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宋朝名將,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漢族,浙東烏傷(今浙江義烏)人,宋朝名將。是北宋、南宋之交在抗金鬥爭中湧現出來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
- 元祐六年(1091年)進士。
- 元祐八年(1093年),任大名府館陶縣縣尉。任滿,先後在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擔任縣令。
- 政和五年(1115年),升登州通判。
- 宣和元年(1119年),因事被貶提舉鴻慶宮,遂上表引退。
- 靖康元年(1126年),臨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
宗澤為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後,積極修復城牆,整治兵器,招募義兵,廣集糧餉。不久,受封河北義兵都總管,率軍擊退來犯的金兵。同年11月,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欽宗任康王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師。宗澤率軍趨李固渡,途中遇敵,大破之。次年正月,率軍至開德,與敵十三戰皆勝。[2]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招集王善、楊進等義軍協助防守,又聯絡兩河「八字軍」等部協同抗金,並任用岳飛等人為將,屢敗金兵。金人畏憚宗澤,都稱他為「宗爺爺」。
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二十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臨終三呼「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3]
目錄
基本信息
本 名 | 宗澤 | 出生時間 | 1060年1月20日 |
別 稱 | 宗忠簡 | 去世時間 | 1128年7月29日 |
字 號 | 字汝霖 | 出生地 | 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 |
民族族群 | 漢族 | 官 職 | 東京留守 |
諡 號 | 忠簡,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 | 主要成就 |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屢敗金兵,名震北方 |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據傳說,宗澤出生前,他的母親劉氏曾夢見天空出現猛烈雷電,有光照耀其身體。
