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獾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獾子
原圖鏈接  


獾子獾(學名:Meles meles)也叫狗獾、歐亞獾,是分布歐洲和亞洲大部分地區的一種哺乳動物,屬於食肉目鼬科。獾被單獨列入獾屬,共有5個亞種。通常獾的毛色為灰色,下腹部為黑色,臉部有黑白相間的條紋,耳端為白色。主要吃蚯蚓,但也吃昆蟲甲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獾與美洲獾同屬鼬科,但並非同一物種,無論是分布地、食性或習性,均有較大差別。 [1] 背毛硬而密,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墳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雜,喜食植物的根莖玉米花生菜類瓜類豆類、昆蟲、蚯蚓青蛙鼠類和其他小哺乳類、小爬行類等。


品種

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南、中南等地,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野生動物。狗獾的經濟價值高,皮是製作高級裘衣服裝的原料;毛可製作高級胡刷和油畫筆;獾油是治療燙傷、燒傷的良藥。為保護野生的狗獾資源又有利於農民增收,發展人工養殖是投資少,成本低,效益高,發展前景廣闊的養殖項目。

特徵及生活習性

狗獾體重約 10~12kg,體長45~55cm。頭扁、鼻尖、耳短,頸短粗,尾巴較短,四肢短而粗壯,爪有力適於掘土,經常在洞裡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為黑褐色,毛尖白色,體側白色毛較多。頭部有白色縱毛 3 條;面頰兩側各 1 條,中央 1 條由鼻尖到頭頂。下頜、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棲息在叢山密林、墳墓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叢中。喜群居,善挖洞。 獾是一種夜行動物。獾由於前肢發達,爪子很長,適於掘洞,在山坡的樹林、灌木叢、荒地、墳墓、溪流近旁、堤壩等人跡罕到的地方挖洞而居。洞深達數米,曾發現洞內光滑整潔,有幾個洞互相連通,巢位於穴道末端。獾膽小,如遇危險會兇猛頑抗。春、夏、秋季活動最盛,每晚8~9點鐘出洞活動捕食,拂曉回巢。它的食性很雜,主要以植物的根、莖,玉米、雜豆、花生、瓜類等為食,對農作物有害,偶爾也捕食昆蟲、蠕蟲蛙類、小爬行類、鳥和嚙齒類小獸等。獾秋季肥胖,多脂肪。它有半冬眠習性,每年11~12月入洞,翌年2~3月冬眠醒來出洞活動。狗獾整理洞巢,鋪上一些青苔、干葉等。當年生的仔獾秋季就可長大成獸。狗獾是產地極廣的動物,多產於我國北方。皮張幅大,毛皮品質好;南方產毛短,品質差。豬獾廣布歐、亞洲,我國各地均有分布。鼬獾體型較大者棲息於丘陵、山地林灌地帶,常棲居在草叢、土丘中或岩石間隙、天然洞穴或自挖的丘陵洞穴中,洞道淺,白天隱匿。因為它覓食用爪挖掘,常留下痕跡。夜行性,能爬樹。其食性雜,既吃野果、植物根、穀類農作物等,也吃鼠類、蚯蚓、昆蟲及鳥類等。鼬獾在春季繁殖,在長江流域約3月份交配,5月份產仔,每胎4~5隻。它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地,如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福建、廣東等省數量較少。體型較小者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的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島等地。


圈舍建造

在環境較僻靜的地方,建一個20~30m 2 的圈舍,周圍用石頭或磚砌成 2m 左右高的圍牆,裡面用石頭做成假山,假山周圍砌壘若干個洞穴。洞內放些柔軟的乾草或樹葉等,圈舍面積、假山大小及洞穴數量的多少,可根據養獾數量而定。

配種繁殖

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母獾在1 歲左右,公獾在 1.5 歲左右即達到性成熟。每年繁殖 1 胎,一般在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交配, 第二年 3~4月產仔,妊娠期 210~240d,每胎產仔2~4 只, 仔獾初生重 15g,體長13cm,尾長 3cm。初生仔獾被毛呈白色,33~38 日齡睜開眼睛, 與母獾在洞穴里同居 3~4 個月, 到秋季幼獾基本長人,體型與母獾相同。

