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启晴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启晴邨
图片来自thestandnews

启晴邨英语:Kai Ching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员会辖下的一座公共屋邨,位于九龙九龙城启德沐虹街12号,位于启德发展区1A区(前身为启德机场皇家香港辅助空军基地,更前身为九龙十三乡之一的沙地园乡)。

概要

启晴邨占地3.47公顷,由1幢35层、1幢39层及4幢40层高的住宅大厦组成、包括3幢Y形及3幢十字形大厦,每层建有20至24个单位,合共提供5,204个单位。整个启晴邨造价为17亿4726.2万港元。

说明

住宅部份由房屋署总建筑师(2)及总建筑师严汝洲共同负责设计、而商场部份则由李景勋雷焕庭建筑师有限公司负责设计,由中国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并由卓安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负责物业管理,于2010年7月28日开工,住宅部份于2013年4月9日获发入伙纸、商场部份则于2013年6月17日完工、外围工程则于2013年7月2日竣工,于同年8月入伙。

历史

启德机场兴建前,启晴邨局部所在地原为沙地园乡,为九龙十三乡之一。1930年代,因兴建启德机场,该乡部份土地被收去,并迁至现在彩虹道。1940年代,日军为扩建机场,将该乡馀下的房屋拆卸,再迁至现在斧山道。

于1998年7月,香港国际机场由人口稠密的九龙城区搬迁至大屿山赤鱲角香港政府启德机场旧址进行大型市区发展计划——启德发展计划,并计划在旧机场东部兴建三个公屋屋邨,当中启晴邨所在地盘部份单位原订于2006年完工,用于安置牛头角下邨居民,但因大多数居民不愿迁入及孙九招而作罢,其中C区项目最后更改为兴建私人屋苑,另外邨内两座小学千禧校舍的建校计划亦遭腰斩。延至2006年,规划署才落实发展大纲,计划在启德发展区兴建两条公共屋邨;然而,由于后千禧校舍标准已经全面取代后期型千禧校舍,而房委会不希望再承担建校工作,因此建校用地被剔出屋邨范围。2008年,房屋署为了回应当时反对屏风楼的诉求,扩阔楼宇距离以加强通风及绿化,结果将已经打落的约3成桩柱起出,并且重建地基,耗资4亿港元,而总楼面下降至57万平方呎,楼高缩减至35至40层。2012年,两条公共屋邨以“启德”“晴朗”为题,分别获得命名为启晴邨和德朗邨

2012年6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到访香港期间,由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陪同视察了启德发展区及兴建中的启晴邨[1]。项目团队对胡锦涛表示约于2013年4月至5月可以安排入伙,胡锦涛回应时赞赏工人辛勤,希望他们确保房屋按时落成;胡锦涛随后到访邨内两座楼宇的“清水房”单位视察,不过有关清水房有别于入伙时的实况,单位内亦额外安装了空气调节。有房委会委员批评,公共屋邨从无示范单位,而居民入伙时,单位亦不提供任何家具或者电器,认为此举误导胡锦涛。

2013年1月初,房屋署进行预派程序,原定安排于同年4至5月起入伙,但工程延误。至接近原定上楼日期时,多名准住户向房屋署查询竟获悉“入伙无期”。同年7月经多间报章、电台、电视广泛报导而得社会关注后,承办商连夜赶工,最终居民才于8月获安排入伙,足足比原定入伙日期迟了4个月。

屋邨资料

启晴邨提供5,204个单位,约3,000单位分配予首次获配公屋者,其馀来自九龙东及九龙西,符合挤迫户计划或者空间改善计划的公共屋调迁户。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到启德发展区视察在建公屋. 香港电台. 2012年6月30日 [2013年11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