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梢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烏梢蛇 |
中文名稱:烏梢蛇 別 稱:烏蛇、烏風蛇、劍脊蛇、黑風蛇、 門: 脊索動物門 分布區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吉林。 屬 : 尖吻蝮屬 界 : 動物界 拉丁學名:Dienagkistrodon acutus 科 : 游蛇科 亞 科: 游蛇亞科 亞 目: 蛇亞目 目 :有鱗目 |
烏梢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為游蛇科烏梢蛇屬體形較大的蛇[1]。分布範圍很廣,屬於無毒蛇類[2]。烏梢蛇長勢快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市場暢銷、很適宜人工養殖[3]。 烏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帶,狹食性蛇類,以蛙類(主食)、蜥蜴、魚類、鼠類等為食[4]。由於棲息地破壞及人類大量捕殺,目前野外生存數量大減,急需保護[5]。
目錄
外形特徵
烏梢蛇體全長可達2.5m以上。體背綠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條黃色的縱紋 ;體側各有兩條黑色縱紋 ,至少在前段明顯(成年個體),至體後部消失(有的個體是通身墨綠色的,有的前半身看
上去是黃 色,後半身是黑色)。次成體通身縱紋明顯。
頭頸區別顯著;吻鱗自頭背可見,寬大於高;鼻間鱗為前額鱗長的2/3;頂鱗後有兩枚稍大的鱗片;上唇鱗8,第七枚最大;下唇鱗8~10;背鱗鱗行成偶數16-16-14,中央2~4行起強棱,腹鱗雄192~204,雌
191~205;肛鱗二分;尾下鱗雄95~137對,雌98~131對。
背面顏色由綠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為黃烏梢、青烏梢和黑烏梢,有兩條黑線縱貫全身,此黑線在成年蛇的身體部逐漸隱色。李時珍《本草綱目》對其食用和藥用價值作過詳盡的說明。
生活習性
行動迅速,反應敏捷,善於逃跑。性溫順。以 蛙類(主食)、 蜥蜴、魚類、鼠類等為食(狹食性蛇類)。
生長繁殖
母蛇7-8月間產卵,每次產卵7-30枚,孵化期為45-50天。烏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 產卵數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
棲息環境
生活在 中國東部中部東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帶平原、丘陵地帶或低山地區。垂直分布範圍:海拔50~1570 m。常在農田(高舉頭部警視四周)或沿着水田內側的 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溝附
近,有時也在山道邊上的 草叢旁曬太陽、在村落中發現(山區房屋邊的竹林)。
分布範圍
河北、河南、陝西、山東、甘肅、四川、貴州、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吉林,國外未見報道。
藥用價值
藥材簡介 烏梢蛇藥材是游蛇科動物烏梢蛇的乾燥體。將烏梢蛇剖腹或先剝去蛇皮留頭尾,除去內臟,盤成圓盤狀,乾燥而成,多採制於夏、秋兩季。烏梢蛇性平、味甘,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可治療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斜等病症。摘自《 中國藥典》。
拉丁文名:ZAOCYS
別名:烏蛇、烏花蛇、劍脊蛇、黑風蛇、黃風蛇、劍脊烏梢蛇、南蛇。
藥物基源:該品為 脊索動物門 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內臟的乾燥體。
