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姜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姜科
图片来自美篇

姜科(学名:Zingiberaceae)是单子叶植物芭蕉目的一科。多年生(少有一年生)、陆生(少有附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块状的根状茎,或有时根的末端膨大呈块状。叶基生或茎生,通常二行排列。花单生或组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果为室背开裂或不规则开裂的蒴果。

姜科分为2亚科、3族,约49属,15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地为热带亚洲。中国有19属,150余种,5变种,产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

姜科植物中包含有的药材,如砂仁、益智、草果、草豆蔻、姜、高良姜、姜黄郁金、莪术等,为驱风、健胃,化瘀、止痛要药或作调味品。此外,还有民间应用的中草药、纤维植物、香料和观赏植物。[1][2]

形态特征

通常具有芳香、匍匐或块状的根状茎,或有时根的末端膨大呈块状。地上茎高大或很矮或无,基部通常具鞘。

叶基生或茎生,通常二行排列,少数螺旋状排列,叶片较大,通常为披针形或椭圆形,有多数致密、平行的羽状脉自中脉斜出,有叶柄或无,具有闭合或不闭合的叶鞘,叶鞘的顶端有明显的叶舌。

花单生或组成穗状、总状或圆锥花序,生于具叶的茎上或单独由根茎发出,而生于花葶上;花两性(罕杂性,中国不产),通常二侧对称,具苞片;花被片6枚,2轮,外轮萼状,通常合生成管,一侧开裂及顶端齿裂,内轮花冠状,美丽而柔嫩,基部合生成管状,上部具3裂片,通常位于后方的一枚花被裂片较两侧的为大;退化雄蕊2或4枚,其中外轮的2枚称侧生退化雄蕊,呈花瓣状,齿状或不存在,内轮的2 枚联合成一唇瓣,常十分显著而美丽,极稀无;发育雄蕊1枚,花丝具槽,花药2室,具药隔附属体或无;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或1室,侧膜胎座,稀基生胎座(中国不产);胚珠通常多数,倒生或弯生;花柱1枚,丝状,通常经发育雄蕊花丝的槽中由花药室之间穿出,柱头漏斗状,具缘毛;子房顶部有2枚形状各式的蜜腺或无蜜腺而代之以陷入子房的隔膜腺。

果为室背开裂或不规则开裂的蒴果,或肉质不开裂,呈浆果状;种子圆形或有棱角,有假种皮,胚直,胚乳丰富,白色,坚硬或粉状。

生长环境

姜科植物大多不仅能忍耐强光照,而且有较强耐阴性,作为林下地被,常常植于乔木下层,庭院、水边、道路旁也多有种植。华南地区应用广泛,成片种植,管理粗放,成活率高,覆盖率大。

分布范围

姜科分为2亚科、3族,约49属,1,500种,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地为热带亚洲。我国有19属,150余种,5变种,产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

生长习性

姜科花卉花期多样,花期几乎为全年。开花较早的如益智、郁金等,初春就开花;晚春至夏季开花的如海南三七、华山姜、闭鞘姜等;夏秋季开花的如姜花、红球姜、黄姜花等。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张俊清认为选地整地是姜科植物栽培中的重要一环,主要是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陈文慧等认为姜科植物选地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磷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微酸至微碱性(pH6.0-7.5)的沙壤土为好。姜科植物根系发达,增产潜力大,整地时应深翻土地0.3-0.4m,整细、耙平、锄净杂草,将腐熟农家肥与复合肥、钙镁磷肥充分混匀后施入种植土内,保持园地不积水,做到能排能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种植要点

在长期的姜科植物栽培实践中,根据不同姜科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林下种植姜科植物要重点注意如下事项。

温度

姜科植物是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典型物种之一,路国辉等介绍我国南方地区姜科植物喜高温多湿和半荫环境,大多数姜科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夏天要防止高温,应将其放在阴凉处;叶永浩等研究发现姜科植物冬季应注意防寒;路国辉等强调在北方需要将姜科植物移至无风、较温暖的室内越冬。

光照

光照对姜科植物影响较大。路国辉等认为大多数姜科植物忌阳光直射,在间接的辐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长较好,所以在生产上应在人工控制光线环境下栽培。陈旭等研究莪术的最适光照为85%自然光照强度,高于或低于这一光照强度,莪术挥发油和莪术醇含量降低。薛秋和研究砂仁种植地宜选森林保持比较完整的山区沟谷地,两山之间的台阶地、缓坡地,有长流水的溪沟两旁,或三面环山的“簸箕地”,地缘有高大树,白天日照约6h,自然肥力高,有疏松湿润的黑砂坡土。

水分

水分是姜科植物生长的制约因子。路国辉等发现姜科植物大多原产于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些生长在极为潮湿的沟谷石壁或沼泽地,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在生长季节需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但需要注意土壤不要过粘过湿,否则易烂根且容易引起病害,进入秋冬后,姜科植物生长缓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防止冻害。薛秋和研究发现砂仁根系浅,喜湿怕旱,要求保持土壤湿润,故应注意抗旱,土壤湿度应保持在24%-25%。

