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齊書》,梁朝蕭子顯撰。紀傳體史書。原名《齊書》,鑑於與李百藥《齊書》同名,宋時曾鞏等改稱為《南齊書》。全書原為60卷,《自序》一卷早已亡佚,今存59卷,本紀8卷,志11卷,列傳40卷。記載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2年(502年)的南齊歷史[1]。
編撰過程
梁武帝天監年間吳均曾請求撰寫《齊史》,未獲准許,後蕭子顯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任務。經過幾年的努力,書成上奏,梁武帝下詔付秘閣收藏。
《南齊書》在體例上「本(檀)超、(江)淹之舊而小変之」[2];蕭子顯多取材自前史家檀超和江淹奉詔修未成的齊史體例。還參考了熊襄的《齊典》、沈約的《齊紀》、吳均的《齊春秋》和江淹著的《齊史》十志等等。
《南齊書》部帙不大,年代又短,居然也撰寫八篇志,這無疑是江淹的首創之功。
《南齊書》同《宋書》,宣揚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遠,過分講究華麗的辭藻,這是《南齊書》的缺點,也是那個時代的文風使然。
後人也曾增補此書,陳述撰《補南齊書藝文志》4卷,清人萬斯同《歷代史表》中有〈齊諸王世表〉1卷、《齊將相大臣年表》1卷、《齊方鎮年表》1卷。
由於蕭子顯是蕭道成之孫,對南齊政權有所庇護,但《南齊書》還是保留了較多原始資料。
本紀
- 本紀第一 - 高帝上
- 本紀第二 - 高帝下
- 本紀第三 - 武帝
- 本紀第四 - 鬱林王
- 本紀第五 - 海陵王
- 本紀第六 - 明帝
- 本紀第七 - 東昏侯
- 本紀第八 - 和帝
志
- 志第一 - 禮上
- 志第二 - 禮下
- 志第三 - 樂
- 志第四 - 天文上
- 志第五 - 天文下
- 志第六 - 州郡上
- 志第七 - 州郡下
- 志第八 - 百官
- 志第九 - 輿服
- 志第十 - 祥瑞
- 志第十一 - 五行
視頻
南齊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南齊書全文,南齊書譯文,國學夢網,2020-2-26
- ↑ 南京記憶《南齊書》:梁朝青年才子寫就國家史事,鳳凰網, 20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