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僧格林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僧格林沁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僧格林沁(1811年1865年),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1],晚清名將,蒙古科爾沁旗(今屬內蒙古)人[2],貴族出身,善騎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襲扎薩克多羅郡王。旋入京,為御前行走[3]

生平簡介

因家境貧寒,曾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為富人放牧

僧格林沁本名Sengge Rinchen,sengge藏語意為獅子,Rinchen藏語意為珍寶。

據《蒙古世系》記載,僧格林沁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圖哈薩爾的二十六代孫,嘉慶十六年(1811年)六月五日出生在科爾沁左翼後旗哈日額日格蘇木百興圖嘎查一普通台吉家庭,幼年的僧格林沁因家境貧寒,曾隨父親布和德力格爾為富人放牧。十二歲時被送到昌圖老城文昌宮讀書。

僧格林沁蓄起了頭髮,成為新一代札薩克郡王

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的遠方族叔、科左後旗的第九代札薩克郡王索特納木多布齋病逝。索郡王是最早歸順努爾哈赤的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的嫡系子孫。因為明安子孫世代與清廷皇族聯姻,地位高貴顯赫。他的妻子便是嘉慶皇帝的親女兒和碩莊敬公主。 和碩莊敬公主生了兩個女兒,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王位成了一個大難題。同族的子孫們爭相疏通關係. 在這片紛紛擾擾中,和碩莊敬公主有一天, 忽然夢見一個老喇嘛送來一隻黑虎,說:「把他還給主人家,您要好好的對待他。」公主驚醒。第二天,果然有一個老喇嘛帶著一個小男孩來到公主的住所,他就是15歲的僧格林沁。 公主十分驚訝,便與道光帝說起這件事。道光帝親自面試,見僧格林沁儀表非凡,便立為公主的養子。於是,僧格林沁蓄起了頭髮,成為新一代札薩克郡王。同年十二月,奉命御前行走,賞戴三眼花翎。[4]

經歷

道光六年(1826年),賞用紫韁。道光九年(1829年),賞穿黃馬褂。同年二月,命管上虞備用處事。九月,命管火器營事。

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後歷任領侍衛內大臣、正藍旗蒙古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等職,頗得道光、咸豐兩帝寵信。

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署鑲紅旗蒙古都統。二月,充諳達(督領侍)管虎槍營事。七月,命總理行營。十二月,為閱兵大臣。

道光十六年(1836年),授鑲白旗滿洲都統,十七年(1837年),賞用黃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九月,為正黃旗滿洲都統,二十四年(1844年),充右翼監督,署正藍旗滿洲都統。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為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二十六年(1846年)五月,為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

屢立功勳

道光三十年(1850年),為鑲黃旗蒙古都統。一月,道光皇帝駕崩,僧格林沁為顧命大臣之一。九月,命往密雲縣剿匪,授左翼監督。十二月,嘉獎僧格

林沁清除匪患之功,賞四團正龍補服並准予穿用。


咸豐元年(1851年),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署鑾儀衛事。曾請旨出兵鎮壓科爾沁左翼後旗佃農抗租鬥爭。

咸豐二年(1852年),上書捕佃農抗租領頭人吳寶泰等下獄。主持道光帝梓宮遷葬,恭謹從事,賞加三級。

咸豐三年(1853年)五月,受命督辦京城巡防,任參贊大臣。此時,太平天國已定都天京,並派兵北伐。僧格林沁受命統領健銳營、外火器營、兩翼前鋒

營、八旗護軍營、巡撲五營及察哈爾各官兵,並哲里木卓索圖昭烏達蒙古諸王勁旅出京。八月,太平天國北伐軍攻入京畿重地。咸豐帝

親自將清太祖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軍進剿。九月,設防紫荊關。十月,在天津南王慶坨與北伐軍開戰。北伐軍損失慘重,退到連

鎮一帶。咸豐四年(1854年),又在連鎮大敗北伐軍,咸豐帝賜僧格林沁「湍多巴圖魯」稱號。

咸豐五年(1855年)正月,僧格林沁整軍再戰太平軍,破東連鎮木城,太平軍冒死衝突,僧格林沁盡殲之,生擒太平天國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因此殊

功,咸豐帝於二月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台親王,賞朝珠一盤、四團龍補褂一件。四月,詔世襲罔替,俸銀加倍。六月,在山東馮官屯剿滅太平天國李開芳部,生擒李開芳。林鳳祥、李開芳都是太平天國的名將,驍勇善戰,僧格林沁在兩年之中,大小數百戰,全部殄滅,無一漏網,因此威名震於海內。

抗擊英法

1857年以欽差大臣督天津防務。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咸豐十年(1860年)因為驕傲輕敵、指揮失誤,用騎兵對英法聯軍作正面進攻,致使所部馬隊

不敵聯軍炮火而潰,繼而衝亂步隊;其後又驚慌失措,率先潰逃,遁往京城西南,聽任聯軍在圓明園、京城肆虐,被清廷革去爵、職,仍留欽差大臣。


1862年,朝廷重新起用僧格林沁,賜親王爵世襲罔替,激勵他前往直、魯、豫、鄂、皖五省剿滅捻軍。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再入山東,在菏澤高樓寨之戰中,中捻軍伏擊,所部7000餘人被殲,率殘部退據郝胡同,又被包圍。半夜突圍,逃至吳家店,他

遇到了16歲的捻軍小兵張皮綆。這位出身貧苦、全家為捻的小兵萬萬想不到自己接下來竟能斬殺滿清一位親王。五月十八日晚,率殘部突圍的僧格林

沁因受傷落馬潛伏在麥田裡。張皮綆此時正手持短刀在麥田裡搜索,緊接著他發現了受傷落馬的僧格林沁,手起刀落,五十五歲的僧王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

僧格林沁戰死疆場,令清廷上下一片震驚,皆以失去「國之柱石」而惋惜。僧格林沁是清廷倚重的大將,善於治軍,所部為清軍精銳。但任性驕橫,不諳

敵情,恃勇少謀,作戰往往只圖近利,謀不及遠,終於覆軍喪命。

同治帝和慈禧親臨祭奠,賜諡號「忠」,配享太廟,建「昭忠祠」

由於僧格林沁平素愛護百姓、善待士卒,聽說他去世的消息,百姓罷市,巷哭野祭。靈柩返回北京時,獻上的萬民傘有七十多柄,兵弁、百姓皆迎祭,

光閣。在科左後旗吉爾嘎朗博王府東建祠堂一座供奉僧王圖像。在額布力爾協日嘎地方另建僧王塑像祠一座,並繪像紫光閣。

同年七月,清政府派員護送僧格林沁的靈柩北上,安葬在科爾沁左翼世襲旗陵(今遼寧省法庫縣四家子鄉公主陵村)。[5]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