產地:主產於我國南方的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其次安徽、河南的南部也有分布,但產量很少。
藥材性狀
品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該。
上唇鱗8枚,第4、5枚入眶,頰鱗1枚,眼前下鱗1 枚,較小,眼後鱗2 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俗稱劍脊。
腹部剖開邊緣向內捲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
尾部漸細而長。尾下鱗雙行。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止痙。用於 風濕頑痹,麻木 拘攣,中風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抽搐痙攣, 破傷風,麻風疥癬, 瘰癧惡瘡。
烏梢蛇知識介紹:
烏梢蛇補充信息:根據 炮製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烏梢蛇、烏梢蛇肉、酒烏梢蛇。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蛀。烏梢蛇適合人群:
血虛生風者慎服。
烏梢蛇食療作用:
具有祛風濕,通經絡,熄風止痙,止癢解毒的功效
主治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小兒驚風,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癧惡瘡。
烏梢蛇做法指導:
1. 該品忌犯鐵器。
2. 凡痹症日久,偏寒者,可與麻黃、桂枝、附子、 威靈仙等相伍。
3. 凡小兒驚風或破傷中風,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者,可與蜈蚣、白花蛇等配伍。
4. 凡風疹瘙癢者,可與荊芥、蟬蛻、白 蒺藜、地膚子等配伍。
食療價值
1,烏 蛇酒:烏梢蛇適量,白酒適量,以能淹過蛇體為度,浸泡10~15日。每日服10ml,一日2次。
據《朝野僉》載:「 商州有人患 大麻風,家人惡之。山中為起茅屋,有烏蛇墮酒器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有蛇骨,始知其由。」今以烏蛇製成蛇酒服,防治麻風病,取其祛風濕,通經絡,解毒;酒
還可起到行血脈、行藥勢的作用。本方也可用來治療風濕痹痛。
2, 三蛇酒:烏梢蛇、 眼鏡蛇、 蝮蛇各等分。白酒適量,浸泡10~15日。每次服25~50ml,每日2次。
眼鏡蛇、蝮蛇均為有 毒蛇,祛風濕、通經絡作用較強,烏梢蛇與二者同用,其效尤佳。用於風濕痹痛或 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性脊柱炎等。
3, 烏蛇湯藥物組成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1兩,藁本(去苗土)1兩,防風(去叉)1兩,芍藥1兩,羌活(去蘆頭)1兩,芎藭1兩半,細辛(去苗葉)半兩。烏梢蛇有 祛風除濕和解毒作用,對於 蕁麻
疹、濕疹膿瘡也有一定預防或治療效果。本方和以煮作湯羹,尤宜於食用。
4,定命散:烏梢蛇、白花蛇各60g, 蜈蚣2條。共研為細末,每次服10g, 溫酒調服。
源於《 聖濟總錄》。白花蛇和蜈蚣均有較強的祛風定驚、攻毒的作用,烏梢蛇與二者同用可協同奏效。溫酒調服,可增強辛散祛風的力量。用於破傷風,風毒內浸,項強直,身體強直。
5、紅花烏梢蛇酒 原料:紅花15克,烏梢蛇1條,白酒1000克。 做法:烏梢蛇活殺,去內臟,置瓶中,加紅花、白酒,密封2月。 用法:分次食用,每日2次,每次15~20克。 功效:祛風寒,
活血止痛。主治風寒濕型腰肌勞損。紅花活血化瘀,烏梢蛇祛風濕,強筋骨。
6、烏梢蛇燉雞 原料:烏梢蛇 1 條 雞1 只
調料:料酒10克 姜5克 蔥10克 鹽3克 雞精3克 雞油30克 胡椒粉3克 製作: 1.將烏梢蛇宰殺後,去頭、尾、皮及腸雜,洗淨,切3厘米長的段;姜切片,蔥切段;雞宰殺後,去毛、內肚及爪。 2.將
