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南市(英語:Tainan City),台灣省城市,是台灣六大「直轄市」之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1],舊稱府城、莿桐城、鳳凰城,是漢人在台灣本島最早拓殖的地區,有二百年的時間曾為台灣首府。[2]地處北緯22°55′0″-23°5′12″,東經120°3′0″-120°14′10″之間,位於台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臨台灣海峽、東依阿里山山脈、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接壤,是台灣省重要農業及蔗糖產區。
2010年12月25日起由原省轄台南縣和台南市合併升格改制為「直轄市」,全市面積2192平方千米,人口約188萬(2012年),是台灣省第四大城市。[3]
2017年,台南常住人口188萬人,GDP總量2378.27億元人民幣,人均GDP為12.650萬元人民幣。
目錄
行政區域劃分
自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後與台北市、新北市(原台北縣)、台中市、高雄市並列為台灣五大直轄市;合併後的台南市行政區域劃分則除原有的安平區、安南區、東區、北區、中西區、南區之外,另增加了新營區、永康區、鹽水區、佳里區、白河區、學甲區、新化區、善化區、麻豆區、後壁區、東山區、下營區、六甲區、大內區、官田區、西港區、將軍區、北門區、七股區、新市區、安定區、玉井區、山上區、楠西區、南化區、左鎮區、仁德區、柳營區、關廟區、歸仁區、龍崎區等共36個區。[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台南市位於台灣島的西南部,嘉南平原的核心位置,中西部為鹽水溪、曾文溪淤積平原,地處北緯22°55′0″-23°5′12″,東經120°3′0″-120°14′10″之間。西側臨台灣海峽,有40餘千米的海岸線。
地形地貌
地勢平緩且有大小河川橫亘;東側有丘陵,屬於阿里山山脈的尾段,有部分丘陵、山地分布。最高峰為大凍山(標高1241米)。
氣候
台南市全境位於北回歸線之南,屬副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全年溫和少雨、日照充足;全年平均氣溫24.4℃,最冷月(1月)17.6℃,最熱月(7月)29.2℃。全年日照時數2421.3小時,居全島之冠。台南市在此氣候條件下,沿海製鹽業有三百餘年歷史,興盛一時,但已於2002年停產。近年,境內科學園區亦以太陽能產業為主軸之一,另有在原鹽場土地興建太陽能發電廠之計劃。大陸冷氣團南下侵台時,降至10℃以下亦不罕見。受季風及地形影響,降雨乾濕季分明,雨量多集中於夏季,主要因鋒面及季風影響,占全年降雨量80%以上,且西南季風盛行,及對流作用,午後易生局部性對流雨。夏季為颱風易發生時期。冬季水汽不足南部則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約1570公厘。降雨日數平均全年約有94日,8月即占約16.2日。
台南市是台灣極早建立氣候觀測的地區。16世紀荷治時期《熱蘭遮城日誌》中即有簡單紀錄氣候及地震,近代測候則以1897年台南測候所的成立為濫觴。近代觀測亦可知台南市不曾出現零下氣溫:已知最低溫出現於1918年1月8日,氣溫2.6℃。
水文
台南市「中央管河川」有八掌溪(與嘉義縣之界河)、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與高雄市之界河)。其中曾文溪為台灣第4長河,橫貫台南市並將全市大致均分為兩區「溪北」、「溪南」兩區。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台南市境也有多座水庫分布,由於水量豐沛,供應台灣40%用水。較著名的水庫與湖泊包括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南化水庫、虎頭埤等。其中曾文水庫橫跨嘉南兩地,為台灣最大之水庫。
生物資源
台南市擁有豐富的紅樹林濕地與鹽田環境,這些溼地孕育了許多的底棲生物,成了許多水鳥的食物來源。優渥的環境使得本區鳥類繁多。主要以鷸科、鴴科、鷺科、鷗科、雁鴨科為大宗,沿岸防風林、木麻黃樹林聚集小白鷺、夜鷺混居成為鷺鷥築巢區,林下草澤粟小鷺、喜鵲、翠鳥等亦為常見鳥類。
冬季則常見大白鷺及中白鷺在林內棲息,棕背伯勞亦屬常見候鳥,大魚塭小池塘悠遊的紅冠水雞。除此尚有海鷗穿梭於沿海及港灣附近,停佇在外海蚵架上,而稀有的鳥類如唐白鷺、巴鴨、黑嘴鷗、高蹺鴴、松雀鷹、燕鴴等均在該區出現過。
濕地資源
濕地存在於水域與陸域之間的交會地帶,經常或間歇的被潮汐、洪水淹沒的土地,一般可區分為沿海濕地與內陸濕地。台江的生態屬於沿海濕地,是隨著海洋潮汐運動而存在的濕地生態體系。
濕地具有過濾污染物的功能,當河水挾帶著污染物流經濕地時,濕地上的水生植物,會使水流速度減緩,吸附重金屬,且讓污染物沈澱在濕地的底部,並借著植物留存氮和磷,來預防水質優氧化。這些植物還可將太陽能轉換微生物量及製造氧氣,來提供魚、蝦、森林、野生動物賴以維生的養分。
濕地上的紅樹林,可防風以降低強風對陸地地上物品的直接傷害。紅樹林的根有防止海岸侵蝕及流失的功能,其豐富的地下含水層還可避免海水入侵,防止地下水鹽化。除了是提供野生動物和魚、貝、蟹類棲息地、調節洪水、淨化水質,生產天然物。
人口民族
人口
台南市人口分布極不平均,2/3人口居住於溪南地區。溪南地區人口又高度集中原台南市(省轄市)及永康、仁德、歸仁一帶(近120萬人口)。2012年10月,台南市人口已突破188萬人。
歷史人口
原台南市在1947年的人口為161624人,至1980年代人口超過60萬人,人口成長將近三倍。在縣市合併改制前夕,原台南人口772066人(2010年11月),為次於台北、高雄、台中之後的第四大城。原台南縣市合併升格改制為直轄市後,人口為188萬。
民族
台南市總人口約188萬人,漢族人占絕對多數,其中又以閩南裔為絕對多數,戰後由中國各省遷入的外省人次之。原住民(5940人,0.3%)。西拉雅族為原住民中的一支,屬平埔族群,為台南最早的居民。由於與漢人接觸早,語言習俗高度漢化,族人多融入漢人社會、法律上也將其歸類為漢人。但隨着近年原住民運動興起,西拉雅族開始要求政府承認、並着手恢復固有語言。
相關訊息
台灣第一條以「綠道」為名的長距離步道,可說是這條12年前即由民間發起、地方政府規劃,長約45公里的「台南山海圳綠道」 [4]。
台南美食小吃吃不完,來到這裡就是美食天堂![5]。
視頻
一天吃遍台南小吃! 讓你看了口水直流
台南旅遊MV
台南早晚必吃小食
參考文獻
- ↑ 台南參照奧運模式進入「世界歷史都市聯盟」
- ↑ 2.0 2.1 台灣旅遊信息台南市
- ↑ 台南市
- ↑ 徒步就能串聯山海圳、400年歷史與原鄉 177公里「國家綠道」說走就走. 環境資訊中心. 2019-12-12 (Chinese (Taiwan)).
- ↑ 散步來吃~台南赤崁樓5家銅板美食 竟還有傳說中的垃圾麵、巨無霸布丁、辣豆花?!. 聯合新聞網. 2019-06-04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