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腊肉[1] [2],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腌肉,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腊肉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重庆、江西和广东一带,其中湖南的腊肉远见闻名,但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
腊肉一般都是选用新鲜的猪肉入盐脱水,然后烤干,熏干或者晒干处理而成,相比新鲜的猪肉,腊肉的脂肪和水分含量更少,腊肉的营养物质充分转化,吃起来非常香,口感特别好。
目录
发展历史
相传在上古夏朝时,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而十二月叫腊月。腊肉,就是在冬天将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
早在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当时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在民间学生也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干肉称为"束修"。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由于南方气候潮湿,把生肉(猪肉、牛肉、鱼肉、禽肉如鸡肉,鸭肉等)制成腊肉可以延长保质时期,而且腊肉味美,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 安化腊肉,体形大,颜色黑,熏得干,肉质细,味道香;
- 湘西腊肉,颜色红亮,烟熏咸香。制作全过程一般分为备料,腌渍,熏制三步。
腊肉的分类
腊肉在中国南北均有出产,南方以腌腊猪肉较多,北方以腌牛肉为主。
腊肉种类纷呈,同一品种,又因产地,加工方法等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广式腊肉
以腊腩条最闻名,是以猪的肋条肉为原料经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色泽金黄、条形整齐、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点。
湖南腊肉
亦称三湘腊肉,是选用皮薄、肉嫩、体重适宜的宁香猪为原料,经切条、配制辅料,腌渍、洗盐、晾乾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点是皮色红黄、脂肪似腊、肌肉棕红、咸淡适口、熏香浓郁、食之不腻。
四川腊肉
是将肉切成5cm宽的条状,再经腌渍、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红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其他腊肉
此外,河南的蝴蝶腊猪头,湖北的腊猪头、腊鸡、腊鱼、腊鸭,广西的腊猪肝,陕西的腊羊肉、腊驴肉,山西长治的腊驴肉,甘肃的腊牛肉等。
制作方法/分类
烟熏腊肉
先将晶体状的粗盐炒热,在一定程度时把新鲜的猪肉放进锅里,与盐混合均匀。冷却以后腌渍一周时间。一周后把肉拿出洗白,再盖上纱网晾晒到干。
之后用浓烟熏烤,火候要控制好,太大了肉就熟,太小了就不入香味而且有很重的烟熏味。肉外表呈灰黄色时就算制作完毕。也有很多时候长时间熏烤,最后成为深黑色。
金门高梁腊肉
采取方式为依照等比例之五花肉搭配中药药材和金门高梁酒去浸制,中药需研磨味道与效果会更佳,浸泡过程中也需要添加酱油或盐,约浸泡6天后拿出风干即可。
此种方式所制作的腊肉,比较健康,无烟熏的致癌顾虑。
广式腊肉
与其他地区以熏烤为制作手段的腊肉不同,广式腊肉多采取风干的方法制作。
将五花肉切成约一寸宽的条状,然后以酱油、酒、白糖等混合而成的调味料腌渍,待其颜色转为褐色时,在肉条的一端钻孔,穿上线绳,挂于户外风干即成广式腊肉。
腊肉食谱
关于以腊肉为主要食材的菜式,各地的主要食谱:
湘菜
江浙菜/杭帮菜
赣菜有
鄂菜
参考文献
- ↑ 腊肉的传统制作与烹饪,每日头条,2017-12-23
- ↑ 腊肉 食谱179,cook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