烏梢蛇肉、雞、姜、蔥、料酒同放燉鍋內,加水35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雞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風濕,養陰退熱。適用於風濕疼痛,骨蒸贏瘦,消渴,脾虛,
骨泄,崩中,帶下等症。
7、烏梢蛇燉排骨 原料:烏梢蛇1條,豬排骨500克 調料:料酒10克,姜5克,蔥10克,鹽3克,雞精3克,雞油30克,胡椒粉3克 製作: 1.將烏梢蛇宰殺後,去皮、頭、尾及腸雜,洗淨;豬排骨
洗淨,剁成4厘米長的段;姜拍松,蔥切段。 2.將烏梢蛇肉、排骨、姜、蔥、料酒同放鍋內,加水2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雞精、雞泊、胡椒粉即成。 功效:祛風濕,補
氣血。適用於風濕腫痛,熱病傷津,消渴,服瘦,便秘等症。
8、烏梢蛇燉狗肉 原料:烏梢蛇1條,狗肉500克 調料:料酒10克,姜5克,蔥10克,鹽3克,雞精3克,雞油30克,胡椒粉3克 製作: 1.將烏梢蛇宰殺後,去皮、頭、尾及腸雜,洗淨,切4厘米
長的段;狗肉反覆沖洗乾淨,切4厘米見方的塊;姜拍松,蔥切段。 2.將烏梢蛇肉、狗肉、姜、蔥、料酒同放鍋內,加水2800毫升,置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燉煮35分鐘,加入鹽、雞精、雞油、胡椒粉即成。 功效:法風濕,溫腎陽。適用於風濕疼痛,脾腎氣虛,胸腹脹滿,腰膝軟弱等症。
用法用量
煎湯內服9-12g,研末2-3g。也可泡酒。
用法推薦
(1)煎湯醫師處方用量9~12g。
(2)烏梢蛇1條。將蛇置適量菜油內浸15日以上,愈久愈佳,取蛇油外塗患處。用於牛皮癬。
(3)烏梢蛇頭數個。焙乾,研為細末,用香油調成糊狀,塗患處,1日2~3次。用於脫骨疽(壞死性脈管炎)。
(4)烏梢蛇15g、僵蠶9g、地龍9g、黃蠟60g。先將前3味藥共研為細末,再用黃蠟制丸,共做5丸,1次服1丸,溫開水送服。用於肺膿腫。
(5)烏梢蛇1條、赤鏈蛇1條、蝮蛇1條、虎杖100g、錦雞兒根100g。將上藥泡入1500g白酒中,10天後服藥酒,每次30mL,1日2次。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錦雞兒又名土黃芪,為豆科植物錦雞兒的根)。
(6)烏梢蛇20g、青竹標15g、透骨草15g、烏龍過江20g、四塊瓦20g。將上藥泡入1000g白酒中,半月後服藥酒,每次5mL,1日2次。用於風濕性肢體麻木(青竹標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莖;烏龍過江為
菊科植物美形金鈕扣的全草;透骨草為杜鵑花科植物雲南白珠樹的莖葉;四塊瓦為報春花科植物重樓排草的全草)。
(7)烏梢蛇1條、黃鼠狼1隻。共泡入1000g白酒中,半月後服藥酒,每次10mL,1日1次。用於風濕性腰痛。
(8)活烏梢蛇1條。先將其置清水中養3天以後,漂洗乾淨,再置入3倍量白酒中浸泡半月,取藥酒內服,每次10mL,1日2次。用於風濕痹痛。
(9)烏梢蛇1條、白酒500g,泡7天後服,每次一小杯,每日2次。用於風濕痹痛,關節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10)烏梢蛇150g、大白花蛇20g、脆蛇10g、生地50g、冰糖500g、白酒10kg。3種蛇均去頭部,用酒洗潤切成短節乾燥;生地洗淨泥沙切成碎塊;冰糖置鍋中,加入適量水置火上加熱溶化,待糖汁成黃色時,趁熱用一層紗布過濾去渣;白酒裝入酒罈,3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蓋密閉,每天攪拌1次,10~15天後開壇過濾,加入冰糖汁充分拌勻後再過濾1次即可服用。用於祛風濕,通經絡,散淤腫,定驚搐。
(11)烏梢蛇15g、伸筋草15g、舒筋草15g、軟筋草15g、大血藤15g、小血藤15g、油麻藤15g、破骨風15g、老鸛草15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用。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舒筋草為石松科植物
