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A小調第六交響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小調第六交響曲》是古斯塔夫·馬勒[1]於1903年至1904年所作的四樂章交響曲(本曲亦於1906年作大幅度修訂)。此曲亦曾於1906年5月27日於德國埃森市,由作曲家本人作首演。後人往往因為馬勒當時的背景遭遇以及樂曲的陰沉氣氛,將這首交響曲命名為「悲劇」,但馬勒本身創作時並沒有為這首交響號曲冠以任何標題。

各樂章概要

正體為2003年國際馬勒協會所倡議的演奏次序;斜體則為1963年由國際馬勒協會所出版,由拉茨所主編的樂譜版本。

第一樂章

Allegro energico(精力充沛的快板),a小調,4/4

以弦樂器及小鼓帶出短小的前奏後,帶入如進行曲般的呈示部第一主題,後來經過鼓聲銅管的宣示調後,進入轉到F大調的第二主題,及後經過第一重複返回前頭(除了第一號交響曲外,馬勒就只有在這樂章中運用了重複記號)。由第二重複起,樂曲進入發展部,呈示部的第一主題重現,並加入由木琴木管樂器作主導的新進行曲旋律,突然間,弦樂的顫音帶領鋼片琴及牛鈴的「田園風」過場,不過這份恬靜很快又再被樂隊所打斷,進行曲主題再度出現及加以變化。結尾部分較為短小。先由三角鐵、定音鼓等敲擊樂器引導四支小號奏出A大調的引子,然後樂隊以呈示部第二主題為基礎,把氣氛推至最熱鬧下結束。

第二樂章(第三樂章)

Andante moderato(中等的行板),E♭大調,4/4

作為整首響曲唯一的慢樂章,可以說是在充滿不安和粗暴的氣氛中稍作喘息的間奏。整個樂章由最開頭由第一小提琴(結束部轉至雙簧管)所奏出的一個十小節的第一主題,以及接着的另一個樂句八小節的副題(其中一組來回的跳進音程更是最突出的節奏動機)為主軸,並由此引申及發展。整個樂章的配器以細緻而含蓄為主,雖然在中後段時曾出現過一段漸漸激昂的氣氛,但很快又回復了平靜。

第三樂章(第二樂章)

Scherzo(諧謔曲):Wuchtig,a小調,3/8(中段則加插4/8及3/4)

一首令人感到不安的諧謔曲。定音鼓在弱拍中的sf,加上圓號及弦樂的鋸齒型斷奏,顫慄的第一主題令這首聽似進行曲般「諧謔曲」充滿黑色的味道,木琴雖然不常出現,但它的加入更使人聯想起聖桑的《骷髏之舞》。第二主題轉為精緻的舞曲。據馬勒的妻子艾瑪的筆述,這一段所描述的應該是「小孩的嬉戲」。這一段的節奏不斷在變化,穿梳於3/8、4/8及3/4等拍子,雖然悚懼的味道稍為減弱,但同樣營造出陰暗的味道。及後整個樂章都是圍繞以這兩個主題來加以變化。

第四樂章

Finale(終曲) Sostenuto(持續的)-Allegro moderato(中等的快板)-Allegro energico(有力的快板)4/4

本樂章為全首交響曲最長部分,除原有的編制外,木管樂器更需要額外的樂手演奏,而敲擊樂部分亦比第一樂章用上更多非常規樂器,包括代表英雄受打擊及致死的三下大木槌敲擊(第三下木槌於1963年拉茨版本被刪掉。)

開頭由低音弦樂的ff撥弦及豎琴的琶音帶動第一小提琴奏出前奏旋律,並引出第1樂章中的軍樂動機後, 樂曲進入較陰暗的氣氛,直至大提琴的附點節奏帶回快板節奏。各主題及副題旋律輪流出現,氣氛亦漸漸變得緊張。第三下木槌後,樂隊重現樂章開頭部分的動機,最後再一次在軍樂動機的帶動下,以弦樂最安靜的撥弦結束[2]

視頻

a小調第六交響曲 相關視頻

a小調第六交響曲(悲劇) 馬勒 伯恩斯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