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稷山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Mjlk讨论 | 贡献2019年11月30日 (六) 10:49的版本 人文历史厚重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正北端,古属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唐属绛州,自北魏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稷山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农业始祖后稷曾在此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稷山县名由此而来。全县人口36万,国土面积686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下辖5镇(稷峰镇、西社镇、化峪镇、翟店镇、清河镇)2乡(蔡村乡、太阳乡)1个社区服务中心,共191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 稷山县【jì shān xiàn】 外文名称 Jishan County
别名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运城市 下辖地区 5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 稷峰镇 电话区号 1900-12-24
邮政区码 432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
面积 686.2平方公里 人口 36.14万(2017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稷王庙、青龙寺、大佛寺等 机场 运城关公机场
火车站 稷山站 车牌代码 晋M




人文历史厚重

稷山出稷王,稷王启农耕,农耕育五谷,五谷养苍生!

教民稼穑: 弃和母亲姜嫄,就在姥姥家小阳村住下,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当时华夏先民,仍以渔猎取食谋生。姜嫄一个弱身女子,无力打猎捞鱼,只好带着孩子摘野果、采草籽聊以充饥。弃在儿时,就怀有大人一样的志气。他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些树林和麻、豆之类的作物,并且长势都很好。传说弃从当地野生的狗尾巴草上得到启发,经过母亲姜嫄帮助,培育出第一种粮食作物即为“稷”,也就是今天的谷子。

弃大量种植稷谷,成熟收获后去皮煮食,感到香味可口能充饥。但当地靠渔猎为生的人们却看不惯这些,故意践踏他的稷田,使弃十分伤心。冬天来了,人们难以打猎捞鱼取食了,饥饿难当,姜嫄带着弃,挨家挨户送去稷米,教他们煮食,大家十分感激,渐渐地效仿弃,开始广种稷谷。

这时候,帝喾已去世,他的另一个妃子庆都所生儿子继位,即尧帝。尧帝都于平阳,巡视天下,听说弃在小阳村一带培植稷米,以饱生民,便当即召见了他,一问才知他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之胞弟,大为振奋,便将弃封为农师,赐姓姬氏。为了让姬弃依天顺时,教民稼穑,尧帝命羲仲、姜叔、和仲、和叔四人(史称羲和)分驻至稷山汾北的高渠、东庄、西社一带,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观察星象变化、昼夜长短和鸟兽毛羽更换等观象,确定时令。

羲和等人遵循帝命,观天制历,发明了“两分“(春分、秋分),“两至”(夏至、冬至)后人由此演绎为农事二十四节气。姬弃依据羲和制定的历法,指导人们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姬弃在今稷王山一带不辞劳苦,教民稼穑,由此培育出麦、稻、稷、粟、菽等五谷,推广天下,使人民广得其利,人皆称颂。

尧帝后来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又封姬弃于邰地,号曰后稷,授命为王前大臣,遍行全国,继续指导天下黎民树艺五谷,稼穑兴农,国力大振,世道清平。

后稷姬弃沐风栉雨,辛劳一生,为教民稼穑、以农立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死后,其子孙仍继承祖业,后稷儿子不窋,率部族迁居到甘肃庆阳一带劝农教稼;孙子叔均,驯野牛为耕牛;四代孙公刘迁彬(今陕西彬县一带),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第十三代孙古公亶父率族居周原(今陕西扶风、杨凌一带)也禀承后稷之志,教民稼穑,积德行义。公刘和古公亶父,都曾被夏、商帝王封为“后稷”,拜为农师。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朝廷下令,改高凉县为稷山县,以纪念后稷在此教民稼穑的伟大功绩。自此至今,历经1400多年县名未改。

唐宋年间,官府在稷王山上建后稷祠,老百姓俗称“上庙”。同时在稷山小阳村建有姜嫄祠。稷王山巅后来还建有两座塔,成为稷山著名地标建筑,古时稷山八景之一“稷峰叠翠”,就是指的稷王山风景。

由于稷王山山势险陡,行走不便,官府后来又在山下修善村重建了一座稷王庙,把祭祀活动改在这里举行,这座庙俗称“下庙”,“下庙古会”因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集市,十分兴盛。

元朝年间,当时的稷山知县,苦于修善村下庙距离县城足有五十里之遥,祭祀后稷仍嫌不便,遂在县城重建后稷庙和姜嫄祠,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全国少有,尤以石雕、木雕、琉璃为之“古建三绝”。

