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市中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市中南部,東鄰歷下區,西靠長清區、槐蔭區,北倚天橋區,南接歷城區,總面積280平方千米。
市中區是濟南市中心四區之一,南部有興隆山、桃花山、大寨山;東部有佛峪溝、青銅山;北部有登州泉、望水泉、東高泉、杜康泉、雙桃泉、西密脂泉、石灣泉等七大名泉。 2018年,市中區下轄17個街道 ,常住人口73.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42.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13.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27.3億元,一、二、三產業在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為0.3:20.4:79.3,人均生產總值134873元。[1]
中文名市中區外文名Shizhong District行政區劃代碼370103行政區類別市轄區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南市地理位置濟南市中部面積280 km²下轄地區17個街道政府駐地經八路122號電話區號0531郵政區碼250002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人口數量73.6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著名景點融匯老商埠、英雄山風景區、佛峪風景區、南大寺、中山公園等車牌代碼魯A區長翟立波
位置境域
市中區位於濟南市區中部,東部以濼源橋自北向南經西護城河,沿南新街、山東醫科大學、南郊賓館西牆外,千佛山西麓至橛子山與歷下區搭界。西部以緯五路自北向南經小緯六路、水泥廠路,沿劉長山、西十里河、尹家堂至臘山西口與槐蔭區毗連。北部以經一路自西向東,沿館驛街、穆家樓街與天橋區接壤。南以蠍子山自東向西經萬靈山、石房峪南麓與歷城區為鄰。介於北緯36°35′36″—36°40′04″,東經116°54′29″—117°02′01″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2.5千米,總面積為280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市中區地質結構屬山東地塊太古代泰山群體。主要有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變粒岩,普遍受中高級區域變質作用,經強烈混合岩化和花崗岩化,年齡約25億年左右。 市中區南部英雄山(四里山)一帶,分布着古生界下,中奧陶系的海相沉積的碳酸鹽地層,下統為白雲質灰岩,上部含燧石結核和條帶,地層厚度為106.92米;中統按照沉積韻緯劃分為三組六段,每組下段為薄層狀泥灰岩,泥質灰岩夾角礫狀泥灰岩和白雲質灰泥,厚度為31.63—40.70米,每組的上段為深灰色厚層石灰岩和豹皮狀石灰岩,厚度為121.09米,產珠角石化石。中統總厚度為678.64米。地層呈單斜構造,東西走向,傾向北,傾角平緩,一般為8°左右。
市中區北部為第四系統沉積,岩性為亞粘土、亞砂含石灰礫石,厚度往北變厚,約百米左右。第四系統之下,隱伏着久負盛名的輝長岩體。東西長30千米,南北最寬為15千米左右,分布面積430平方千米,平面形態大致呈東西橢圓狀,深達2000米以上,主要岩性為橄欖蘇長輝長岩、橄欖輝長岩。蘇長輝長岩,屬於淺成至深成相,產狀呈向北傾狀的複雜岩蓋,是晚白堊紀燕山運動產物。自英雄山至郎茂山,恰好為輝長岩體與中奧陶系石灰岩南接觸帶一部分。該部位接觸帶呈陡傾角,自此往北至火車站第四系統之下全為輝長岩體。
地形地貌
市中區地處泰山山地北麓低山丘陵和魯西北沖積平原交接的山前傾斜平原上,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平地海拔96米,低山丘陵海拔110—235米。北部坡度較小,地勢平坦,海拔30餘米。
市中區東、南、西三面環山。境內山嶺,屬泰山山地北支余脈,在南部形成屏障,其山脈為東西走向。主要的山嶺有:橛子山、馬鞍山、英雄山(原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和郎茂山,其中以橛子山最高,主峰海拔460米,英雄山最低,海拔110米。西南主要山嶺有:青龍山、簸箕山、馬武寨、馬武寨北峰、萬靈山、石房峪、米山坡和白馬山,最高的為萬靈山,海拔316.4米,最低為白馬山,海拔為89米。
氣候特徵