宗家雖貧苦,但有「耕讀傳家」的傳統,父親宗舜卿就是一個鄉村知識分子。宗澤自幼隨長兄宗沃參加勞動,農閒則在父、祖的教導下,讀書識字。天資聰慧的宗澤,勤奮好學,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大約宗澤十幾歲時,宗家舉家遷居交通比較便利,商貿、文化較為發達的廿三里鎮。在那裡,宗澤視野擴大了,耳聞目睹宋朝吏治腐敗和外敵頻仍,萌發了救國救民的思想抱負。不到二十歲的宗澤毅然辭家外出遊學,歷時十餘年,就學之地多達數十處。他不僅悉心求學,研讀「古人典要」,而且學以致用,考察社會,了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國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頓吏治是解決政治腐敗的關鍵所在;同時眼看遼國、西夏屢屢入侵,也產生了靖邊安境、為國效力的思想。於是他認真研讀兵書,苦練武藝。這樣,宗澤迅速成長為一個博學廣識、文武兼備、富有理想和抱負的青年。[4]
造福一方
元祐六年(1091年),宋廷舉行省試、殿試。年已三十三歲的宗澤,通過發解試後,千里迢迢前往京城開封應省試。宗澤通過省試(禮部試)後,進入殿試。宗澤在殿試時,不顧字數限制的規定,洋洋灑灑寫了萬餘言,力陳時弊,還批評朝廷輕信吳處厚的誣陷而放逐蔡確,認為「朋黨之禍自此始。」這是宗澤第一次在政治上亮相,就充分反映出他革除弊政的強烈要求以及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勇氣和決心。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宗澤雖未能名登榜首,但畢竟通過了科舉考試,從此開始步入仕途。[4]
元祐八年(1093年),宗澤被派往大名府館陶縣任縣尉兼攝縣令職事。宗澤到任不到一個月,就迅速而妥善地處理完該縣歷年訴訟積案,顯露了他處理政務的才能,贏得了屬吏們的信任和敬仰。宗澤在官場初露頭角,就表現出勤於職守、為官清正、體恤民情等高尚品德。
此後,從元符元年(1098年)至政和四年(1114年),宗澤先後任衢州龍游、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等四縣知縣。縱觀宗澤從政二十多年,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卓著,「所至稱治」,贏得了各地群從對他的信賴和愛戴。然而,由於宋王朝政治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因而宗澤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5] 宣和元年(1119年),年屆六十的宗澤乞請告老還鄉,獲准授予主管南京(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鴻慶寺的虛銜,遂退居家鄉義烏鄰縣東陽,結廬山谷間,擬著書自適以度晚年。後被人誣告蔑視道教,宗澤被發配鎮江「編管」。宗澤被編管期間,夫人陳氏病逝。 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才重獲自由。宗澤先掌監鎮江酒稅,二年後才調任巴州通判。這時,金國在北方崛起,遼、金、宋之間正在展開激烈的鬥爭,憂國憂民的宗澤卻被遠置西南邊陲巴州,完全背離了他的意願。宗澤在這期間所作的《古楠賦》、《重修英惠侯義濟廟記》,借景抒情,如泣如訴地表述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並借漢末巴郡太守嚴顏隱喻自已,表達了願做「斷頭將軍」,決不做「投降將軍」的決心。
磁州備戰
