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侯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侯显
国籍 明朝
职业 宦官,航海家,外交家
知名于 多次出使
知名作品



侯显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 - 1438年<正統三年>) 藏名洪保希繞,甘南臨潭縣人 。是明朝著名宦官、外交和平使者,是《明史》除鄭和之外唯一立傳的太監。《明史》稱侯顯“有才辯,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

生平

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侯顯出生在甘肅洮州一個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家庭。他的藏語名字叫什麼,並無史料可查。楊士宏先生根據《安多政教史》《甘南文史資料》(第12輯)的記載,從語音、語言學角度進行分析後認為“侯顯”即為“洪保(首領)希繞”之簡稱。 少年時被送入本村山坡上一佛教苦行僧修行的小寺“日朝”中,識藏文,習佛經。 約1379年(洪武十二年),約14歲的侯顯成了征西將軍沐英軍中的俘虜,他們見侯顯聰明伶俐,眉清目秀,因此,被閹割的可能性較大。閹割後的侯顯被帶回南京,進貢給皇宮當差。 1402年(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六月,侯顯37歲,燕王朱棣取得了“靖難之役”的勝利,登上了皇帝寶座,即明成祖。在“靖難之役”中,明成祖得到了宦官的很大幫助和支持。因此,“靖難之役”後,明成祖重用有功之宦官。希繞堅參作為皇宮司禮監的宦官,也不例外。可能因為希繞堅參的家鄉在洮州“古城”——“侯和”城②(注:李振翼:《甘南藏區考古集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105— 107頁。)附近,所以,明成祖就賜其漢族姓名為“侯顯”,同時,擢升為司禮監少監。 1403年3月10日(永樂元年二月乙丑),侯顯38歲,和僧智光(明太祖朱元璋時曾兩次奉命進藏)進藏齎送詔書,迎請“有道術,善幻化”、在藏區頗具盛名的活佛哈立麻得銀協巴。 1406年2月1日(永樂四年十二月乙酉),侯顯41歲,和得銀協巴一行抵達南京。受到數万名僧侶、官員和群眾的夾道歡迎。 1406年4月10日(永樂四年三月丁巳),侯顯4l歲,因為迎請得銀協巴至南京有功,被明成祖擢升為司禮監太監。 1407年(永樂五年十二月),侯顯42歲,與鄭和第二次下西洋。1409年(永樂七年八月),侯顯44歲,返回南京,這是侯顯有生以來第一次出海遠航,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他以後獨立率領艦隊下西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永樂七年十二月),太監鄭和、王璟弘、侯顯統領官兵27000多人又下西洋。1411年(永樂九年六月),侯顯46歲,艦隊順利地返回南京。這是侯顯跟隨鄭和等人第二次下西洋。 1413年(永樂十一年二月),侯顯48歲,明成祖派侯顯出使尼泊爾,“賜西番尼八剌、地湧塔二國”侯顯的這次出使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尼八剌王沙地新葛遣使隨顯入朝,表貢方物。詔封國王,賜誥印”侯顯結束對尼泊爾訪問回到西藏。 1414年(永樂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迎請格魯派高僧釋迦也失到達南京並覲見了明成祖。同年,榜葛剌國國王賽佛丁遣使向明朝貢“麒麟”及諸多當地特產。明成祖為了回報榜葛剌國王貢獻“麒麟”之禮。 1415年(永樂十三年七月),侯顯50歲,率領使團海路出使榜葛剌國帶了大批賞賜品回訪。侯顯艦隊在榜葛剌作了短暫的停留後於永樂十六年(1418)六月回到了南京。 1420年(永樂十八年九月),侯顯55歲,榜、沼兩國,成功調解其爭端。“榜葛剌國之西,有國日沼納樸兒者,地居五印度中,古佛國也,侵榜葛剌。賽佛丁告於朝。十八年九月命顯往宣諭,賜金幣,遂罷兵”。到榜葛剌和沼納樸兒之後,侯顯一行斡旋於榜、沼之間,經多次調解兩國遂罷兵和解。這次外交活動是580餘年前中國為調解南亞兩個國家之間軍事衝突的一個成功事例。永樂十九年(1421),侯顯順利完成使命回到了京城。 1427年(宣德二年四月),侯顯62歲,再次出使尼泊爾,遍歷西藏地區。宣德二年(1427)四月辛酉(二十九日),“遣太監侯顯齎敕往烏斯藏等處諭帕木竹巴灌頂國師、闡化王吉剌思八監藏巴里藏卜、必里工瓦闡教王領真巴吉監藏、靈藏贊善王喃葛監藏、尼八剌國王沙地新葛,地湧塔王子可般、輔教王喃葛列思巴羅葛噦監藏巴藏蔔等,各賜之絨錦、紵絲有差”。此行自然也是通過西藏去尼八剌等國的,但主要活動還是在西藏地區。這次行動很像是一次朝廷大員對西藏地區的視察活動,有軍隊護衛。侯顯的出使和視察活動整整經歷了兩年,1429年(宣德四年四月),侯顯64歲,返回京城。侯顯的使藏,無疑加強了西藏地區與中原內地的聯繫。 宣德六年(1431),侯顯年過6旬,年事已高,因此,他上奏明宣宗,請求告老還鄉。打算回故鄉臨潭建一座皇教寺院,修建佛寺,弘揚佛法。禀報給皇帝后得到了應允,明宣宗同意了侯顯的請求,同時為了嘉獎他,敕封他為月巴桑主林寺僧正,賜予諸多金銀珠寶,並派兩名侍從隨同他一起還鄉,料理侯顯晚年的起居和生活 1438年(正統三年),侯顯約73歲,圓寂於侯家寺。[1]

