (三) 16:22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涿鹿县.jpg|缩略图|涿鹿县|[http://www.zhuolu168.com/upload/image/2013-07-08/137327078279950.jpg 原图链接][http://www.zhuolu168.com/show.php?id=312…”)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涿鹿县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中国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和北京市郊区相接。县城距张家口市区75公里,距北京市区130公里,总面积2802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352061人(2012年)。民族以汉族为主,有满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8个少数民族。2012年,涿鹿县实现生产总值73.38亿元。

距今20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涿鹿县繁衍生息。五千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征战、耕作、融合,创造了中华民族共认的“龙”图腾,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著名景点有黄帝泉黄帝城遗址中华合符坛中华三祖堂轩辕湖

2017年10月获得“国家园林县城”荣誉称号。[1]

2019年5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赞皇县等21个县(区)退出贫困县的通知》批准涿鹿县退出贫困县[2]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末,涿鹿县户籍人口352061人,比2011年增加2603人。其中男性183739人,女性168322人,男女性别比例为52.2﹕47.8。总人口中非农人口63297人,增加2782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长率5.99‰。全年平均人口为350760人。

民族

涿鹿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满、回、蒙古、壮等8个少数民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涿鹿县隶属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地处北纬39°40′—40°39′,东经114°55′—115°31′之间,涿鹿—怀来盆地西部。北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交界,西北隔黄羊山与宣化县相望,西南与蔚县毗邻,东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市涞水县接壤,东北与怀来县相邻。涿鹿县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43公里,面积2802平方公里(2012年)。东距北京市中心136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里,北距张家口市67公里。

地形

燕山运动形成了涿鹿县地貌的基本轮廓,大地构造属燕山沉降带,山西台背斜交界过渡地带,山势由楠向西北延伸呈现弧开、是个南、西、北三面环山的丘陵地地貌。境内有高、中、低和丘陵、盆地、河滩、阶地等多种类型,海拔高度460~2882米(小五台山东台)。桑干河、洋河汇合之处为新生代沉陷盆地、东部矾山为矾山——延庆盆地。中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南部群山丛列、夹有大堡、倒拉嘴山间平原。以桑干河南岸的五堡、保岱等地为界,北部惯称河川区,中部称丘陵区,从太平堡、虸蚄口、石门乡以南为山区。

涿鹿县山系以拒马河为界,北部为燕山支脉,南部为太行山余脉,境内东南部山峰多属军都山复北斜的西段,入境后分成三支干,即西北部涿怀北斜,黄羊山支干;中部小矾山背斜、黑山支干;东南部官厅北斜,灵山支干均属燕山山系。南部黄花梁、犁铧山支干等均属太行山余脉。县内主要山峰有黄羊山,小五台山东台,东、西灵山,韭菜梁山、韩家洼山、桥山等60余座,海拨高度均在906米至2882米之间、最高山峰小五台东台海拨2487.9米。群山之间,河流两岸形成十几个大小盆地,其中涿鹿、矾山两个断陷盆地,是涿鹿县两大盆地。

涿鹿县总的地势为南北低、中间高、北起洋河、桑干河、海拨460~500米,中间灵山、小五台山2240米以上,南至大河南500米,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山区。

气候

涿鹿县由于海拔高低相差悬殊,地形复杂,形成了垂直和水平分异的特点基本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多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较少。春季干旱,大风、低温;夏季凉爽短暂,昼夜差悬殊,雨量集中,冰雹夏秋常有发生;秋季天高气爽降温快,霜冻常有危害;冬季严寒冻期长,冰封五个月而雪少。从多年平均气温看,涿鹿县的夏季自6月21日至8月15日,共55天;冬季为10月16日至4月10日,共178天(其中11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严寒期);春季自4月11日至6月20日,共71天;秋季自8月16日至10月15日,共61天。年均日照2875小时,年平均气温9.1℃,极端最高气温39.2℃,年均降水量372.7mm,日最大降水量67.8mm,水资源总量7.45亿立方米,风速为2.5米/秒,较大风速24米/秒。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涿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煤、铁、锰、金、银、铅、锌等;建筑材料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膏;冶金辅助原料有熔剂白云岩;化工原料有硫铁矿、磷矿;其他非金属矿石有沸石、海泡石等。煤主要分布在武家沟、胡庄,截至2009年,实有探明储量2588.5万吨,保有储量2009.6万吨。铁共有17处,探明储量290897万吨。银主要分布在辉耀相广、栾庄上井沟一带,远景储量250吨,含量82~588.72g/p。矿石类别有锰银矿和蚀变岩银矿。白云岩 分布在矾山孟窑一带,储量505万吨,氧化镁含量29%,氧化钙含量29%,可用于冶金溶剂配料。磷矿矾山磷铁矿,探明储量1152.4万吨,远景储量27582.5万吨,品位P2O511.87%,含铁量13.01%,主矿体埋深575米~640米。大理石和花岗岩可开采储量50亿立方米,花色品种达23个,加工后可作为高档装饰材料。石灰石已探明石灰石资源是1.6亿吨,太平堡矿区石灰石远景储量超过3.13亿吨;页岩矿位于卧佛寺乡大穆沟,厚度约30米,储量约287万吨,为高铝岩,可作为红粘土的替代物使用。赤铁矿位于辉耀乡寇家沟,含铁量25%~40%,储量160万吨。沸石位于武家沟镇,储量12.6万吨,厚度3~5米,最大厚度10米,是极好的水泥混合材料。

