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兴 |
兴,汉语常用字 ,读作xīng或xìng,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本义是抬起来,即《说文·舁部》:"兴,起也。"引申为起身、升起、奋发、产生、创办等义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兴
拼音; xīng;xìng
注音; ㄒㄧㄥ;ㄒㄧㄥˋ
繁体; 兴
异体字; 嬹㒷ࢍ�
部首; 八
统一码; 5174
86五笔; IWU
98五笔; IGWU
笔画; 6
笔顺; 丶丶ノ一ノ丶
字级; 常用字,一级字(0544)
平水韵; 下平十蒸;去声二十五径
GBK; D0CB
郑码; VDAO
字源演变
兴,会意字。甲骨文的"兴"字(图A)中间部分像个两头各有两个短把的盘,盘的两段都有两只手,像以手一齐把盘举起来。这也就是"兴"的本义:"举起"。而到了图B的甲骨文,"兴"的盘子下方多了一个口,用"口"说明四手共举的盘子是一种盛器。图B的 "兴"为以后"兴"的形体定了型。周代金文(图C)和秦代小篆(图D)的"兴"字,上手和下手略有变异,但"盘"和"口"已合并,讹变成"同"。到了汉代隶书(图E)以后,盘上两手变成"臼",盘下两手讹变了。于是以汉隶为基文,发展为楷书(图F)的"兴"。隋唐以后,出现了图G的草书。到了元代,便把这草书楷化为图H的"兴",也就是通用的简化"兴"字。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虚陵切
康熙字典
《唐韵》《韵会》《正韵》:并虚陵切,音螾。《尔雅·释言》:兴,起也。《诗·小雅》:夙兴夜寐。《礼·中庸》:国有道,其言足以兴。注:兴,谓起在位也。
又《广韵》:盛也。《诗·小雅》:天保定尔,以莫不兴。《笺》:兴,盛也。
又《五音集韵》:举也。《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注:兴,犹举也。
又动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下柎之功,末应将兴。注:兴,犹动也。
又《诗·大雅》:兴迷乱于政。《笺》:兴,犹尊尚也。
又《周礼·地官·旅师》:颁其兴积。注:县官征聚物曰兴。今云军兴是也。
又《司稼》:平其兴。注:所征赋。
又州名。《五音集韵》:汉置武都郡,魏立东西州。梁为兴州,因武兴山而名。
又县名。李颙《涉湖诗》:旋经义兴境。
又殿名。张衡《西京赋》:龙兴含章。注:龙兴,殿名。
又姓。《姓谱》:汉济阴王,谒者兴渠。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许应切,音嬹。《集韵》:象也。
又《韵会》:比兴。《增韵》:兴,况意思也。《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诂》:兴者,感物而发,如仓庚于飞,熠耀其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类。
又《正韵》:悦也。《礼·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注:兴之言喜也。《殷仲文诗》:独有淸秋日,能使高兴尽。
又《正韵》:许刃切,音衅。《礼·文王世子》:既兴器用币。《释文》:音同衅。
又《韵补》:叶火宫切,音凶。《马融·长笛赋》:曲终阕尽,馀弦更兴。繁手累发,密栉䴁重。重平声。
又叶虚良切,音香。《徐干·杂诗》:沈阴增忧愁,忧愁为谁兴。念与君相别,乃在天一方。《潘干碑》:实天生德,有汉将兴。子子孙孙,俾尔炽昌。
又叶丘侵切,音钦。《诗·大雅》: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四库全书本《说文解字》书影 同文书局本《康熙字典》书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