石子藤石松的全草;軟筋草即玉帶草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油麻藤為豆科植物常綠油麻藤的根及莖葉;破骨風為木犀科植物破骨風的根及莖;大血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小血藤為木蘭科植物鐵箍散
的根)。
(12)烏梢蛇粉4.5g、金銀花藤30g、蒲公英30g、絡石藤30g、蒼耳草30g、兩面針30g、竹黃9g、當歸9g、伸筋草15g。後8味藥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沖烏梢蛇粉服用。用於風濕性關節炎。
(13)烏梢蛇60g、制附子30g、麥冬30g、蜈蚣20g、制半夏12g、全蠍12g、制南星60g、白礬60g、僵蠶90g、硃砂10g。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丸,1日3次,溫開水送服。用於癲癇。
(14)烏梢蛇3g、水牛角6g、僵蠶6g、制南星3g、制半夏3g、制白附子3g、全蠍3g、明礬3g、雄黃2.4g、硃砂2.4g。先將硃砂研為細粉備用,再將余藥共研末,製成糊丸,上硃砂衣,每次3g,1日2次,溫開水沖
服。用於癲癇。
(15)烏梢蛇1.5g、蜈蚣1.5g、全蠍1.5g。共研細粉,每晚睡前用溫開水1次送服。用於皮膚瘙癢。
(16)烏梢蛇(制)10g、生薑3片。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用於盜汗,淋漓不止。
(17)烏梢蛇(酒浸炒焦)10g、雞蛋2個。將烏梢蛇研為細面,與雞蛋共炒熟食之。用於瘰癧。
(18)烏梢蛇適量。焙乾,研為細末,再加入冰片少許,用香油調成糊,外塗傷面。用於燒傷。
(19)烏梢蛇30g、蜈蚣10g。共研為細末,1次4g,1日2次,黃酒送服,連服2周。用於牛皮癬。
貯藏條件
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製藥應用
骨王葫蘆貼主要成分:藏 紅花、烏梢蛇、 海馬、藏當歸、 制川烏、 麝香、 獨一味、透骨草、 三七、 冰片、青稞酒、 磁石等。
鑑別方法
功效與 白花蛇相近而藥力較弱。
炮製真假烏梢蛇鑑別
炮製後的蛇體多呈圓盤狀,盤徑13~16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細鱗。背部高聳,俗稱「劍脊」。背鱗行數為偶數。頭扁圓、似龜頭,與頸部區分明顯。口內有多數刺狀牙齒。眼大但不塌陷而有光澤。腹部剖開邊緣向內捲曲,內面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氣腥,味淡。質堅硬。以頭尾齊全,皮黑肉黃,質地堅實為佳。
常見偽品:
灰鼠蛇:呈盤狀,頭頸部與蛇身為棕色,上唇鱗8片,下唇鱗2~3片,背鱗行數為奇數,平滑,尾短。
王錦蛇:呈盤狀,頭背部鱗中央呈黃色、邊緣具黑色斑紋,蛇體背部黃色橫紋 ,上唇鱗8片,鱗緣具黑斑,背鱗行數為奇數,體後尾具有黑色縱線紋,尾稍長。
滑鼠蛇:呈盤狀,頸部與蛇身為棕色,上唇鱗8片,背鱗行數為奇數,平滑,尾短。
黑眉錦蛇:蛇體背部灰棕色,具有黑色斑紋,頭側眼後具黑眉線,上唇鱗9片,頰鱗1片,背鱗行數為奇數,體後有4條長紋伸至尾端,尾稍長。
玉斑錦蛇:呈盤狀,頭背部具大塊黑色斑紋,蛇體背部中央有一行黑色菱形斑,上唇鱗7片,頰鱗1片或缺,背鱗行數為奇數,背部鱗片平滑,尾粗短。
赤鏈蛇:呈盤狀,頭背部鱗緣具紅色斑紋,蛇體背部黑色,具有60以上狹窄橫斑,上唇鱗8片,頰鱗1片入眶,背鱗行數為奇數,頭頂棕黑色,鱗緣紅色,顱頂鱗有黑紋,左右斜向頸側呈「人」字形,蛇頭短而扁
平,眼多下陷。尾部漸細。
紅點錦蛇:呈盤狀,頭背部具有不規則的倒「V"形黑斑紋,蛇體背側具黑色縱線紋,上唇鱗7片,頰鱗1片,背鱗紅棕色,密綴黑色方斑,尾下正中線為黑棕色,兩側呈乳白色。
主要成分
主含蛋白質和脂肪. 藥理作用:實驗證明:蛇血清(包括烏梢蛇、松花蛇及 五步蛇血清)對 小白鼠次全致死量或二倍致死量五步蛇毒的注入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注射五步蛇毒的小白鼠給予蛇血清後,可
使其凝血時間正常;每毫升五步蛇血清可滅活五步蛇毒5毫克;注射後10分鐘再注射蛇血清,對小白鼠亦有保護作用.