飼養管理

獾是雜食動物,飼料來源廣泛。植物性飼料有玉米大豆高粱穀子及各種薯類瓜果蔬菜等,動物性飼料有各種畜禽肉、畜禽內臟、青蛙、鼠類、昆蟲等。在飼料原料的選擇上,應根據當地實際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適當添加動物性飼料。也就是,在滿足營養需要的前提下,五穀雜糧,食品加工下腳料,都可作為獾的日糧原料,價格越便宜越好,因為獾純屬經濟動物,所以必須嚴格考慮生產成本和經濟效益,按不同生長期供給飼料。 在獾的非配種期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適當搭配些蛋白質飼料;配種期因公、母獾性慾衝動、交配,體力消耗大,蛋白質飼料應占日糧的40%,碳水化合物飼料占 50%,蔬菜占 10%,還應補充一點麥芽酵母維生素之類。母獾進入妊娠期後,營養質量更應提高,蛋白質飼料應增加到 50%左右,而且還要做到新鮮和多樣化,以保證胎兒在體內的生長發育和母獾的身體健康。對幼獾的飼養:當仔獾長到 80 日齡後,就可斷奶分窩飼養。獾的日常管理:一是投料要新鮮無污物;二是經常打掃飼養場地,保持乾燥衛生;三是對飼養場地要保持安靜,防止參觀和生人進入。同時還要防止家狗野貓的侵襲。

豬獾

豬獾在動物分類上屬哺乳綱、融 科、沙灌屬動物。在我國廣泛分布於華南、西南、華東、華北、東北 以及 陝西、甘肅等地、河北省 以西部、北部丘陵及山區分布為主,平原地區較少見。

豬獾的外形態

豬獾體形肥,吻端鼻面平直而圓似豬,故名豬獾,兩外鼻孔向兩側有裂縫;下領不與吻端平齊縮向腹面後側體長6 5一 7 0cm,尾長14 一1 7cm;全身棕黑色雜白毛,背毛基部白色。中段黑棕色,毛尖復為白色頭部自鼻 端沿額中線到頸部被毛呈白色,兩頰從口角到頭後各有一白色短紋,耳小,耳毛白色,喉、頸部黃白或白色尾白 色。腹中部黑色,乳頭三對;鼻墊與上唇間無毛;四肢棕黑色,跟行,足之腹面不被毛,具肉墊,前肢爪細長,趾無屈仲性,適於掘土,豬獾與狗灌體型比較相似,其外形的主要區別是拘灌喉部、響部、腹部皆為黑色,鼻墊 尖而似狗,鼻墊與上唇間被 毛( 堵灌裸出 )。

生活習性與人工飼養

野生豬獾棲息於平原、丘陵、山區灌木叢或溪旁,穴居於岩洞或地下,黃昏或夜間活動雜食以植物的果實、根、莖以及小動物如蛆叫、昆蟲、蛙等為食。有冬眠現象。年產一窩,每窩 2 一3仔,4 一 5月間產仔。白天入洞 穴休息,休息時成年獸多以前肢抱握吻端或者吻部彎向胸部成蜷縮狀,一般聲響不驚醒。活動時多以吻端掘土或用前肢挖掘造洞覓食。豬獾嗅覺靈敏,行動不甚靈活,喜清潔,定點排便,從不在洞穴內排 便。野生成年獸性情 兇猛,不易馴養。在每年5、6月間到的仔獸 ( 哺 期) 易馴養,很快就適應人為環境,對人無恐懼感,幼仔在休息時同窩的仔灌吻端伸入另一個仔灌的頸部,互相蜷縮,仔灌在活動時可相互嬉鬧玩耍,常吸吮人的手 指,隨人行 動。幼仔可飼餵乳狀麵糊或牛奶,以玉米面為主,適量加入蔬菜汁,每日3 一 4 次,每次l00~ 150 毫升為宜。斷乳後人工配製詞料可用玉米、小麥、高粱、骨粉魚粉、酵母、食鹽及畜禽血粉及內臟。日糧200-100克,適量加餵蔬菜、水果等在春、夏、秋季進行陰晾處籠養晚秋人工穴養。[1]