土壤

姜科植物的生长和栽培对土壤要求严格,路国辉和王英强认为种植姜科植物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用肥沃的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质作为基质较好。一般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置,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制。丘熙祥等研究发现生姜出苗后,可根据不同土质分次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培土还可以防止根茎露出土外,可多生长茎叶,促进子姜肥大。

肥料

姜科植物在生长期对肥料需求量大,路国辉等研究发现栽培姜科植物必须定期进行施肥,一般每年应施肥3-4次,初春、初秋和冬前各1次,施肥以有机质肥料为主,秋冬肥可适当增加磷钾肥。欧阳胜祥研究广西莪术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随生长期不同而变化,叶永浩等研究广西莪术对氮素的吸收量最多,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接近。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在出苗后99d最高,并且氮的吸收量最多,全生育期氮、磷、钾的总吸收比例为1:0.38:0.37。

病虫防治

虫害

姜科花卉的虫害大多由介壳虫、香蕉冠网蝽、弄蝶、桉袋蛾、丽斑脊甲、白条蟓,猿叶甲、红蜘蛛、蓟马、蚜虫、吹绵蚧、粉蚧、黄圆蹄盾蚧、椰圆盾蚧、短须螨、桃蛀野螟等引起。姜虫害防治主要是姜螟、姜粪虫蛆等。姜螟幼虫蛀食姜苗致使其叶片枯黄,可致全株死亡。

病害

细菌性病害一般有姜青枯病、细菌斑点病、软脚病、姜腐病和姜瘟病等。丘熙祥等研究发现姜软脚病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腐病病症是由皮烂向中心,积水或施下未经腐熟的粪肥,引发此病。

真菌性病害一般有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灰斑病、斑枯病、斑点病、叶枯病、白绢病和锈病等。

藻类引起的病害主要是藻斑病,这些病害大都先从危害叶片开始。

下级分类

闭鞘姜亚科 Costoideae

姜亚科 Zingiberoideae

主要价值

姜科植物中包含有很多著名的药材,如砂仁、益智、草果、草豆蔻、姜、高良姜、姜黄、郁金、莪术等,为驱风、健胃,化瘀、止痛要药或作调味品。此外,还有许多民间应用的中草药、纤维植物、香料和美丽的观赏植物。如姜花、海南三七、象牙参、闭鞘姜等,可供盆栽或布置于庭园内,此外蘘荷的花芽可作蔬菜,姜黄可提取黄色染料,用于食品工业。

病虫防治

虫害防治方法

扑灭姜螟(成虫,在1、2龄的幼虫期施药毒杀。从5月份初即可见幼虫为害,以姜苗分枝盛期的7、8月为盛期;姜粪虫蛆可用敌敌畏5000倍液淋于虫害区,以杀灭幼虫,并防止其蔓延为害。

姜软脚病防治方法

是选择无病菌土壤或种过水稻的地块种植,防止姜根部积水和受渍,可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兑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

姜腐病防治方法

可淋施波尔多液,或按防软脚病的办法进行土壤消毒;姜瘟病主要采用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石灰对病穴消毒,药物可选用克枯星800倍加农用链霉素1000倍或姜瘟宁300倍进行防治。

植物文化

在西双版纳,傣族妇女常以黄姜花制作成小花朵作为头饰进行佩戴。佛教文化中五树六花就包含了黄姜花。随着文化传播而进入,人们认为五树六花是吉祥的寓意,能够得到佛的庇佑。同时花品也比喻成人品,使植物人格化,成为人们思想感情、道德情操的寄寓物,寄情于景于物,从而形成吉祥礼仪植物、民俗风情植物等。姜科植物中多数观花类植株不仅花色艳丽,而且香气清新。如被誉为爱情象征的黄姜花,开花繁密,香气怡人。傣族是一个喜欢歌唱的民族,唱歌是他们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傣族小伙子与姑娘相爱,多是用美妙的歌声来表达彼此爱慕之心的,歌词最大的特点是借物言情,把姑娘比作是花,把小伙子比作风吹不倒的大青树。黄姜花象征香韵四飘,美丽无瑕少女,小伙子将黄姜花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就会将它戴在头上。还有很多其它的花也是一样比喻爱情美好的。所以歌声成为傣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盐巴”,而园林植物也就成了傣族情歌中张口就来的重要文化媒介。

姜科植物还带有岭南的特色,“姜撞奶”是岭南有名的小吃,它就是由姜属植物块根茎制作而成。还有顺德的菜系中喜欢用姜花,这些都可以看出姜科植物在岭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李白《客中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诗人用“郁金”、“琥珀”来形容酒香、酒色。然而这里说的“郁金”并不是我们广为人知的百合科郁金香,而是姜科姜黄属郁金。姜黄属郁金既是药物,又可以调酒、染色。同时姜黄属郁金常用以形容女裙或嫩柳,“郁金裙”亦当为黄裙和“郁金柳”等词语中的“郁金”都是姜科姜黄属郁金。 纳兰容若的一首月夜怀人的作品中就有提到豆蔻,而文中所说的豆蔻就是姜科的一个品种,诗中把它比喻为所恋之人。梨花,代表纯洁爱情,有离别之意。遗憾是因为他留不住,生命里最想抓紧的美好。情感毕竟不同于花开花谢循时轮回的植物,感情这东西,一旦错过了花期,就很难再有第二季,容若以反问“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结句,清丽而沧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