靖康元年(1126年)初,在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下,宗澤被藉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議使。有人認為宗澤剛直不屈,恐怕有害於和議,欽宗把宗澤派往戰爭前沿的磁州任知府。 [6]當時太原失守,出任兩河地區的官員都藉故不到任。他在受命當日就獨自騎馬上路,隨從的只有十幾名老弱士卒。
磁州經過金兵蹂躪之後,百姓逃亡,倉庫空虛。宗澤到達,修繕城牆,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義勇,開始做固守不動的打算。同年十月,金兵圍攻北方門戶真定,欽宗命宗澤率部前往救援。真定陷落後,金兵分路南下,分遣數千騎兵進攻磁州。宗澤披甲操戈登城指揮戰登城指揮戰頭斗,命士兵以神臂弩射之,粉碎金兵的攻勢後,打開城門,乘勢縱兵追擊,斬敵數百,繳獲大量戰利品。這是宋軍首次擊敗金兵,極大地鼓舞了河朔各地宋軍的鬥志。康王趙構再次出使金營,經過磁州,宗澤迎拜說:「肅王一去不回,敵人又詭辭召大王,希望不要去。」康王於是轉回相州。
同年十一月,金兵分東西兩路先後抵達開封,再次包圍了宋都。欽宗任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命他們盡起河北兵馬赴京勤王。宗澤認為應該立即會兵李固渡,斷絕敵人歸路,其他人不同意,宗澤於是獨自領兵趕赴李固渡,在路上遇到金兵,宗澤派遣秦光弼、張德進行夾擊,大敗金兵。金人敗後,留兵分別屯守。宗澤派壯士乘夜襲擊金營,攻破三十餘砦。 [7]
抗金勤王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宗澤至開德,與金人十三戰皆勝,他寄書信勸告趙構檄令諸道會兵京城。宗澤又發書給北道總管趙野、河東北路宣撫使范訥、知興仁府曾懋,讓他們合兵救援京城。這三人都認為宗澤狂妄,不予理睬。宗澤領孤軍前進,都統陳淬說敵勢正盛,不可輕舉妄動。宗澤命令陳淬進兵,與金兵相遇,陳淬大敗金兵。金兵攻打開德,宗澤派遣孔彥威迎戰,又大敗金兵。宗澤估計金兵必定會進犯濮陽,便事先派遣三千騎兵前去救援,結果金人果然來攻打濮陽,又被打敗。金兵第二次攻打開德,權邦彥、孔彥威合兵夾擊,金兵再次大敗。
當時金兵脅迫徽、欽二帝北去,宗澤得知,立即領兵奔赴滑州,經過黎陽,到達大名,想直接渡過黃河,控扼金人的退路,截回徽、欽二帝,然而勤王之兵卻無一到達的。宗澤又聽說張邦昌僭位,想先行領兵進行討伐。恰逢大元帥府傳來書信,約他領兵靠近都城,按兵不動以觀察形勢變化。宗澤回書趙構說:「人臣哪有穿赭袍,打紅蓋,坐正殿的呢?自古的奸臣都是外表恭順而藏禍心,沒有像張邦昌那樣竊占皇位,改變紀元,進行大赦、罪惡昭著的。徽欽二帝、諸王都渡過黃河北去了,只有大王還在濟,上天之意由此可知。應該立即替天進行討伐,興復社稷國家。」並且還說:「張邦昌進行偽赦,有些奸雄的心被打動了,希望派遣使者分別告諭各路,以安定民心。」宗澤又上書說:「天下所寄期望的在於大王,如果大王行事得道,則可以使天下人之心得到慰藉。所謂道,就是近剛直正義而遠離柔弱奸邪,接納諍諍勸諫而拒絕阿諛佞言,崇尚恭謹節儉而抑制驕狂奢侈,注意憂患勤勉而忘記安逸享樂,提倡公心務實而壓制私心虛偽。」接着連連上書勸告趙構積極進取。 [8]
鎮守開封
趙構在南京即皇帝位,宗澤入朝相見,涕淚交流,提出復興國家大計。當時他與李綱一同入朝對答,兩人相見談論國事,慷慨流涕,李綱認為宗澤是一個奇人。趙構想留住宗澤,黃潛善等人進行阻礙。宗澤被任為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