經濟價值

豬獾全身是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有廣闊的開發、養殖和利用前景。毛皮豬獾在冬季 ( 農曆大雪)毛皮質量最優,絨毛密度最大,皮板緻密,針毛長度和光澤最大。在我省留史皮毛市場生皮價值 3 0 一 5 0 元每張,經靴制可做華麗、精美的皮衣、皮領、皮帽,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很大。摧油灌油的藥用價值 很高,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採集灌油應在深秋冬眠前捕捉〔 春、夏季脂肪含量很少 ),捕後殺死,取出脂肪,用 文火將油煉出,每公斤灌油加入 30 克冰片和少量抗氧化劑 V E,攪勻待冰片溶化後密封燥處保存。生藥呈淺黃 色油膏狀。其藥理作用中醫認為有補中益氣、消腫解毒、潤燥、治中氣不足、子宮脫垂、半身不遂、胃腸潰瘍;外用治療燒燙傷、痔瘡、皮膚鞍裂,還可養顏護膚。

狼獾

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極邊緣及亞北極地區的叢林之中,中國的東北有時也能看到它們的足跡。大概是因為它們既有狼一樣的殘忍,又有獾一樣的體形,因此而得名。實際上,狼獾屬於鼬鼠家族,而且是該家族中最大的動物,身長可達1米,重達25公斤,以棕色為主,遠遠望去,很像一頭小小的棕熊。 狼獾是一種喜歡獨來獨往的動物,只有到發情期才肯聚在一起。它們活動的範圍很大,母獾的領地可達50~300平方公里,公獾更大,甚至可達1000平方公里以上,往往覆蓋了好幾個母獾的領地。母獾對自己的領地防守得很嚴,特別是在發情期及餵養幼仔的時候就更是如此,對於任何膽敢來犯的母獾都會給以堅決的回擊,嚴防第三者插足。但對於前來求婚的公獾又另當別論,因為這正是它求之不得的。狼獾的妊娠期很長,約120天左右,然後產下一窩幼仔,一般為1~3隻,有時多達4隻,兩年後成熟,開始繁殖。 狼獾食性很雜,鳥蛋、小鳥、旅鼠甚至秋天的漿果都吃,但其主要食物是馴鹿,特別是在冬天,當馴鹿群從北極草原回到邊緣叢林的時候,它們就會大開殺戒,跟在獵物後面窮追不捨。由於它的腿短,腳大,所以在厚厚的積雪上奔跑起來比腿長而蹄小的馴鹿容易得多。據計算,它們踩在雪上的壓強只有馴鹿的1/10,所以得心應手,很容易捕到獵物。一旦捕到馴鹿,便會很快將它肢解,一部分當場吃掉,其餘則分幾個地方埋藏起來,以備在漫長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時再扒出來享用。有時當尋找食物特別困難時,它們也會飢不擇食,靠狗熊或狼群的剩湯殘羹甚至腐屍充飢,因而得一別名即「貪吃的傢伙」。實際上它們只不過是為了生存而必須吃飽肚皮而已。 愛斯基摩人視狼獾的毛皮為寶物,因為這種毛皮即使在氣溫非常低的情況下,遇到嘴裡哈出來的蒸氣也不會結冰,仍能保持柔軟乾燥。這對在戶外活動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臉周圍的皮毛結起冰來,就會很容易把臉部凍傷。狼獾在中國僅見於大興安嶺森林,是一種不知疲倦地到處遊蕩的食肉獸,晝夜能跑三、四十公里,更以貪食知名。雖然經常吃其他野獸吃剩的屍體,但也會襲擊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