水资源

涿鹿县水资源总量为7.45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6. 76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为0.69亿立方米。

野生动物资源

截至2009年,涿鹿县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50余种,其中鸟类110余种,哺乳类32种,隶属4纲18目49科。兽类:豹子、狼、山羊、狍子、野猪、狐狸、獾子、野兔、黄鼠、山狸猫、松鼠。鸟类:鹰、猫头鹰、啄木鸟、布谷鸟、寒号鸟、燕子、鹊、鸦、麻雀、鸽子、山鸡、褐马鸡黑鹳,其中鸟类褐马鸡、黑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兽类狼、松鼠属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经济

综述

2018年,涿鹿县实现生产总值(GDP)9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51.3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16.2:27.5:56.3。

第一产业

2018年,涿鹿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6.5亿元,下降3.0%;林业产值8.8亿元,增长5.8倍,牧业产值10.0亿元,下降39.1%;渔业产值491万元,增长1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29.2 %。 [18] 2018年,涿鹿县粮播面积2.2万公顷,较上年下降2.7%;粮食产量13.9万吨,增长3.3%,粮食亩产达到419.4公斤/亩。油料产量1024吨,增长20.5%;蔬菜产量4.1万吨,下降17.2%;干鲜果总产量4.6万吨,下降42.6%。奶类总产量2.6万吨,下降67.0%;禽蛋总产量2.8万吨,下降37.6%。

截至2018年,涿鹿县有林地面积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5%。农机总动力19.5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万公顷;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5万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4万吨。农村用电量1.1亿千瓦小时。农村生活设施不断改善,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99%的村通自来水,92%的村通宽带,87%的村通有线电视。

第二产业

2018年,涿鹿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工业企业产销率比上年增长3.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8%,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9.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下降5.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1.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3.3%。

2018年,涿鹿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利润6.0亿元,增长30.0%;税金总额1.8亿元,下降1.9%;其中,应交增值税1.4亿元,下降7.2%;主营业务利润率15.6%,较上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

2018年,涿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33483万千瓦时,增长1.2%;原煤消费量40.4万吨,下降0.2%;综合能源消费量36.1万吨标准煤,下降2.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1%。

2018年,涿鹿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7万平方米,下降62.1%;其中,新开工面积4.4万平方米,增长41.9%,竣工面积3.2万平方米,下降76.1%。

第三产业

2018年,涿鹿县全年邮电通信平衡发展,特快专递进县8.0万件,出县2.3万件;包裹进县45.5万件,包裹出县1.0万件;订阅报刊12.9万份、杂志3.8万份。 2018年,涿鹿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0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27.8亿元,增长14.4%;非金融企业存款28.2亿元,增长6.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住户贷款63.3亿元,增长19.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46.3亿元,增长13.8%。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8年末,涿鹿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4所。其中,小学42所,初中6所,高中2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3557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3434人,入学率100%;初中在校生11206人,入学率100%;高中在校生6252人,入学率94.6%;职业中学在校生2665人。全县教职工人数3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908人,本科以上学历650人。

卫生

截至2018年末,404所。其中,卫生医疗机构31所,诊所门诊部112所,村卫生室26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80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767人,乡村医生587人。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5.7万人,新农合参合率96.0%。

社会保障

2018年,涿鹿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6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039元,增长13.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876元/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54元,增长15.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611元/人。

