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姜亮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姜亮夫



[1]
本名 姜亮夫
出生 中国云南昭通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教育家


姜亮夫,出生于中国云南昭通,中国教育家、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家、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的姜亮夫出生于1902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十二日),曾获国家教委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著有论文集《探戈集》,专著《初高中国文教本》、《中国文学史论》、《文学概论讲述》(4卷)、《屈原赋校注》、《楚辞书目五种》、《陆机年谱》、《张华年谱》、《中国声韵学》、《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编辑《中国历代小说选》、《历代各文体文选若干种》等。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姜亮夫,1926年9月,考取了清華國學研究院。

“清華園學術氛圍濃郁,學習環境優雅,他師從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等大師,后又拜章太炎先生為師,打下了深厚的國學根基。”王雲路記得,姜亮夫有時候談興高,會海闊天空地講怎樣得到這些大師的悉心教導。

比如,姜亮夫會給王雲路梁啟超的“古書的真偽和辨真偽的方法”。“他說梁啟超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先秦古籍進行全面系統的總結,從校勘、考証、訓詁以及學術系統分析來比較書的真偽及其年代,使他打開了讀古書的眼界。”

1935年,姜亮夫賣了幾部書稿,籌款自費去了法國留學。他在巴黎的博物館、圖書館裡看到了我國早年流散到法國的敦煌文物和經卷,痛心疾首之后,為了准確無誤地把經卷上的文字帶回祖國,姜亮夫手抄錄工作進展非常緩慢,有時候一天隻能弄出一兩行。而完成一部書稿,需要四道工序。“等做完這項工作的時候,他的視力下降了600度。”姜亮夫的女婿徐漢樹說,再加上長年伏案工作,晚年的岳父幾乎失明。

“我們去看望姜老時,站在他面前,有時他看不清是誰,一定要先聽聲音,自報姓名。” 王雲路感慨。

姜亮夫治學的方式,也極為有趣。

“他有一個特殊的布袋,打開來像講義夾。夾的兩片內頁上布滿一個個小紙袋,袋中分類插有一張張金文的印模字。每張一字,有些字旁有考証的短文。”徐漢樹在岳父的遺稿中,發現了這個布袋,“他平時在閱讀《考古》、《文物》及重要書刊登載的金文圖像資料時,他會把這些圖像描印下來,然后分類插入相應的小紙袋中。”

日積月累,姜亮夫的金文資料就是這樣慢慢收集起來的。

徐漢樹數了數,這個布袋中,一共有600多張(字),“從圖形的變化來考証漢字演變規律,姜亮夫的《“中”字形體及其語音衍變之研究》一文就是這樣產生的。”

“他說做學問就像在水塘裡打樁,打得越深,旁邊的東西就越來越吸附到一起,學問的根基就越來越深,否則就像浮萍一樣沒有一個歸屬。”這是成為姜亮夫的入室弟子后,王雲路聽到的第一次教誨,“姜先生這是告訴我們,學問重在打基礎,而且從一本書、一個領域入手,這個研究方法是相當重要的。”

姜亮夫:他几近失明 却留下最丰厚的楚辞学和敦煌学研究

[1] 他常年戴着啤酒瓶底般厚的镜片,到了晚年,视力只剩下常人的千分之几,却阅尽国学著作无数,记录中国流落海外珍贵文化遗产。

他在浙江大学悉心育人,潜心治学,成专著数十部,论文百余篇,著述近亿字,育桃李遍天下……

他就是一代国学大师——姜亮夫先生。

国有大师 在浙之滨

1953年,姜亮夫调往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此后的40余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学校。他给中文系78级毕业同学赠言是:“修辞立诚,天下文明”。

1979年,年逾古稀的姜老受教育部委托在学校办一个“楚辞进修班”。班里的生源来自全国范围内、重点大学里讲师以上的中青年教师骨干。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经过十年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

当时,姜亮夫住在校外,到学校上课要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路,很不好走,特别是到了江南梅雨季节,更是泥泞不堪。为了方便姜老到校上课,学校决定每周先生来校上课时,派一辆专车接送,同时进修班也要安排两位学员到家里搀扶先生。有一天,两个接先生的学员到了,校车却久不见来,眼看上课时间快到了,屋外又下起了倾盆大雨。先生执意要冒雨前去上课,一路上,两个学生撑着伞,搀扶着先生高一脚低一脚往学校赶。当三人冒着风雨来到课堂上时,所有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之后他又受教育部请委托,又打起精神开办“敦煌学培训班”。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如今的浙江大学已经成为了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敦煌学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敦煌语言文字研究处于国内外研究的前列,文科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他说,“敦煌的瑰宝流散在国外,研究敦煌学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这是对中国学术研究的莫大侮辱。我希望中青年教师努力,为敦煌学研究做出贡献,为中华民族争光。我相信总有一天‘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六年前是姜亮夫先生诞辰110周年,姜亮夫生前的1300多件史料,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图书馆展出。这位楚辞学家、敦煌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毕生心血,由他的家人捐赠给浙大档案馆。

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