蜜獾

蜜獾雖然屬鼬科動物,但卻單列一個亞科——蜜獾亞科(MELLIVORINAE)。這處亞科只有蜜獾一屬一種動物。 蜜獾的分布範圍很廣,非洲、亞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蘇聯。體長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為灰色。它的皮毛鬆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淺居在各種類型地帶——雨林、開闊的草原以至於水邊,要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常單獨或成對出來。白天在地洞中 休息。蜜獾可稱為雜食性動物,各種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動物、爬蟲螞蟻、腐肉、野果、漿果、堅果等。甚至連眼鏡蛇和蒙巴蛇一類的毒蛇也吃。不過它最喜歡吃的是蜂蜜。它與黑喉響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結成了十分有趣的「夥伴」關係。響蜜鴷一見到蜜獾就會不停地嗚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着響蜜鴷的叫聲跟着它走,同時也發出一系列的回應聲。蜜獾用其強壯有力的爪子扒開蜂窩吃蜜,而響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為響蜜鴷自己是破不開蜂窩的。

鼬獾

鼬獾(Melogale moschata),別名山獺山狟白豬鼻白猸,屬食肉目鼬科鼬獾屬,為東洋界特產動物(封面照片 林劍聲 2010 年 3 月 27 日攝於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 1 100 m處)。鼬獾外形似獾,但個體較其他獾類小,體長 300 ~ 450 mm,體重 1. 0 ~ 1. 5 kg。鼬獾鼻吻部發達,具明顯的豬樣鼻墊,體表特徵為額部有一白色斑,自頂部向後至脊背中央有一道連續的白色縱紋;其前額、眼後、耳前、頰和頸側有不定型的白色斑;耳沿生有白色短毛;體背及四肢外側多淡灰褐色;下頜、喉、腹部至尾基蒼白色或黃白色,尾尖灰白。鼬獾的上頜裂齒(第四上前臼齒)近平行四邊形。鼬獾具臭腺,受驚嚇或遇到威脅時,會分泌惡臭氣味。鼬獾在我國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各省(包括台灣島),並見於緬甸、尼泊爾、越南、印度等國。鼬獾性雜食,多以蚯蚓、昆蟲、小型哺乳動物、鳥蛋、蜥蜴、果實等為食。作為一種中型鼬科動物,鼬獾處食物鏈較高端,雖不是受脅物種,但種群數量下降明顯,應受到關注和保護。 鼬獾每年繁殖一次。於2月上旬開始發情,一直延續至3月上旬。2月中旬多數母獸陰門腫脹,呈粉紅色。這 時公、母獸相互追逐,大聲呼叫,每夭可輪流放對,也可採取公、母合籠飼養交配。一般交配多在夜間進行。妊 娠期為57~80夭,多在4月上旬至4月末產仔。每胎4一5隻,也有偶產1 只的。初生仔灌全身無毛,皮膚呈粉 紅色,數日後,頭頂和面頰有淺色白斑出現。仔灌生長發育很快,6日齡體重達57 一 67克,1 0日齡達 93一101克,12日齡達99一134克,1 4 日齡達121一136克。幼仔隨母獸生活,產後兩個月能獨立生活,一歲後性成熟。