開封府長官職位空缺,李綱說安定和恢復舊都城,非宗澤不可。不久,宗澤改任知開封府。這時敵人仍留屯在黃河邊上,戰鼓之聲,日夜可聞,可京城的戰船全部廢壞,士兵與百姓雜居,盜賊縱橫,人心惶惶。宗澤一向威望高,到達開封后,他首先捕殺了幾個盜賊。宗澤下令說:「盜賊,無論贓物多少,一律按軍法論處。」自此盜賊平息,百姓得以安寧。 [9]
金國派人以出使偽楚為名,到開封府,宗澤說:「這名義上是出使,而實際上是探察我們的虛實。」於是將其使者拘留,上疏請求處死。朝廷詔令宗澤將所拘留的金國使者遷移到別的館舍安置,宗澤說:「國家承平二百年,不知道戰爭,把敵國的欺瞞當成誠信,絲毫不加置疑。不僅不作進攻與討伐的周密打算,反而對於不忘敵仇、希望盡忠報國的人、士大夫不認為是狂,便認為是妄,以致有先前的靖康之禍。張邦昌、耿南仲等人的所作所為,陛下是親眼見到的。金人假借出使偽楚之名,來探察我們的虛實,愚臣請求將其斬首,以打破金人的陰謀。可是陛下為人言所惑,詔令安置到其他的館舍,給予厚待,愚臣不敢奉詔,以示國家衰弱。」趙構於是親自致書告諭宗澤,最終還是將金使釋放。朝廷之人附合黃潛善的意思,都說宗澤拘留金使為不當。尚書左丞許景衡上書極力為宗澤爭辯,並且說:「宗澤為開封尹,威名政績,卓然過人,士大夫沒有人能和他相比。請求加以重任,以讓他取得禦敵治民的成功。」 [10]
秉義郎岳飛犯法將被處刑,宗澤見到岳飛感到驚奇,說:「這是一個將才。」正碰上金人攻打汜水,宗澤將五百騎兵交給岳飛,讓他立功贖罪。岳飛大敗金人而回,宗澤於是升岳飛為統制,岳飛由此知名。 [11]
保衛東京
金將兀朮將渡過黃河,謀劃攻打汴京。諸將請先斷掉河橋,嚴兵固守,宗澤嘲笑說「:敵人直撲而來,正是由於斷掉河橋。」於是命令部將劉衍奔赴滑州,劉達趕赴鄭州,以分散敵人兵力,並告誡諸將極力保護河橋,以等待大兵聚集。金人得知,乘夜斷掉河橋逃去。
建炎二年(1128年),金人從鄭州抵達白沙,離汴京很近,都城之人感到驚恐。僚屬進來問計策,宗澤正在與客人一起圍坐交談,他笑着回答說:「什麼事這麼慌張,劉衍等在外肯定能夠抵禦敵人。」於是挑選幾千精銳兵士,讓他們繞到敵後,埋伏在其退路上。當金人正與劉衍戰鬥時,伏兵突起,兩面夾擊,金人果然被打敗。[12]
金將粘罕占據西京,與宗澤對峙。宗澤派遣部將李景良、閻中立、郭俊民領兵前往鄭州,和金兵相遇,雙方大戰,閻中立戰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宗澤抓回李景良,對他說:「戰而不勝,罪可以饒恕;私自逃跑,這是無視主將。」將他斬首以警戒將士。不久郭俊民與姓史的金將及燕人何仲祖等持書來招降宗澤,宗澤訓斥郭俊民說:「你因失利而戰死,尚且是忠義鬼,反而替金人持書誘降,你有什麼面目見我呢?」將他斬首。宗澤又對史姓金將說:「我受命守這塊疆土,寧死不讓。你為人將,不能以死打敗我,卻想用兒女之情話招降我嗎?」也將他斬首。何仲祖被認為是從者,免除一死。劉衍返回汴京,金人再次入侵滑州,部將張捴為請求前去救援,宗澤挑選兵士五千人交給他,並告誡他不要輕易作戰以等待支援。張捴到達滑州與敵人接戰,金人兵馬十倍於張捴,諸將請求稍稍避一下敵人的鋒芒,張捴說:「避而偷生,有什麼面目見宗公。」於是力戰而死。宗澤得知張捴告急,派遣王宣領騎兵五千人救援。張捴死後兩天,王宣才到達,與金人大戰,將金人打敗。宗澤迎回張捴屍骨安葬,撫恤他的家屬,並以王宣知滑州,從此金人不再進犯東京。[13]
名震敵國
