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漢語常用字 ,讀作xīng或xìng,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本義是抬起來,即《說文·舁部》:"興,起也。"引申為起身、升起、奮發、產生、創辦等義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興

拼音; xīng;xìng

注音; ㄒㄧㄥ;ㄒㄧㄥˋ

繁體; 興

異體字; 嬹㒷ࢍ�

部首; 八

統一碼; 5174

86五筆; IWU

98五筆; IGWU

筆畫; 6

筆順; 丶丶ノ一ノ丶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0544)

平水韻; 下平十蒸;去聲二十五徑

GBK; D0CB

鄭碼; VDAO

字源演變

興,會意字。甲骨文的"興"字(圖A)中間部分像個兩頭各有兩個短把的盤,盤的兩段都有兩隻手,像以手一齊把盤舉起來。這也就是"興"的本義:"舉起"。而到了圖B的甲骨文,"興"的盤子下方多了一個口,用"口"說明四手共舉的盤子是一種盛器。圖B的 "興"為以後"興"的形體定了型。周代金文(圖C)和秦代小篆(圖D)的"興"字,上手和下手略有變異,但"盤"和"口"已合併,訛變成"同"。到了漢代隸書(圖E)以後,盤上兩手變成"臼",盤下兩手訛變了。於是以漢隸為基文,發展為楷書(圖F)的"興"。隋唐以後,出現了圖G的草書。到了元代,便把這草書楷化為圖H的"興",也就是通用的簡化"興"字。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虛陵切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正韻》:並虛陵切,音螾。《爾雅·釋言》:興,起也。《詩·小雅》:夙興夜寐。《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注:興,謂起在位也。

又《廣韻》:盛也。《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

又《五音集韻》:舉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注:興,猶舉也。

又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注:興,猶動也。

又《詩·大雅》:興迷亂於政。《箋》:興,猶尊尚也。

又《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注:縣官徵聚物曰興。今雲軍興是也。

又《司稼》:平其興。注:所徵賦。

又州名。《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梁為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又縣名。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

又殿名。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注:龍興,殿名。

又姓。《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許應切,音嬹。《集韻》:象也。

又《韻會》:比興。《增韻》:興,況意思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詩詁》:興者,感物而發,如倉庚于飛,熠耀其羽,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類。

又《正韻》:悅也。《禮·學記》: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注:興之言喜也。《殷仲文詩》:獨有淸秋日,能使高興盡。

又《正韻》:許刃切,音釁。《禮·文王世子》:既興器用幣。《釋文》:音同釁。

又《韻補》:葉火宮切,音凶。《馬融·長笛賦》: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密櫛䴁重。重平聲。

又葉虛良切,音香。《徐幹·雜詩》:沈陰增憂愁,憂愁為誰興。念與君相別,乃在天一方。《潘乾碑》:實天生德,有漢將興。子子孫孫,俾爾熾昌。

又葉丘侵切,音欽。《詩·大雅》: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

四庫全書本《說文解字》書影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