稷山县城稷王庙,于清道光年间不慎失火,焚毁大半。八年后知县李景椿主持重修。2004年,县委县政府再次修复扩建,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纪念后稷这位古代农官的同时,人们也没有忘记古代历官羲和观天制历、指导农时的伟大功绩。隋代官府在今稷山县汾北东庄村北,建有全国唯一的羲和神庙和羲陵,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朝廷派员致祭,后命有司代祭,羲和庙周围七个村轮值主持盛大的迎神盛会。“羲陵晚照”被列为古稷山八景之一,令人神往。

后稷作为五谷发现者和农业奠基人,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至今稷山一带,每年夏收已毕,农民都要蒸白馍、煮油饼,先祭稷王和先人,然后再享用;家人送饭到田头,也要先从饭罐里舀出一勺汤饭泼在地上,寓意请稷王爷先尝,然后自己才敢吃。可见对稷王虔诚之意。

后稷故里就在稷山,天下粮仓源于稷山。稷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农业示范园和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将永垂史册,享誉天下!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发表重要讲话时讲到,黄帝之妃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

中唐名相裴耀卿

裴耀卿(681年-743年),唐代大臣,字焕之,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县)人。幼年中童子举,开元初任长安令。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担任过江淮、河南的转运使。史书对裴耀卿的评价是“远财劾奸”,有功于国家,明政的地方官。 裴耀卿从政主要是在唐玄宗前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兴盛的时期,而裴耀卿也无愧于这个时代,他所至颇有政绩,不谋私利,不辱使命,得到吏民的称颂怀念,也得到唐玄宗的奖赏。奏请唐玄宗通漕运一事说明他善于筹划,唐后期的财用收支主要是依赖江淮财赋,而江淮财赋又主要通过漕运得达京师,这样看来,裴耀卿的确有大功于唐室。

元初御史姚天福

姚天福,字君祥,元初名臣。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在任监察御史时,因其铁面无私使朝中权臣忌惮不已,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器重,亲笔赐“巴尔思”名讳,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 《新元史》说道:“汉之汲黯,宋之包拯,元之姚天福,所谓邦之司直者也。”此言可说是对姚天福的准确评价。

“神笔”梁纲等历代名人各领风骚

梁纲(生卒年不详),字正夫,号承齐,稷山县城关人,明朝嘉靖(1552~1567)年间著名书法家。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梁溥为明弘治己酉(1489年)举人,博学广闻,曾任陕西延州教谕,后任南京国子监学正,并秦府长史。弘治年间纂《稷山县志》。其父梁格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后任济阳知县、南京兵科给事中,有《窥易集》、《四书古义补定》。其兄梁纪、弟梁维均有所著,兄弟三人被称为“河东三凤”。 梁纲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嘉靖壬子(1552年)中解元,嘉靖壬戌(1562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管天津易州仓,督密云饷有功,悉以上闻。调任河南副使,上条改革建议数十事,受上嘉奖,并令全省遵循之。迁湖、广参政,后辞职归乡侍母。 期间,旨请友荐均不出,日读写于“知止轩”书屋。所著《高梁生集》计13种210卷。梁纲喜临池,大小书法俱精,匾榜碑版,照映汾、晋,有“神笔梁纲”之称。县境现存有其碑文、牌匾;县博物馆保存其《重修稷山城碑记》一通。


稷山大佛寺

稷山佛阁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之上,其寺又名"清凉院",因寺内有一巨佛,故俗称"大佛寺".

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战乱大部分建筑遭毁.现仅存正殿,垛殿及十王洞,十六罗汉洞等.正殿,系楼阁式建筑,殿内有一尊高20余米,宽6.7米,保存完好的释迦牟尼佛像.佛身穿之阁之上下, 攀木梯登至顶层,不仅可瞻仰佛之整体,整个县城全景均历历在目。

在华夏大佛的范畴里,尽管有驰名的乐山和强巴大佛,可它们分别为石质和铜质,而稷山大佛独具特色,佛身是以土崖雕塑而成,亦可谓出类拔萃。

因大佛寺位居高地,土雕大佛又以此为基,更显其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稷山大佛,实堪称天下第一土雕大佛。

稷王庙

青龙寺、宋金墓、法王庙、玉壁城遗址、北阳城砖塔等7处国保文化单位。有传承上百年的高跷走兽、高台花鼓、赵氏四味坊麻花、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螺钿漆器髹饰技艺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稷王庙是全国祭祀后稷最大的庙宇,大佛寺有全国最大的土雕大佛,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资源禀赋独特

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岩、石灰石、石英石、石英砂等;可用于陶瓷、玻璃、防水保温材料、化工产品的生产;天然矿泉水、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5℃,年总降水量近500毫米。全年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00天以上。

交通条件便利

境内侯禹高速、闻合高速、侯西铁路、108国道等纵横交错,县城距三个省会城市太原、西安、郑州均不超过300公里,基本上都是3小时车程;距中心城市运城市1个小时车程;县城与各乡镇之间形成了“15”分钟的交通圈、经济圈。