宗澤上疏勸阻趙構巡幸江南,他說:「臣替陛下保護京城,從秋冬到今年春天,又三個月了。陛下不早回京城,則天下之人無所仰戴。」宗澤被任命為資政殿學士。宗澤又派其子宗穎到朝廷上疏說:「天下的事情,如果見機而為,待時而動,則無事不成。收復了伊、洛,金將北渡黃河,保住了滑台,敵人屢屢戰敗,河東、河北的山砦義軍,並肩接踵,天天盼望官兵到來。就時機而言,中興之兆可見,金人必將滅亡,要實現這些,就在於陛下抓住時機了。」又說「:過去楚人在郢建都城,史家給予貶論。聽說皇上有旨在儀真教練水戰,看其規模是想在江南一隅稱霸,這不是非常值得鄙視的嗎?消息傳到四方,必定會認為是中原不能守,所以才作把守江寧的打算。」[14]
在此之前,宗澤去磁州,將州事交給兵馬鈐轄李侃,統制官趙世隆將他殺害。到這時,趙世隆及他的弟弟趙世興領兵三萬來投附,大家都擔心他們發動變亂,宗澤說:「世隆本是我的一個軍校,不會變亂。」趙世隆到達,宗澤斥責他說:「河北陷落,我大宋的法令和上下之分也陷落了嗎?」命令將趙世隆斬首。當時趙世興佩劍站立在旁邊,其手下眾士兵在庭下露出兵刃,宗澤慢慢對趙世興說:「你的兄弟被殺,你能夠發奮立功,也足以雪恥。」趙世興感動落淚。金人攻打滑州,宗澤派趙世興前去救援,趙世興到達,乘對方不備,將金人打敗。宗澤聲望日著,金人聽到他的名字,常常既尊敬又害怕,他們與宋人談到宗澤,必定稱他為宗爺爺。 [15]
壯志難酬
宗澤先後上了二十多道奏章,請求趙構回京,每每被黃潛善等人所阻礙,憂憤成疾,背上長毒瘡。諸將入室問候病情,宗澤看着諸將說:「我因為徽、欽二帝遭受不幸,積憤成這樣。你們如果能夠消滅敵人,則我死而無恨了。」諸將都流着淚說:「怎敢不效力!」諸將出去後,宗澤嘆息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1128年7月29日),處於彌留之際的宗澤沒有一句話談及家事,言語中全在念念不忘北伐,連呼三聲「渡河!渡河!渡河!」後溘然長辭,享年七十歲。開封官民聞知後都痛哭不已。後由兒子宗穎和愛將岳飛一起扶柩至鎮江,與夫人陳氏合葬於鎮江京峴山上。 宗澤所留下的遺書仍然主張趙構還都開封。朝廷追贈宗澤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16]
人物典故
- 「金華火腿」祖師爺
相傳宗澤從抗金前線回到家鄉後,經常買些豬肉請鄉親們醃製起來,再離開的時候帶上作為軍需食品,也可贈予朋友和部下。宗澤在金華民間被視為醃製火腿的祖師爺,解放前,火腿店和醃腿的作坊里都供奉着宗澤像,盛產火腿的金華、東陽、義烏、浦江、永康等縣過去都屬於舊金華府,「金華火腿」由此得名。
人物紀念
- 宗澤墓
宗澤墓位於江蘇省鎮江市東郊京峴山北麓。此墓為宋墓周長28.8米,墳直徑3.5米、高2米。墓前豎白雲墓碑,高1.9米,上刻「宋宗忠簡公諱澤之墓」,墓道長90米、寬2.5米,兩旁密集綠樹,莊重肅穆。八百多年來,宗澤墓經歷代多次修繕,大體保持原貌。宗澤葬於鎮江京峴山後,岳飛為懷念恩師宗澤的知遇之隆,於塋旁花山灣雲台寺創設「宗忠簡公功德院」,即當今所稱的紀念堂,以祠祀宗澤。到了嘉定年間,岳飛之孫岳珂以總餉駐節鎮江軍府,命重修功德院,並親撰《重修忠簡公功德院記》。
- 湫神之首
岷縣民間的18位湫神之首就是忠簡公宗澤,在甘肅省岷縣俗稱「南川大爺」,本廟在岷陽鎮南川村。香火極旺,每年正月17日為當地廟會。
- 真君殿
真君殿位於浙江新昌的沃洲山,清光緒三十年(1904)捐資重建,耗資三萬餘金,歷四年竣工,祀抗金名將宗澤,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廟宇建築,為縣內古建築工藝之典範,1963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依山傍水,其簽特別靈驗。
人物評價