交通运输

涿鹿县城距北京市中心125公里,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110国道、109国道、张涿高速、京蔚高速、涿京一级路纵横交错,涿鹿日益成为连接中西部与首都、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节点,成为京西北地区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枢纽。

截至2014年,涿鹿县境内共有铁路100.7公里,其中大秦铁路横贯县境46公里,并在涿鹿火车站建有煤炭集运站,沙蔚铁路穿越县境54.7公里。国道公路109线过境67公里;4条省道过境118公里,其中下广线(35.683km)、京原支线(36.686km)、宝平线(43.531km)、鸡鸣驿支线(2.636km);7条县道总长185.864公里(康祁线、永芦线、涿黑线、西大线、罗河线、头武线);县城距京张高速公路入口仅19公里。

2018年,涿鹿县全年公路总里程1477.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条126.611公里,国道2条109.875公里,省道5条104.321公里,县道6条182.623公里,乡道24条368.7公里,村道293条554.3公里,专用公路4条31.340公里。年末拥有客运车辆207辆,客位1826个;按燃料类型分:其中,汽油车76辆,柴油车121辆,电车10辆。货物营运车辆4957辆,运载吨位2.3万吨,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载货汽车1445辆,运载吨位1.3万吨。

旅游景点

黄帝泉

黄帝泉位于黄帝城东南500米处,古称阪泉,民间又称黑龙池,是当年黄帝族饮水之处。此泉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常年水温保持在12.3摄氏度-13.4摄氏度之间。泉水源于地下5000米,有七个大小不同的泉眼。泉水平地涌出,潴而成池,水色清澈透绿,水质甘甜兹润。日流量达4600~4800吨,为含锶质重碳酸钙镁型天然优质矿泉水,泉边建有省级地震观测站,利用水中含有的氡气监测地震。

黄帝城遗址

黄帝城亦被称为涿鹿故城,是黄帝开基立业的根基,也是合符釜山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黄帝城遗址呈不规则方形,南北长510~540米,东西宽450~500米,总面积约30万平米。城墙下层为叠土层,上层为夯土层,南、西、北城墙比较完整,东城墙南段浸于轩辕湖中,被列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中华合符坛

中华合符坛位于三祖堂正南,是为了纪念黄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华民族实现首次融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弘扬合符文化而建。一期工程占地总面积30万平米,与中华三祖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在纵贯中华合符坛的千年文化神道上,依次排列着嫘祖浣纱、三祖桥、华表、中华一统广场、中华合符坛、民族图腾柱、九龙柱等景观。

中华三祖堂

中华三祖堂位于轩辕湖以东,黄帝泉北200米处,是中华三祖圣地黄帝城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分别由大门、甬道、平面祭坛、三祖堂组成,总面积7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中华三祖堂仿照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筑佛光寺建造,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格调古朴庄重,雄伟壮观。殿内供有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中华民族祖先塑像供游人瞻仰。四壁彩绘 “涿鹿大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战”四幅大型壁画。

轩辕湖

轩辕湖位于中华三祖堂与黄帝城遗址间,由黄帝泉汇集而成。1958年人工修建堤坝增加了蓄水面积。现湖面6.5万平米,湖水容量108万立方米,最深处12米。湖东、北两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坝。石坝缓缓地深入湖中。湖边杨、柳交错,郁郁葱葱。

著名人物

黄帝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吕复

吕复(1879~1955年)字健秋,涿鹿县城人。历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察哈尔省、河北省政府副主席。

杨纂

杨纂(512年—578年),北朝时广宁(今张家口涿鹿县)人。《北史》、《周书》有传。他的父亲是朔州镇将,所以他很小就参了军。杨纂慷慨有志略,尤其善骑射,勇力过人。20岁的时候,跟从晋州刺史高欢起兵于信都,因屡有军功而升为安西将军、武州刺史。

陆俟

陆俟(392年―458年),鲜卑族,北魏代郡(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魏书》有传。陆俟之父陆突,北魏道武帝时为历威将军、离石镇将。北魏明元帝登基后,他袭爵关内侯,任给事中,负责选部、兰台事务。

陆凯

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魏书》有传。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

王建

王建(?—238年),公孙渊的相国。公孙渊反魏,自号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司马懿围之。公孙渊派使王建、御史大夫柳甫乞降。后被司马懿杀害。

王之海

王之海(1946——)涿鹿相广人,著名画家,天津美术学院毕业,曾任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编审、主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