臨床報道
1.治療中風 黃芪60g,黨參、 赤芍、桃仁各12g, 當歸、 川芎、紅花、 地龍、烏梢蛇各10g, 丹參30g, 膽南星6g, 川牛膝15g .水煎兩次取500ml,分2次溫服, 每日1劑.治療44例,基本治癒5例,顯著
好轉15例,好轉17例, 無效7例.〖河北中醫 1990;12(5):24〗
2.治療痹症 烏蛇、 麻黃、白芍、甘草、桃仁、川烏、 草烏、地龍各15g,黃芪20g,桂枝25g,紅花、 細辛各10g.隨證加減,水煎服.治療150例, 治癒92例,顯效47例,有效8例,無效3例.〖實用中醫內
科雜誌 1991;5(4): 43〗
3.治療坐骨神經痛
a. 烏蛇、川芎各10~15g,白芍(赤芍)、 熟地、穿山甲各15~20g, 當歸15~25g,蜈蚣2~3條.痛痹加 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 獨活、 秦艽各15~20g,防風10~15g;着痹加茯苓15~25g,苡仁15~20g, 蒼朮10~15g.治療112例,顯效61例, 有效44例,無效7例.〖吉林中醫藥 1991;(5):封三〗
b. 制川、草烏各5g,制乳沒、木香、防風、獨活各9g, 桑寄生25g,當歸、 玄胡各12g,丹參、 杜仲各15g,蜈蚣5條, 全蟲、烏梢蛇各6條.水煎服, 每日1劑,早中晚飯前各服1次,15天為1療程.治療42例,治癒21例, 顯效10例,好轉8 例,無效3例.止痛效果好,在使用過程中無不良反應.〖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 1991,4(7):419〗
4.治療面神經麻痹 烏梢蛇、制 白附子、香 白芷、 三棱、 莪朮、 僵蠶、炮 穿山甲片10g, 石見穿、 板藍根、 生黃芪各30g,蜈蚣末、 全蠍末各3g(均分沖).水煎服,日服2次.治療51例, 痊癒50
例,好轉1例.服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30天.〖新中醫 1991;23(10):31〗
5.治療慢性蕁麻疹 黃芪、黨參各30g,茯苓、 補骨脂、 當歸、 生地、丹參各12g, 苦參、徐長卿各24g,防風、 白蘚皮、烏蛇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周為1療程.治療139例, 痊癒89例,有效29例,無
效21例.〖 遼寧中醫雜誌 1989;14(6): 32〗
6.治療疥瘡 烏梢蛇15g,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生地各10g, 蒲公英30g,僵蠶10g,薏苡仁40g.水煎服.熱甚加二花、 黃芩;濕重加 蒼朮、茯苓;癢甚加 蟬蛻、 地膚子、白蘚皮;局部潰爛以 三黃 拔毒散外敷.治療98例,痊癒90例, 顯效7例,無效1例(因服藥中斷).〖陝西中醫 1990;11(12):552〗
7.治療濕熱型銀屑病 烏 蛇肉、 雞血藤、 白茅根、 茜草根、生 槐花、 白蘚皮、 土茯苓各30g, 大黃(後下)9~12g, 丹草、生苡仁、地膚子各15g,澤瀉9g, 木通、川連各6g,水煎,每日1劑.頭部皮
損多者加全蠍、蜈蚣;皮損色鮮紅者加 生石膏、 龍膽草、黃芩、梔子.治療200例, 臨床痊癒168例,顯著好轉24例,好轉7例,無效1例.〖 上海中醫藥雜誌 1991;(6):33〗
8.治療銀屑病性 關節炎 烏梢蛇、 蘄蛇各100g,干地龍、全蠍、僵蠶各50g,共研末,每次5g,日服2次.輔以活血化淤、舒筋通絡、通利大便之藥: 荊三棱、防風、 蓬莪朮、 王不留行各12g, 徐長卿、