宗澤雖未能實現驅逐金兵,收復失地,恢復宋王朝大一統的宏願,但他坐鎮抗金前哨的開封,阻止並粉碎了金兵的大舉進犯,保衛了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在抗金衛國的鬥爭中,宗澤高舉抗金大旗,依靠廣大軍民,堅決抵抗金兵,反對妥協投降,不僅戰績輝煌,功勳卓著,還高瞻遠矚地提出了聯合被奴役各民族共同抗金、國內各民族及其政權間和平相處的主張。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氣節,感天動地,千古流芳。 [17]
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18]
參考資料
- ↑ 宗澤紀念館在義烏落成 圓民族英雄宗澤一個回鄉夢.義烏網.2020-03-12
- ↑ 金華名人(五).金華市政府網.2019-05-19
- ↑ 宗澤:抗敵侵略留盛名.開封日報網.2019-05-19
- ↑ 4.0 4.1 《宋史》: 宗澤。字汝霖,婺州義烏人。母劉,夢天大雷電,光燭其身,翌日而澤生。澤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進士第。廷對極陳時弊,考官惡直,置末甲。
- ↑ 《宋史》:調大名館陶尉。呂惠卿帥鄜延,檄澤與邑令視河埽,檄至,澤適喪長子,奉檄遽行。惠卿聞之,曰:"可謂國爾忘家者。"適朝廷大開御河,時方隆冬,役夫僵仆於道,中使督之急。澤曰浚河細事,乃上書其帥曰:"時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擾而辦。"卒用其言上聞,從之。惠卿闢為屬,辭。調衢州龍游令。民未知學,澤為建庠序,設師儒,講論經術,風俗一變,自此擢科者相繼。調晉州趙城令。下車,請升縣為軍,書聞,不盡如所請。澤曰:"承平時固無慮,它日有警,當知吾言矣。"知萊州掖縣。部使者得旨市牛黃,澤報曰:"方時疫癘,牛飲其毒則結為黃。今和氣橫流,牛安得黃?"使者怒,欲劾邑官。澤曰:"此澤意也。"獨銜以聞。通判登州。境內官田數百頃,皆不毛之地,歲輸萬餘緡,率橫取於民,澤奏免之。
- ↑ 《宋史》:朝廷遣使由登州結女真,盟海上,謀夾攻契丹,澤語所親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東陽,結廬山谷間。靖康元年,中丞陳過庭等列薦,假宗正少卿,充和議使。澤曰:"是行不生還矣。"或問之,澤曰:"敵能悔過退師固善,否則安能屈節北庭以辱君命乎。"議者謂澤剛方不屈,恐害和議,上不遣,命知磁州。
- ↑ 《宋史》:時太原失守,官兩河者率託故不行。澤曰:"食祿而避難,不可也。"即日單騎就道,從嬴卒十餘人。磁經敵騎蹂躪之餘,人民逃徙,帑廩枵然。澤至,繕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義勇,始為固守不移之計。上言:"邢、洺、磁、趙、相五州各蓄精兵二萬人,敵攻一郡則四郡皆應,是一郡之兵常有十萬人。"上嘉之,除河北義兵都總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慶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澤兵躡其後,遣數千騎直扣磁州城。澤擐甲登城,令壯士以神臂弓射走之,開門縱擊,斬首數百級。所獲羊馬金帛,悉以賞軍士。 康王再使金,行至磁,澤迎謁曰:"肅王一去不反,今敵又詭辭以致大王,願勿行。"王遂回相州。有詔以澤為副元帥,從王起兵入援。澤言宜急會兵李固渡,斷敵歸路,眾不從,乃自將兵趨渡,道遇北兵,遣秦光弼、張德夾擊,大破之。金人既敗,乃留兵分屯。澤遣壯士夜搗其軍,破三十餘砦。