歷史功績

在促進中國和亞洲各國交流經濟、文化方面,他的成就突出;在民族關係方面,他為溝通民族感情、增進民族團結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是漢、藏關係史上一位極有影響的藏族人物。

侯顯- 侯家寺

侯家寺坐落在流順鄉上寨村上方的山麓平台上。寺院建築規模宏大,藏有用金汁書寫的《甘珠爾》大藏經三部,供有以 黃金製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牌位,大理石碑上刻政教法典,寺內佛典浩繁,極其珍貴。 侯家寺沿台地而建,整個建築群分大門、主殿、配殿,高低錯落有致。大院裡立有侯顯靈塔,該寺院具有完善的密宗學說和法相學說的講經辯經制度,鼎盛時期僧人最多時達千餘人,寺院及喇嘛擁有土地300畝,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舉行大法會。[2]

史籍记载

史籍記載 侯顯者,司禮少監。帝聞烏思藏僧尚師哈立麻有道術,善幻化,欲致一見,因通迤西諸番。乃命顯齎書幣往迓,選壯士健馬護行。元年四月奉使,陸行數万裡,至四年十二月始與其僧偕來,詔駙馬都尉沐昕迎之。帝延見奉天殿,寵賚優渥,儀仗鞍馬什器多以金銀為之,道路烜赫。五年二月建普度大齋於靈谷寺,為高帝、高後薦福。或言卿雲、天花、甘露、甘雨、青鳥、青獅、白象、白鶴及舍利祥光,連日畢見,又聞梵唄天樂自空而下。帝益大喜,廷臣表賀,學士胡廣等咸獻《聖孝瑞應歌》詩。乃封哈立麻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祐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領天下釋教,給印誥制如諸王,其徒三人亦封灌頂大國師,再宴奉天殿。顯以奉使勞,擢太監。 十一年春复奉命,賜西番尼八剌、地湧塔二國。尼八剌王沙的新葛遣使隨顯入朝,表貢方物。詔封國王,賜誥印。十三年七月,帝欲通榜葛剌諸國,復命顯率舟師以行,其國即東印度之地,去中國絕遠。其王賽佛丁遣使貢麒麟及諸方物。帝大悅,錫予有加。榜葛剌之西,有國曰沼納樸兒者,地居五印度中,古佛國也,侵榜葛剌。賽佛丁告於朝。十八年九月命顯往宣諭,賜金幣,遂罷兵。宣德二年二月復使顯賜諸番,遍歷烏斯藏、必力工瓦、靈藏、思达藏諸國而還。途遇寇劫,督將士力戰,多所斬獲。還朝,錄功升賞者四百六十餘人。 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 [3]——《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