海風藤、千年健、延胡索各9g,自然銅20g(先煎)、生大黃4.5g(後下), 紫貝齒30g(先煎), 隨證加減.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劑,45天為1療程.治療20例,用藥2個療程後, 痊癒9例,顯效3例,有效2
例,無效6例.〖上海中醫藥雜誌 1990;(11):11〗
9.治療跖痛症 烏梢蛇20g,川烏、川芎、 五加皮各15g, 石南藤、白芷、 伸筋草各30g,桃仁、 巴戟天各12g,全蠍、 仙茅各10g.寒邪偏重者加附片、桂枝各10g;轉筋加 木瓜15g,甘草40g;伴麻木加 熟
地、 何首烏各15g, 當歸12g;脹痛加苡仁40g,延胡索12g,澤瀉15g;口渴加知母10g,花粉12g,水煎服,每日1劑, 2周為1療程.治療18例,治癒14例,好轉3例,效差1例.〖遼寧中醫雜誌 1990;
14(11):45〗
飼養方法
食物製備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烏梢蛇主要以蛙類為主,小雜魚、 泥鰍、 黃鱔為輔。因黃鱔的市價有時稍高,規模養殖時則很少投餵。烏梢蛇生性膽小,行動極為敏捷,善攀爬,愛活動,但少具纏繞能力,大多白天活動。久不投食後會發現烏梢蛇有追逐捕食的習性,主要以捕食活食為主,對死的動物通常不太感興趣。但在食物缺乏時,也食部分死食,必須是剛剛死亡的。烏梢蛇對腐敗變質之物根本不感興趣。它能吞食大於頭部數倍的小動物,如 大蟾蜍等,只是吞食速度明顯減慢,有時長達15~25分鐘。烏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連吞幾隻蛙類的情況很少見。它的消化能力很強,需4~6天投飼一次。
活動管理 在該蛇的活動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養蛇場(戶)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和不同季節飼料來源的實際情況,即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以最大的可能滿足其營養所需;又要考慮到降低飼料成本的原則,儘量結合該蛇的食慾狀況,合理選擇,搭配飼料。每次的投餵量應依據該蛇的年齡﹑性別﹑個體體制狀況﹑氣候條件及兩次投餵的間隔時間長短來靈活掌握,以稍有剩餘為度。如成蛇在產卵前的10~15天或產卵後食慾均比較旺盛,應適當增加投餵次數和投餵量;在臨近冬眠或出蟄後的10~15天內,該蛇基本上進食慾望,可減少投餵次數和投餵量。投餵地點應固定。最佳的投餵時間宜選在上午8:00~10:00,還可以根據具體的季節和投餵當天的氣候適時調整。總之,群蛇出動時要及時投喂,只有在確保該蛇吃飽﹑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滿意的飼養效果。
烏梢蛇有攀爬上樹的特點,如蛇場內栽有較大樹木,應定期修剪樹杈,慎防樹枝伸到圍牆外,形成蛇外逃的自然天梯。飼養人員養成隨時查看圍牆﹑出水口等出有無破損或縫隙的習慣。因該蛇頭頸細長,凡頭頸
能夠鑽出的地方,身體經不斷扭曲﹑收縮後也會隨之逃走,所以一經發現後,要立即修整或處理,避免再次發生逃蛇事件。此外,還要加強安全措施檢查,注意防止天敵入場食蛇。該蛇的天敵有 黃鼠狼﹑ 刺蝟
﹑大型老鼠和 貓頭鷹等。蛇場內不可盲目設置電子捕鼠器(電貓),慎防在滅及天敵的情況下傷害到場內的蛇。飼養人員最好養成每天觀察並記錄該蛇出窩活動的數量﹑時間﹑採食﹑飲水和蛻皮的良好習慣,
一旦發現病害要及時予以處理。必要時,應單獨拿出做隔離治療,嚴防病菌擴散危害健康的蛇群。
蟲害防治
烏梢蛇體內有多種寄生蟲。寄生蟲病輕的會削弱體質,引起其它疾病,嚴重的常直接導致死亡。
防治方法:
① 裂頭蚴是絛蟲的幼蟲,蛇類是孟氏裂頭絛蟲的第二中間宿主。裂頭蚴多在皮下寄生,一般對蛇類危害不大。