- ↑ 宋史》:時金人逼二帝北行,澤聞,即提軍趨滑,走黎陽,至大名,欲徑渡河,據金人歸路邀還二帝,而勤王之兵卒無一至者。又聞張邦昌僣位,欲先行誅討。會得大元帥府書,約移師近都,按甲觀變。澤復書於王曰:"人臣豈有服赭袍、張紅蓋、御正殿者乎?自古奸臣皆外為恭順而中藏禍心,未有竊據寶位、改元肆赦、惡狀昭著若邦昌者。今二聖、諸王悉渡河而北,惟大王在濟,天意可知,宜亟行天討,興復社稷。"且言:"邦昌偽赦,或啟奸雄之意,望遣使分諭諸路,以定民心。"又上書言:"今天下所屬望者在於大王,大王行之得其道,則有心慰天下之心。所謂道者,近剛正而遠柔邪,納諫諍而拒諛佞,尚恭儉而抑驕侈,體憂勤而忘逸樂,進公實而退私偽。"因累表勸進。王即帝位於南京,澤入見,涕泗交頤,陳興復大計。時與李綱同入對,相見論國事,慷慨流涕,綱奇之。上欲留澤,潛善等沮之。除龍圖閣學士、知襄陽府。
- ↑ 《宋史》:時金人有割地之議,澤上疏曰:"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陛下當兢兢業業,思傳之萬世,奈何遽議割河之東、西,又議割陝之蒲、解乎。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嘗命一將、出一師,但聞奸邪之臣,朝進一言以告和,幕入一說以乞盟,終致二聖北遷,宗社蒙恥。臣意陛下赫然震怒,大明黜陟,以再造王室。今即位四十日矣,未聞有大號令,但見刑部指揮雲'不得〈月謄〉播赦文於河之東、西,陝之蒲、解'者,是褫天下忠義之氣,而自絕其民也。臣雖駑怯,當躬冒矢石為諸將先,得捐軀報國恩足矣。"上覽其言壯之。改知青州,時年六十九矣。開封尹闕,李綱言綏復舊都,非澤不可。尋徙知開封府。時敵騎留屯河上,金鼓之聲,日夕相聞,而京城樓櫓盡廢,兵民雜居,盜賊縱橫,人情洶々。澤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誅舍賊者數人。下令曰:"為盜者,贓無輕重,並從軍法。"由是盜賊屏息,民賴以安。
- ↑ 《宋史》:時金遣人以使偽楚為名,至開封府,澤曰:"此名為使,而實覘我也。"拘其人,乞斬之。有詔所拘金使延置別館,澤曰:"國家承平二百年,不識兵革,以敵國誕謾為可憑信,恬不置疑。不惟不嚴攻討之計,其有實欲賈勇思敵所愾之人,士大夫不以為狂,則以為妄,致有前日之禍。張邦昌、耿南仲輩所為,陛下所親見也。今金人假使偽楚,來覘虛實,臣愚乞斬之,以破其奸。而陛下惑於人言,令遷置別館,優加待遇,臣愚不敢奉詔,以彰國弱。"上乃親札諭澤,竟縱遣之。言者附潛善意,皆以澤拘留金使為非。尚書左丞許景衡抗疏力辨,且謂:"澤之為尹,威名政績,卓然過人,今之縉紳,未見其比。乞厚加任使,以成禦敵治民之功。"
- ↑ 《宋史》:真定、懷、衛間,敵兵甚盛,方密修戰具為入攻之計,而將相恬不為慮,不修武備,澤以為憂。乃渡河約諸將共議事宜,以圖收復,而於京城四壁,各置使以領招集之兵。又據形勢立堅壁二十四所於城外,沿河鱗次為連珠砦,連結河東、河北山水砦忠義民兵,於是陝西、京東西諸路人馬咸願聽澤節制。有詔如淮甸。澤上表諫,不報。秉義郎岳飛犯法將刑,澤一見奇之,曰:"此將材也。"會金人攻汜水,澤以五百騎授飛,使立功贖罪。飛大敗金人而還,遂升飛為統制,飛由是知名。
