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于2002年由原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和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而成。

研究所重点开展农业生态、湿地生态、遥感[1]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与技术、区域发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国际合作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王法辉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

2011年10月9日-10月23日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Neil McLaughlin博士和助手Stephen Burtt到该所进行了为期15天的访问和学术交流。

2010年8月9日-14日对位于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水与生态问题研究所(Institute for Water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Far Easter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进行了友好访问和学术交流活动。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化学研究所、俄罗斯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日本地球环境综合国立研究所、日本北海道大学、日本作物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研究中心、韩国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分别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机制。

院地合作

2012年3月13日,白城市副市长刘红霞率团来该所访问交流。

2010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到海伦站进行学术访问。

2008年8月23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来该所探讨菜用大豆育种合作事宜。

此外,该所挂靠学术组织及学会有: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中国生态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地理学会、吉林省遥感学会、吉林省环境学会环境地学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与利用学会、世界黑土联合会。

科研成就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高稳定、低功耗的多频段微波辐射计,成功应用于“神舟四号”飞船,对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参数进行了有效探测;以科学确定最佳垄(行)向垄(行)距为核心的农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在东北地区示范推广,使得作物单产增加8%~20%;以改土为基础的苏打盐碱地快速高效治理利用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示范应用,使得pH达10.5以上的重度盐碱地在开垦当年水稻产量即达400公斤/亩以上、第3年可达533公斤/亩;高产、优质的“东稻”系列水稻新品种和“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均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其中“东稻4号”被吉林省确定为2013年该省主导水稻品种之一。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机载三频段微波辐射计及其应用”、“第二松花江水系污染与水资源保护的研究”、“重点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度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一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

视频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相关视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团队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遥感影像的基本常识 ,搜狐,2019-08-07
  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简介,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