若裂頭蚴寄生在蛇體表皮下,可用利刀剖開皮膚取出,然後在傷口塗1%~2%碘酊。裂頭蚴寄生在其它部位,不用專門治療,可在治其它寄生蟲時附帶治療。
② 鞭節舌蟲寄生於蛇的肺部和氣管中,危害很大,能使蛇窒息致死。
對此種寄生蟲可用獸用敵百蟲溶液灌入胃中,按每千克體重0.01克給藥,連續灌胃3天。
③ 棒線蟲 寄生於肺泡腔內,多時密布患部,使蛇肺部糜爛而死。
治療用四咪唑,每千克體重0.1~0.2毫克灌服。
④ 異雙盤吸蟲寄生於蛇的膽囊中。
⑤ 蜱虱 蜱虱是由籠舍及飼養環境衛生條件差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安全越冬
烏梢蛇是否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是決定其能否安全越冬的物質前提。在越冬前的1~ 2個月內(9~10月)應給充足﹑多樣的飼料,以增加蛇體內的營養物質和脂肪的肥厚度,提高抗寒﹑抗病的綜合能力。可將
大小相盡的數條烏梢蛇放在一起冬眠,群集冬眠可提高蛇體周圍溫度約1~2℃,同時有效減少水分散失。蛇窩應乾燥﹑忌潮濕,必須有良好的保濕,必須有良好的保溫性能,窩內溫度宜保持在6~10℃,濕度宜
在50%~60%之間。冬眠期間除定期檢查窩內的溫﹑濕度變化情況外,還應定期檢查蛇體的健康狀況。如發現病蛇或不理想的蛇,應及時隔離治療,以免相互傳染。若見蛇體有咬傷或數量減少時,應徹底檢查並找
出原因,消滅鼠害和其他天敵,加強安全防範措施,阻止老鼠和天敵的再次入侵。如果窩內情況基本可以時,則無需翻動蛇窩,儘量減少對冬眠蛇的不應有干擾。初養者如果想得到詳細的烏梢蛇 冬眠數據,可
自己選定幾條蛇在冬眠前期﹑中期﹑後期稱重,若發現重量減少得不是太多,說明越冬場所的管理效果良好;反之,則說明越冬效果不佳,應儘快改進,免得出現死蛇現象。
市場需求
我國南方蛇類養殖處於半養殖半野生狀態。養殖一條烏梢蛇,從幼蛇到500克以上的成品蛇,花費要比在農貿市場上買一條蛇便宜的多,烏梢蛇在農貿市場上,售價50--60元/市斤,一條烏梢蛇加上食料餵養費、
勞務費,一年的開支要達到70--80元,養殖無利可圖,因此很多蛇類養殖場,紛紛轉行。從蘇州到杭州,從廣東到廣西南寧轉行的養殖場枚不勝舉。以江蘇省常熟市的隆力奇,全國最大的養殖場早幾年都改了
行,做起了紅木家俱、化妝品製造生意,解決蛇類供需平衡的唯一出路在於大力發展事業,像養豬一樣享受到政府的補貼。加強管理力度,嚴禁食用野生蛇類,禁捕禁售。
烏梢蛇產量日況愈下,而社會用量卻日益增加。隨着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腦血管、心血管、中風偏癱人員增多。而治療中風偏癱祛風搜風首選烏梢蛇。在全國大中小製藥企業中,以烏梢蛇為投料的中成藥不
斷問世。如華佗再造丸、木瓜烏蛇酒、 筋骨通膠囊等產品應運而生,它們的用量與日同增。隨着回歸大自然呼聲的日益高漲,食用蛇風又死而復燃。南方各地農貿市場上打蛇粉機出現,導致烏梢蛇用量猛增。
用烏梢蛇泡酒的用量也不能低估。
視頻
哇哈哦哦】實拍烏梢蛇活吞癩蛤蟆
參考來源
- ↑ 烏梢蛇 ,俗稱烏蛇、烏風蛇,為游蛇科烏梢蛇屬體形較大的蛇,愛問 -2019-1-11
- ↑ 分布範圍很廣,屬於無毒蛇類,東方頭條 -2017-10-4
- ↑ 烏梢蛇長勢快適應性強、抗病力高、市場暢銷、很適宜人工養殖,8u58特產網 -2017-9-28
- ↑ 烏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帶,狹食性蛇類,以蛙類(主食)、蜥蜴、魚類、鼠類等為食,買購網 -2020-2-29
- ↑ 由於棲息地破壞及人類大量捕殺,目前野外生存數量大減,急需保護,買購網 -20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