- ↑ 《宋史》:詔遣官迎奉六宮往金陵,澤上疏曰:"京師,天下腹心也。兩河雖未敉寧,特一手臂之不信爾。今遽欲去之,非惟一臂之弗廖,且並與腹心而棄之矣。昔景德間,契丹寇澶淵,王欽若江南人,即勸幸金陵,陳堯叟蜀人,即勸幸成都,惟寇準毅然請親征,卒用成功。臣何敢望寇準,然不敢不以章聖望陛下。"又條上五事,其一言黃潛善、汪伯彥贊南幸之非。澤前後建議,經從三省、樞密院,輒為潛善等所抑,每見澤奏疏,皆笑以為狂。金將兀朮渡河,謀攻汴京。諸將請先斷河梁,嚴兵自固,澤笑曰:"去冬,金騎直來,正坐斷河梁耳。"乃命部將劉衍趨滑、劉達趨鄭,以分敵勢,戒諸將極力保護河梁,以俟大兵之集。金人聞之,夜斷河梁遁去。二年,金人自鄭抵白沙,去汴京密邇,都人震恐。僚屬入問計,澤方對客圍棋,笑曰:"何事張皇,劉衍等在外必能禦敵。"乃選精銳數千,使繞出敵後,伏其歸路。金人方與衍戰,伏兵起,前後夾擊之,金人果敗。
- ↑ 《宋史》:金將黏罕據西京,與澤相持。澤遣部將李景良、閻中立、郭俊民領兵趨鄭,遇敵大戰,中立死之,俊民降,景良遁去。澤捕得景良,謂曰:"不勝,罪可恕;私自逃,是無主將也。"斬其首以徇。既而俊民與金將史姓者及燕人何仲祖等持書來招澤,澤數俊民曰:"汝失利死,尚為忠義鬼,今反為金人持書相誘,何面目見我乎。"斬之,謂史曰:"我受此土,有死而已。汝為人將,不能以死敵我,乃欲以兒女子語誘我乎。"亦斬之。謂仲祖脅從,貸之。劉衍還,金人復入滑,部將張捴請往救,澤選兵五千付之,戒毋輕戰以需援。捴至滑迎戰,敵騎十倍,諸將請少避其鋒,捴曰:"避而偷生,何面目見宗公。"力戰死之。澤聞捴急,遣王宣領騎五千救之。捴死二日,宣始至,與金人大戰,破走之。澤迎捴喪歸,恤其家,以宣權知滑州,金人自是不復犯東京。
- ↑ 《宋史》:澤疏諫南幸,言:"臣為陛下保護京城,自去年秋冬至於今春,又三月矣。陛下不早回京城,則天下之民何所依戴。"除資政殿學士。又遣子穎詣行闕上疏曰:"天下之事,見幾而為,待時而動,則事無不成。今收復伊、洛而金酋渡河,捍蔽滑台而敵國屢敗,河東、河北山砦義民,引領舉踵,日望官兵之至。以幾以時而言之,中興之兆可見,而金人滅亡之期可必,在陛下見幾乘時而已。"又言:"昔楚人城郢,史氏鄙之。今聞有旨於儀真教習水戰,是規規為偏霸之謀,非可鄙之甚者乎?傳聞四方,必謂中原不守,遂為江寧控扼之計耳。"
- ↑ 《宋史》:先是,澤去磁,以州事付兵馬鈐轄李侃,統制趙世隆殺之。至是,世隆及弟與興以兵三萬來歸,眾懼其變,澤曰:"世隆本吾一校爾,何能為。"世隆至,責之曰:"河北陷沒,吾宋法令與上下之分亦陷沒邪?"命斬之。時世興佩刀侍側,眾兵露刃庭下,澤徐謂世興曰:"汝兄誅,汝能奮志立功,足以雪恥。"世興感泣。金人攻滑州,澤遣世興往救,世興至,掩其不備,敗之。澤威聲日著,北方聞其名,常尊憚之,對南人言,必曰宗爺爺。
- ↑ 《宋史》:澤前後請上還京二十餘奏,每為潛善等所抑,憂憤成疾,疽發於背。諸將入問疾,澤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流涕曰:"敢不盡力!"諸將出,澤嘆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翌日,風雨晝晦。澤無一語及家事,但連呼"過河"者三而薨。都人號慟。遺表猶贊上還京。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忠簡。澤質直好義,親故貧者多依以為活,而自奉甚薄。常曰:"君父側身嘗膽,臣子乃安居美食邪!"始,澤詔集群盜,聚兵儲糧,結諸路義兵,連燕、趙豪傑,自謂渡河克復可指日冀。有志弗就,識者恨之。
- ↑ 宗澤.義烏市人民政府網.2019-04-17
- ↑ 《宋史·卷三百六十·列傳第一百一十九》.國學導航.2013-11-19
影視欣賞
- 宗澤傷重過世,一代名將隕落!臨走前的話讓人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