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A小调第六交响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a小调第六交响曲》是古斯塔夫·马勒[1]于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乐章交响曲(本曲亦于1906年作大幅度修订)。此曲亦曾于1906年5月27日于德国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后人往往因为马勒当时的背景遭遇以及乐曲的阴沉气氛,将这首交响曲命名为“悲剧”,但马勒本身创作时并没有为这首交响号曲冠以任何标题。

各乐章概要

正体为2003年国际马勒协会所倡议的演奏次序;斜体则为1963年由国际马勒协会所出版,由拉茨所主编的乐谱版本。

第一乐章

Allegro energico(精力充沛的快板),a小调,4/4

以弦乐器及小鼓带出短小的前奏后,带入如进行曲般的呈示部第一主题,后来经过鼓声铜管的宣示调后,进入转到F大调的第二主题,及后经过第一重复返回前头(除了第一号交响曲外,马勒就只有在这乐章中运用了重复记号)。由第二重复起,乐曲进入发展部,呈示部的第一主题重现,并加入由木琴木管乐器作主导的新进行曲旋律,突然间,弦乐的颤音带领钢片琴及牛铃的“田园风”过场,不过这份恬静很快又再被乐队所打断,进行曲主题再度出现及加以变化。结尾部分较为短小。先由三角铁、定音鼓等敲击乐器引导四支小号奏出A大调的引子,然后乐队以呈示部第二主题为基础,把气氛推至最热闹下结束。

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Andante moderato(中等的行板),E♭大调,4/4

作为整首响曲唯一的慢乐章,可以说是在充满不安和粗暴的气氛中稍作喘息的间奏。整个乐章由最开头由第一小提琴(结束部转至双簧管)所奏出的一个十小节的第一主题,以及接着的另一个乐句八小节的副题(其中一组来回的跳进音程更是最突出的节奏动机)为主轴,并由此引申及发展。整个乐章的配器以细致而含蓄为主,虽然在中后段时曾出现过一段渐渐激昂的气氛,但很快又回复了平静。

第三乐章(第二乐章)

Scherzo(谐谑曲):Wuchtig,a小调,3/8(中段则加插4/8及3/4)

一首令人感到不安的谐谑曲。定音鼓在弱拍中的sf,加上圆号及弦乐的锯齿型断奏,颤栗的第一主题令这首听似进行曲般“谐谑曲”充满黑色的味道,木琴虽然不常出现,但它的加入更使人联想起圣桑的《骷髅之舞》。第二主题转为精致的舞曲。据马勒的妻子艾玛的笔述,这一段所描述的应该是“小孩的嬉戏”。这一段的节奏不断在变化,穿梳于3/8、4/8及3/4等拍子,虽然悚惧的味道稍为减弱,但同样营造出阴暗的味道。及后整个乐章都是围绕以这两个主题来加以变化。

第四乐章

Finale(终曲) Sostenuto(持续的)-Allegro moderato(中等的快板)-Allegro energico(有力的快板)4/4

本乐章为全首交响曲最长部分,除原有的编制外,木管乐器更需要额外的乐手演奏,而敲击乐部分亦比第一乐章用上更多非常规乐器,包括代表英雄受打击及致死的三下大木槌敲击(第三下木槌于1963年拉茨版本被删掉。)

开头由低音弦乐的ff拨弦及竖琴的琶音带动第一小提琴奏出前奏旋律,并引出第1乐章中的军乐动机后, 乐曲进入较阴暗的气氛,直至大提琴的附点节奏带回快板节奏。各主题及副题旋律轮流出现,气氛亦渐渐变得紧张。第三下木槌后,乐队重现乐章开头部分的动机,最后再一次在军乐动机的带动下,以弦乐最安静的拨弦结束[2]

视频

a小调第六交响曲 相关视频

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 马勒 伯恩斯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