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国崛起》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級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50分钟。
创作过程
制片人任学安表示,自己在2003年开始反思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天朝上国”等傲慢、愚昧观念。在“天朝美梦”被击碎,以及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应重新审视世界近五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并且探索和思考中国自身的复兴道路。由此自己便有了拍摄《大国崛起》的念头。[1]
该片于2004年初正式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立项。制作团队在撰写解说词时耗费了大量时间,如俄罗斯部分的剧本花费了一年时间才完成。2005年4月,《大国崛起》通过了中国中央电视台高层的审查。
该片由7个摄制组在9个国家进行取景和采访,于2005年10月完成全部拍摄。
评价
播出后,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对此片进行了报道和分析。《纽约时报》评论说该片的播出意味着中国不再“虚伪地谦虚”,而是鼓励人们讨论中国崛起的前景。[2]
该片采访嘉宾之一的学者资中筠评价这部纪录片:“值得欣喜的是,总体而言,历史的主线在其中得到相对客观、综合的表述,脉络清晰,对“软实力”的重要性也给予一定的观照,在我国目前的处境下,已属难能可贵。有许多珍贵的镜头,精彩的表述,无法一一列举。遗憾和缺陷当然是有的,估计大半不是由于创作者不知和不能,而是形格势禁,只能有所不为。 ”
《天下杂志》发表专文评论称,《大国崛起》意在给当代的中国一些历史的借镜:思想文化渗透力、国家凝聚力、技术创新、合理的制度以及国民教育素质,才是形成大国主宰力的关键。任何大国只要漠视历史教训,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片中涉及到的宪政、平等、法治和思想自由等敏感话题,亦给观众以古讽今的政治联想。
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毛汉光指出,《大国崛起》对于唤醒中国对于世界历史的重新检视是成功的,但没有很深刻的探讨大国衰落的因素,是该片的一大遗憾。
刘晓波认为,《大国崛起》代表着中国自由派知识精英的观点:中国崛起的正路,只能是融入世界主流文明。[3]
《大国崛起》也遭到了中国左派人士的强烈抨击,如“对帝国主义列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历史‘隐恶扬善’”、“右派‘主流精英’们忽悠老百姓的新手段”、“为侵略中国的西方罪犯树碑立传,表彰其侵略掠夺的‘宝贵经验’,让千秋万代的中国人都对侵略者歌功颂德”、“指桑骂槐,旁敲侧击,在介绍‘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的旗号下鼓吹全盘西化,变着法的煽动政变”等。[4][5]
作者表态
2011年,该片总策划麦天枢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国崛起》的根本目的,是在于让中国人建立一种基础的现代社会的历史理性,对现代社会从哪里来、现代社会的起源和走向,能够有理性的认识和尊重。西方现代国家的建立,就是以理性、妥协、合作的方式,来探寻新制度和社会利益分配的新形式。“中国观众只要能领会和学会‘妥协’两个字,我们就功德圆满了”。[6]
而针对各种声音对该片的不同解读,麦天枢认为,《大国崛起》采取侧重历史事实、而较少价值判断的方式讲述历史,与一般中国大陆历史教科书的做法有根本的不同。这种不同造成的紧张和兴奋,恰恰是中国社会心理过于脆弱的体现。
參考文獻
- ↑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总编导 任学安:一次艰难的跋涉 Template:Wayback,央视网.
- ↑ Joseph Kahn "China, shy giant, shows signs of shedding its false modesty." Template:Wayback《纽约时报》2006年12月9日2006。
- ↑ 刘晓波:找不到方向的胡温政权 Template:Wayback,《观察》.
- ↑ 对《大国崛起》千奇百怪的解读 Template:Wayback,新华网.
- ↑ 黎阳:岂有此理的“大国崛起” Template:Wayback,乌有之乡.
- ↑ 《大国崛起》总策划:何谓大国?如何崛起? Template:Wayback,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