产业特色鲜明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新型煤焦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包装印刷文化、红枣种植加工、特色医疗、蛋鸡养殖等优势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250万吨焦炭、100万吨生铁、100万吨钢材、55万吨锰铁、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24万吨炭黑、3亿平方米纸合板、15.3万亩板枣、蛋鸡存栏突破千万只的生产规模。


稷山古属冀州春秋战国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置高凉县,公元598年改称稷山县至今。

行政区划

下辖4个、2个: 稷山县清河镇概况

全镇辖20个行政村,3.2万人口,镇域面积7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也是新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 交通便利:东接新绛县,南依稷王山与闻喜县相连,北临汾河与县城隔河相望,运稷一级路、闻合高速以及县际公路闻苍线穿境而过,稷山火车站举目可及。 农业调产:以“南药北果中养殖”为总体布局,以苹果、桃、药材为主导,特色明显,间以葡萄、梨、杏、蔬菜等。目前水果面积达到3.4万亩,药材8000余亩,猪、羊10000余头,养鸡存栏70余万只。初步形成了南部药材养殖基地、北部水果蔬菜基地、东部金刚石刀具生产基地和以水果、药材、养殖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农业调产人均收入达3000余元。 新农村建设:以吴壁、南辛庄、秦家庄、晋村、马家庄、刘村、北辛庄等7个村为示范村和重点推进村。栽培各类苗木8万余株,有力地提升了新农村的生诚建设水平;水泥硬化巷道10.6千米,建成文化活动中心7个,安装健身器材130余套,新建成了6个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了8个便民超市。引导群众修建沼气池730余个,利用率达90%以上。 人文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走兽”独具魅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福高台花鼓”亮相奥运开幕式、荣登春晚,蜚声海内外。清河烟火、七级花鼓、上费锣鼓享誉方圆。清河又是革命老区,是新军212旅的摇篮,先后涌现出了100多名英烈和勇士。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左权、任弼时等,曾率军途经清河北上抗日。 民营企业:新建的朝阳工业园区,已有蓝天包装、田园绿农贸有限公司、茂鑫衬布、宏达蜜饯等企业入驻。晋龙集团晋华现代化养鸡场落户北阳城,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全市养殖企业的排头兵。 金刚石刀具产业:现有个体加工企业3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6000余人,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 地热资源:水温高达48℃以上,水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矿化度为0.79—4.6克/升,是洗浴、疗养、娱乐、休闲的理想资源。山西稷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落户于此,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研发利用。 稷山县蔡村乡[1] 一、概况

全乡共有20个行政村,3万余口人,耕地面积4.8万亩,拥有深浅水井250余眼,水利条件优越。 交通便利:省道台运线、运稷一级路、闻苍线、西环路、环乡路纵横交错。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共有1个省级新农村试点村,9个县级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目前,全乡20个村街巷道硬化132千米,硬化了16个村的文化活动广场,完善配套了8个村文化体育设施,20个村全部进行了绿化,“一村一品”建设完成8个村,水果4个村,养殖业2个村,蔬菜2个菜;20个村全部建立了“和泰”、“家家乐”便民连锁商店,每个村建立健全了农廉网和远程教育网络。先后成立了7个专业合作社,目前全乡已形成三大基地:一是以坑东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为依托的3万亩吨粮田基地,已达到2万余亩;二是以东蒲、三埝为依托的2万亩优质果桃基地,已完成12000余亩,今年新栽3300余亩;三是以89条荒沟为依托的万亩生态林和干果经济林基地,已开发绿化荒沟2000余亩。在养殖业发展上,全乡实现猪存栏2万余头,鸡存栏21万只。蔡村、东柏、大李、东蒲、郝壁五个村猪存栏各3000头,杨村猪存栏实现5000头,底史鸡存栏8万只。目前已有4000余人外出务工,已形成四个特色行业:一是以坑东、南埝为主,涉及全乡20个村的2000多人的打饼子队伍,遍及全国20个多个城市;二是以柴村、杨村、大李、小李为主的2000余人的建筑工程行业;三是以杨村、柴村为主的400人在京跑运输队伍;四是以苏州衬布企业为主的200余人的打工队伍。 稷山县太阳乡概况

太阳乡由原太阳、修善两个乡合并而成,面积112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51000余口人,人均耕地2.34亩,是全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交通便利:西靠省道台运线,环乡公路十字交叉。 人文历史悠久:南有稷王山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北有玉壁古城遗址,乡驻地太阳村是五、六十年代全国卫生模范村,坞堆村是稷山县最大的自然村,有清末探花王文在故里。

