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宋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宋體中國大陸一般稱宋體;台灣有宋體和明體兩種說法,港澳通常稱為明體),是漢字印刷字體的風格類別。最初是在復刻臨安書棚本時將筆劃加以直線化,呈現出硬朗表情的一種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鈎等筆畫有尖端,屬於白體,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名稱

本文所描述的字體,是中國明代木版印刷中出現的字體。原形為宋代模仿楷書基本筆劃(如點、撇、捺),但因應當時以木板作活版印刷,為了順應木的天然紋理,而從楷體左低右高的斜橫,演變成直橫;同時也因為減低損耗,而將豎筆加粗。至明代,這種字體逐漸脫離楷書的模樣,成為一種成熟的印刷字體。

中國大陸多稱此字體為「宋體」,但由於此字體盛行於明朝日本於19世紀製造鉛字字模時,稱此字體為「明朝體」,及至20世紀中葉,從鉛字凸字排版過渡到照相排版時,台灣從日本引進照相排版及相關字模,連帶引進「明體」一詞,台灣華康科技於1980年代製作電腦字體時,也以「明體」作稱呼,但在中華民國教育部官方則稱為「宋體」,因此中華民國教育部所編定的字體稱為「教育部標準宋體」。故雖然香港和台灣稱之為「明體」,在中國大陸稱為「宋體」,但兩者只是名稱上的不同。可是,Windows系統繁體中文的「細明體」(到3.21版為止採用接近傳統明體的字形,新版本採用國字標準字體)和簡體中文的「中易宋體」(採用「新字形」)的風格差異則是兩套電腦字體產品的區別[1]

起源

在中國宋代出現了活字印刷術,而當時的活字字體都是楷書。宋的印刷事業有三大產地,即浙江四川福建,而三地的楷書字體有各自的特點。浙江所出版的字體大多仿製歐陽詢的楷書,四川的大多仿製顏真卿的楷書,福建的大多仿製柳公權的楷書。宋敗於金朝後,為翻印留在北宋的書籍,南宋首都臨安的棚北大街上有建立了許多出版商,其中有陳起的陳宅書籍鋪。陳宅書籍鋪出版的書籍有一種甚有特色的楷書字體。這個字體,被後人仿製,就是現代所謂「仿宋體」,也是宋體的基礎。

有的在臨安印刷的書籍在明代翻印,而字體有所改變:橫畫被直線化,有比較固定的粗細變化。後來這種字形特徵被歸納為「橫細豎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掃」,橫末帶有「小三角」。在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刊刻的《墨子》中,宋體的基礎已經成型。萬曆年間,這種字體因刊本數量急速增加而普及化,已稱為現在所認識的宋體。

雖然宋體逐漸流行,但由於這種字體缺少書法上的藝術變化,被明代文人詬為「匠體字」。宋體字東傳至日本,被日本稱作明朝體。清朝時的印刷亦以宋體為主,《康熙字典》也採用宋體,不過同時康熙亦規定改稱此刻版字體作「宋體」,導致後來在中文裡,這種字體的名字有「明體」與「宋體」之爭。

有一種流傳的說法認為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原名秦體字。這種說法在小說《第二幅人體畫》、少兒百科書《萬事由來集成》和一系列自媒體都有提到,但是與事實不符[2]

視頻

宋體 相關視頻

來個手寫宋體
寫字高手,宋體,在牆面上寫標語挺好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