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南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八里桥南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通州区的一条街,是长安街延长线的一部分,西边边界在京承铁路桥附近,通过建国路和之中的京通快速路连接北京中心城区,向东连接新华西街。
八里桥南街于1955年在京津公路的基础上加宽建造,并且铺设了沥青路面。1981年-1983年修建五里店立交桥时再次加宽[1]。
2005年,这条街上面修建的通州北苑立交桥完工。
通州区 (北京市)
通州区是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一个市辖区。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市(燕郊镇)、大厂县、香河县相邻,与北京市的朝阳区、大兴区、顺义区接壤,与天津市的武清区交界。
2015年,通州被定位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2017年9月29日,通州升格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等机构随后迁入[2],未来北京更多市级机关、央企二、三级总部、市属国企总部和医院也将迁入。
命名
- 前206年(西汉初年),正式建县,始称路县。
- 东汉建武二年改称潞县。
- 1151年(金朝天德),海陵王取京杭大运河“漕运通济”之意,设刺史州,称通州[3]。
- 1914年改州为县,称通县,隶属京兆尹。
- 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历史
- 最早的人类活动记录是在新石器时代。
- 1860年9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英法联军最后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发生张家湾战役和八里桥之战。京津地区八旗绿营与英法联军在通州八里桥进行决战,清军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英法联军胜利后,法军司令夏尔•库赞-蒙托邦被拿破仑三世封为“八里桥伯爵”(Comte de Palikao)。前者英法方损失不到20人和死亡15人,中方死伤超过1,500人;后者英法方死亡2人和3人,中方损失超过1,200人。
- 1900年8月9日凌晨,八国联军侵华时,日军到达了通州南门。凌晨3点20分,日军工兵第三中队使用黄色火药二十千克将紧闭的古城门炸倒,开始抢劫通州城中财物。日军占领了中仓和西仓,抢走了全部仓粮,抢走了藏在仓场衙门地下室的185万两白银,烧毁仓场衙门、通粮厅、西仓等漕运官署和设施[4]。日军抢完后,俄军8时才到达通州,继续抢夺日军没抢完的价值较低的财务。通州城中死者六成,逃者三成,只剩一成老弱病残。男女老少被枪毙、受辱自杀、惊恐中病亡或者惊恐中躲避淹死的,死亡者不计其数。洋兵占领了通州城一年之久,撤退后,走访统计发现殉难1178人。
- 1935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大运西仓,拆除仓廒,建立炮楼。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发生通州事件(通州起义)。7月29日,驻守在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的通州保安队由于受到日军轰炸,决心进行起义改弦易帜,为表明决心,对居留当地的日本人进行袭击。起义军第二路起义部队从东、南、西北方向向日军位于西仓的阵地推进,双方激战6小时以上,保安队牺牲200多人后仍然未攻克。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日方证言,通州保安队的中国人士兵杀死约235个日本官兵、侨民、顾问和日韩浪人。根据蒋中正二战后出版的《蒋总统秘录》,日本人死亡104、朝鲜人死亡108,被杀者全是军人,是日本夸大了事件[5]。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官方编造谎言称被歼灭当中的有大量手无寸铁的日本侨民,实际上均为日本的武装移民和民兵,并宣传中国军队残暴,并随即在华北展开大规模报复的军事行动。这次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却导致日本扶植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威信受创。由于通州保安队没有得到华北的29军宋哲元部的配合,因此没有能够改变华北战局。通州事件之后,日本要求冀东政府与其一起验尸,日本方向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强行勒索了120万日元。30日,驻丰台南苑的日本军杀入,在西仓杀害通州百姓700余人;1980年代在工厂施工中,发现以8号铁丝用铅丝穿入每10人锁骨进行活埋的遗迹。
- 1913年由通州改置,治所在今北京市通州区,隶顺天府。
- 1914年属京兆地方,1928年改属河北省。
- 1958年划归北京市,改设通州区。1960年复通县。1997年撤销,复改通州区。
- 2015年确立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 2016年4月从“市行政副中心”改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
- 2019年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将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下属工作部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通州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6]。
建筑物
八里桥南街南侧 | ↑ 西八里桥南街东↓ |
八里桥南街北侧 | ||||
---|---|---|---|---|---|---|
门牌号 | 建筑物、场所或单位 | 图片 | 图片 | 建筑物、场所或单位 | 门牌号 | |
北京大唐高新技术创业园 | 5号院 | |||||
杨庄路2号院 | 天时名苑 | 通典铭居 | 1号院 | |||
参考文献
- ↑ 通县地名志编辑委员会 (编). 北京市通县地名志. 北京出版社. 1992-09: 19.
- ↑ 北京青年报. 1.2万人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办公. news.sina.com.cn. 2019-01-11 [2019-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 ↑ 通州为什么被称为 北京的“东大门”. 北京晚报. 2017-02-25 [2020-10-24].
- ↑ 王密林. 消失的粮仓:千年漕运的见证. 北京晚报. 2017-10-27 [2020-12-17].
- ↑ 日本申遗“通州事件”抗中韩申遗“慰安妇”. 美国之音. [2019-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8).
- ↑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揭牌成立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19-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