“一村一品”产业合理分布:全乡31个村分为九大区域,即:运输业(白辛、均安、白家庄、三堡)、蜜枣加工业(均和、董家庄等35家)、仿古工艺(坞堆)、无公害大葱(丁庄、修善、兴隆庄)、鲜桃栽植(白池、均和、董家庄、西小郝)、蛋鸡养殖业(东王、西王、勋重、小阳、北王)、药材基地(太阳、东里、西里、杨家庄、三坡、庙岔、长岭、下王尹、坞堆坡、小阳坡、小阳堡)、土鸡饲养基地(刘家坪、上王尹、石佛沟)、核桃种植(丁庄、修善、兴隆庄、杨家庄、三坡、庙岔、长岭、下王尹、坞堆坡、小阳坡、小阳堡、刘家坪、上王尹、石佛沟、东里、西里、勋重、小阳、坞堆、东王、西王、北王、西小郝)。 稷山县翟店镇概况

全镇共有23个行政村,3.8万口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700亩,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运稷一级路、省道台运线穿镇而过。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镇共有民营企业202家,已形成了纸箱包装、煤焦发展、硅镁冶炼、医药化工、服装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去年实现总产值13.2亿元,上交税金3120元。特色产业以纸包装文化产业为主。 新农村建设:在南梁村的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下,完成了翟东、南翟、寺庄、三小宁、西位坡、古路岔、宝泉等1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镇东部以印刷包装产业为主,西部以种植水果为主,南部以种植干果经济林为主,中部以养殖业为主。其中:东小翟、西小翟、翟东、翟西、南翟、太郝、北吴七个村以印刷包装企业为主。西位、小宁、宁南、寺庄、北小宁、西小宁、南小宁七个村以发展水果(苹果)经济林为主。西位坡、东大有、古路岔、仁和、南吴坡、峨嵋六个村以发展干果(核桃)经济林为主。中部南梁、宝泉、东位、东小翟、西小翟、翟西、南翟以养殖(猪、鸡)业为主。2010年,镇城居民收入达110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500元。

小城镇建设:镇区已形成了“四纵四横”路网和集行政新区、商品街、工业园区、文化站、文化广场、小康住宅区为一体的城镇模式。2002年被命名为山西省小城镇发展中心镇,2004年度被命名为全国35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2009年被命名为山西省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镇。 稷山县西社镇概况

全镇辖25个行政村,镇域人口4.3万人(本地2.8万人,流动人口1.5万人),国土面积1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400亩,是稷山县经济重镇和省级园林城镇。 交通条件便利:省道台运线、县道管化线穿镇而过,侯马—禹门口高速公路在境内有进出口,并接连运城——稷山一级公路。全镇农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完善:引黄支斗渠贯通全镇,建有蓄水量达200万方的日供水量10万方的大型引黄调蓄供水工程,变电站改造工程、天然气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镇焦化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目前已拥有年生产370万吨以上焦化产能,是乡宁煤田的主要销售渠道和加工基地。全镇现共有企业100余家,拥有山西东方资源有限公司、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永恒工贸有限公司、山西贯通石材有限公司、永祥焦化公司、晋华焦化公司、希尧焦化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全镇形成煤焦、化工、冶炼、建材、新材料加工等支柱产业。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上形成了养猪、养鸡、大棚菜三大支柱产业,成立了7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猪年出栏10万头,蛋鸡存栏200万只,大棚菜750余座。新农村建设“四改四化”全面推进,15个村完成总体规划,20个村启动园林村工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余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街巷道硬化,村村修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个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场所,16个村建立了休闲娱乐场所,村村建立了卫生所,22个村建立了便民服务店。沼气入户1350户。实施了西社、高渠村千户光缆入户工程。13个村启动园林村绿化工程。沿山9个村初步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 生态建设卓有成效:被确定为省级园林城镇,实施了万亩荒山绿化工程,园林村绿化工程,园林式企业、园林式学校绿化工程和骨干道路绿化工程。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2007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了《西社镇总体规划》。围绕这一总体规划,实施了镇区四条主街道扩建、改造工程,3000米下水道工程,3000米路沿石工程,人行道彩砖硬化工程及绿化工程,安装路灯80余盏,改造了镇办初中,新建了镇办小学,扩建了镇卫生院,启动了文化站工程,成立了环卫队,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人文历史悠久:西社是古代历法的创始人羲和故里,羲陵晚照,姑射晴岚列为古县八景,李牧寨、藏孤村史传佳话。1916年老凹窑首举讨袁义旗,1938年抗日县政府驻扎马家沟,游击队与敌周旋血染白坡,振华学校热血青年奋起救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