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佐敦道码头

佐敦道码头
图片来自busfocus

佐敦道码头,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官涌西部渡船角,曾经为九龙规模最庞大的码头之一,今已拆除。现时佐敦道码头旧址部分是港铁西铁线柯士甸站及高尚住宅The Austin

目录

历史介绍

早在1924年,油麻地小轮从政府得到专利权,在油麻地一带经营往中环的渡轮业务,当时是使用佐敦道码头的前身——位于众坊街海旁的油麻地码头

佐敦道码头于1933年3月6日启用,取代油麻地码头成为油麻地区的渡轮码头。这个码头能够容纳客车两用的双层渡轮,因此同日起油麻地小轮开办来往佐敦道码头至中环统一码头的客轮及汽车渡轮服务,并提供往湾仔的客轮服务。同一时间,当年成立的九龙巴士也在码头旁边设立巴士总站,开设了两条巴士路线分别往来佐敦道码头与深水埗九龙城。其后,有更多来往九龙新界的巴士路线开办,使码头成为当时九龙最繁忙的码头,亦成为当时九龙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1960年代,佐敦道码头附近的油麻地小轮仓库改建成俗称八文楼的文华新村,由于该处交通方便,吸引了不少中产阶级入住,自此文华新村及佐敦道码头一带皆统称为渡船角

自1970年代海底隧道地铁通车后,佐敦道码头的作用渐减,汽车渡轮业务于1994年1月6日首先停航。再加上西九龙的开发,码头需要征用作填海工程用地,码头于1996年2月1日停用,客轮航线改为在九龙政府船坞旁的临时码头上落客。最后,渡轮业务被逼于1998年2月2日正式取消,只馀下巴士总站部分。[1]

1998年6月22日,九龙站公共运输交汇处落成启用,部分路线迁往九龙站公共运输交汇处,以纾缓佐敦道码头巴士总站的挤迫情况。

2003年,配合兴建九铁九龙南线,巴士总站部分被征用,2月23日,所有使用佐敦道码头巴士总站的巴士路线需要迁至位于原有巴士总站西面的佐敦汇翔道临时巴士总站

特点

佐敦道码头巴士总站曾经是九龙最多巴士线的总站,亦是1950至60年代所有新界路线在油尖区(今油尖旺区)的终点站,它们均以佐敦道码头或大角咀码头作为终点站。而以尖沙咀码头终站的巴士线全部只往返九龙市区,因此佐敦道码头巴士线与尖沙咀码头巴士线的服务地区成强烈对比。

当时这个佐敦道码头里,除了佐敦道巴士站,还有个机枪堡,据说是二战时遗留下来既机枪堡。昔日也因为误以为是日军,而开火误中青洲来的货船。

  • 曾经以佐敦道码头作为总站的路线包括:
路线 目的地 备注
2B(第3代) 九龙城码头 通宵线
3 九龙城竹园(后称黄大仙)/钻石山地铁站
3A 何文田邨
3C 慈云山(南)/慈云山(北)
3E 慈云山(惠华街) 1992年更改编号为203E
4 深水埗码头长沙湾
4A 大坑东邨
8(第1代) 九龙塘
8(第2代) 尖沙咀码头
9(第1代) 元朗 1973年更改编号为50
10(第1代) 牛池湾
10(第2代) 尖沙咀码头
11 九龙城/竹园/黄大仙/钻石山
11A 九龙城码头
11C(第1代) 红磡红磡码头
12 荔枝角
13 九龙城/牛池湾彩虹邨
14(第1代) 牛池湾/彩虹邨
14(第2代) 油塘
14A 观塘
14X(第1代) 油塘
15(第1代) 文锦渡
15A(第1代) 上水 1968年更改编号为19A
15B(第1代) 沙田
16(第1代) 元朗 1973年更改编号为50
16A 荃湾荃湾西约荃湾码头 1973年更改编号为30
16B(第1代) 马湾码头
16B(第2代) 荃湾西约
16B(第3代) 荃湾
16B(第5代) 葵涌(后称石梨 1973年更改编号为36B,往梨木树邨
16C 青山
19 上水 1968年配合狮子山隧道通车而开办,1973年更改编号为70
19B 沙田
20 爱民邨
26(第1代) 元朗 荃锦公路,1973年更改编号为 51 号,并缩短至大角咀码头
27(第1代) 青山医院
36B 梨木树邨
42A 长亨邨
46 丽瑶邨
60X 屯门市中心
63X 天慈邨 屯门公路
68 元朗(东) 经屯门公路
68S/N68 元朗(东) 特别日子通宵线
68X 元朗(东) 大榄隧道、屯门公路和荃湾路
69P(第1代) 天水围市中心 上午及下午繁忙时间服务
69X 天瑞邨 经大榄隧道、屯门公路和荃湾路
70 上水
70A 沙田/沥源邨禾𪨶邨
70B 大埔墟
70S 和合石 清明节重阳节日子服务
71 沙田/沙田墟 后延长至禾𪨶邨,1987年更改编号为81
95 翠林邨
98D 坑口(北)
110 西湾河码头筲箕湾
203E 富山邨
205 彩虹邨
270A 彩园邨/上水
296D 尚德邨
  • 曾经途经佐敦道码头的路线包括:
    • 2E、8A、11C(第1代)、202、K15

参考文献

  1. 油麻地码头与佐敦道码头. [201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