區別

豬獾與狗獾,二者相似而略有不同。狗獾像小狗而比小狗更肥,尖嘴短足,短尾長毛,褐色,皮可做裘領。

繁育養殖

獾的人工養殖方法簡單,投資少,成本低,效益高,是發展前景廣闊的一種養殖業。為此,現將獾的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圈舍建造 在環境較僻靜的地方,建一個15~20平方米的園地,周圍用石頭或磚砌壘2米左右高的圍牆。裡面用石頭做成假山,假山周圍砌壘些洞穴,洞穴的上面要嚴密,以防漏雨水。洞內放些柔軟的乾草或干樹葉等。園地面積的大小、假山的大小及洞穴個數的多少,要根據飼養獾的數量而定。 配種繁殖 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母獾在1歲左右,公獾在1.5歲左右即達到性成熟 獾公、母之間即開始有性衝動行為。獾每年只繁殖1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開始交配。公、母性交後,其胚泡滯育期較長,受精卵2~3個月內不着床,在子宮內處於游離狀態,受精卵着床後即開始發育。一般到第二年的4~5月份產仔。其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產仔3~4隻。仔獾35日齡左右睜開眼睛。經過5~6個月的生長發育,到秋末冬初時,幼獾基本長大。 飼養管理 獾是雜食動物,其飼料來源非常廣泛。 植物性飼料有:花生、大豆、玉米、高粱、穀子、瓜干、各種薯類、瓜果、蔬菜類等。動物性飼料有:各種畜禽肉、畜禽內臟、青蛙、鼠類、昆蟲類等。在應用時,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最好配合起來飼餵。在獾的非配種期要以碳水化合物飼料為主,適當搭配些蛋白質飼料即可。但在入冬前要增加蛋白質飼料的數量,使獾達到較好的肥度,以利其安全越冬。當獾進入配種期,由於母獾、公獾性慾衝動,性交次數較多,消耗體力較大,這時其飼料質量也應適當提高。日糧中蛋白質飼料應占到40%左右,碳水化合物飼料應占50%左右,蔬菜類應占10%左右。還應補充一點麥芽、酵母、維生素之類。母獾進入妊娠期後,營養質量更應提高,蛋白質飼料應增加到50%左右,而且還要做到新鮮和多樣化,以保證胎兒在體內的生長發育和母獾的身體健康。對幼獾的飼養:當仔獾長到80日齡以後,就可斷奶分窩飼養。 日常管理 一是投料要新鮮無污物;二是經常打掃飼養場地,保持乾燥衛生;三是對飼養場地要保持安靜,防止參觀和生人進入。同時還要防止家狗和野貓的侵襲。 如若被獾類所傷,請及時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因為溫血動物咬傷都建議接種,溫血動物均可傳播狂犬病。 經濟價值編輯 【性味】味甘、酸,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補中益氣。滅蛔蟲,小和疳瘦宜食用。其他功用與豬獾相同。 獾是一種皮、毛、肉、藥兼具的珍貴野生經濟動物。 獾皮是經濟價值較高的皮毛,其皮革製品美麗大方,色彩艷麗,是製作高級裘皮服裝的原料。為三色毛,兩端白色中間黑棕,毛杆粗細適中,彈性好,耐磨,製成女大衣漂亮美觀,是皮革搶手貨。獾毛還可製作高級胡刷和油畫筆。獾肉可食,獾油是由獾子的脂肪提取的油脂。是治療燙傷、燒傷的有效藥物。

小故事

有一種獾叫蜜獾,還有一種鳥叫導蜜鳥。蜜獾要吃蜂蜜,導蜜鳥要吃蜂蠟,但是兩位的本事都不太大,要互相幫助才能吃到自己愛吃的東西。蜜獾牙齒鋒利,前爪粗硬有力,適合挖土、爬樹,專門搗碎蜂巢。它皮膚堅硬厚實,上面布滿了長而蓬鬆的粗毛,不怕野蜂螫。導蜜鳥平時也總是忙於尋找野蜂巢,但它卻沒有那麼大的力氣來弄破蜂巢,所以只好找蜜獾當幫手。野蜂常常把巢築在很高的樹上,蜜獾不易找到。所以當導蜜鳥發現樹上的蜂巢時,便馬上四處找蜜獾。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導蜜鳥就不停地扇動翅膀,身體做出特殊的動作,並發出「嗒嗒」聲。當蜜獾得到信號後,匆匆趕往目標所在地,爬上樹去,咬碎蜂巢,吃掉蜂蜜。而此時導蜜鳥則悠閒地在旁邊等候,等蜜獾美餐一頓走了以後,再來獨自享受被蜜獾咬碎的蜂房裡的蜂蠟。蜜獾和導蜜鳥真是一對好幫手!

本草綱目

「釋名」狗獾(音歡)、天狗。時珍曰∶獾又作 ,亦狀其肥鈍之貌。蜀人呼為天狗。「集解」汪穎曰∶狗獾,處處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腳短,食果實。有數 種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為裘。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為裘領。亦食蟲蟻瓜果 面有海獾皮,可供衣裘,亦此類也。 肉 「氣味」甘、酸,平,無毒。「主治」補中益氣,宜人(汪穎)。小兒疳瘦,殺蛔蟲,宜啖之(蘇頌)。功與 同 (時珍)。

參考文獻

相關視頻

東北人居然是這樣抓獾子的,這傢伙太兇猛了,獵狗都不是它的對手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