市中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多西南風、南風。夏季酷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多東北風。年平均氣溫14.2℃,極端最高氣溫42.7℃(1942年7月6日),極端最低溫-19.7℃(1953年1月7日)。最熱月份為7月,平均氣溫27.4℃。最冷月份為1月,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1950—1980年),年最大降水量1164.8毫米(1962年),年最小降水量為320.7毫米(1968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737.3小時,月最高日照時數287.3小時(7月),月最低日照時數185.4小時(2月)。年平均相對濕度58%,七、八月份最大在75%左右,四、五月份最小在48%。全年無霜期為218天,初霜日在10月30日,終霜日4月8日。年平均氣壓1010.5毫巴。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西南風。年平均風速3米/秒,風力2—3級。每年4月風速最大,平均風速4.3米/秒。
水系水文
市中區河流溝渠主要有興濟河、夾河、西護城河、南圩壕、西圩壕、新生大溝、臘山河。除夾河外,均為排泄山洪的季節性河流。南部低山丘陵形成的裂隙岩下溶水,由南向北朝低洼處潛流,形成了趵突泉群。濟南72名泉中,市中區占有7個,主要分布在西青龍街一帶。
土壤類型
市中區土壤主體為褐土類,土齡長,層段明顯,土層深厚,有覆蓋深厚的洪積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動旺盛,易保肥保水,熟化程度高,適宜耕種。土壤可利用面積占70.72%,其中分: (1)褐土性土,亦稱石渣土、砂土,分布在七賢鎮內太平、土屋、九曲、文莊、雙龍、七賢村、楊家莊等山丘陵坡上部褐土帶內,土層淺,結構性差,易受乾旱威脅,宜發展林牧業。 (2)褐土(俗稱黃土、紅土),分布在七賢鎮內後龍窩、井家溝、七賢、楊家莊、雙龍、白馬山、袁柳等山區村莊中、下部和山前平原地帶,土層深,適宜種植糧食作物。 (3)淋溶褐土(亦稱黃砂土),分布在七賢鎮西部平原地帶的後龍窩、井家溝、後魏華、韓家莊、紅廟、尹家堂、朱家莊等棕壤和褐土交界地帶,呈中性,耕層質地適中,通透性好,宜種植地瓜、花生、土豆等作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市中區地下水主要為岩溶承壓地下水,流向一般由南向北或北西(因自來水公司西郊各水廠開採地下水量較大所致);地下水位標高為25—60米,年變幅5—24米。轄區內中南部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區,單井湧水量為500—2000立方米/日,山前隱伏灰岩區(省體育中心至八一立交橋一線以北)為岩溶地下水的富集帶,水位埋藏較淺,單井湧水量大於1萬立方米/日,市自來水公司飲虎池水廠和普利門水廠均設在此帶,這一地區既是岩溶地下水集中開休區,也是泉水排泄區。轄區第四系孔隙水分布于山間地帶和山前沖、洪積層中,岩性、厚度不均,多小於40米,故富水性存在較大差異,單井湧水量每日小於500立方米。七賢鎮一帶地下水從南往北流動,平原地區流動水位一般在150米,靜直水位6米,由於受城區過量採用的影響,城郊地下水位陸續下降。後魏華、紅廟、井家溝一帶,機井灌溉淺井需15米,若要維持長期抽水,需在25米以下打井。轄區岩溶地下水的化學類型屬碳酸氫鈣型和碳酸氫鈣鎂型。無色無味,清澈透明,水溫17.5℃,礦化度為0.3—0.4克/升,總硬度(以碳酸鈣計)為160—250毫克/升,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含量分別小於15毫克/升和30毫克/升。轄區岩溶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是良好的重碳酸鈣型、低礦化度飲用水。
礦產資源
石灰岩礦
據山東省地質局魯中二隊1957年在青龍山-劉長山一帶勘查結果表明,市中區水泥灰岩A+B+C級儲量為1227萬噸(大部分儲量在區外劉長山)。20世紀70年代勘探後,查明白馬山石材灰岩地質儲量為500萬立方米,米山坡石材灰岩地質含量為500萬立方米。經預測圈標,轄區大型石材灰岩礦有2處,中型9處,小型12處,按水泥灰岩礦分,大型水泥灰岩礦床5處,中型礦床7處,小型11處。E級石材灰岩總儲量42981.44萬立方米,保有E級石材灰岩總儲量41129.24萬噸;其中含有E級水泥灰岩總儲量93394.38萬噸,保有E級水泥灰岩總儲量為88779.14萬噸。其中,英雄山— 七里山、青龍山、郎茂山、金雞嶺、橛子山為風景保護區;萬靈山、簸箕山、凸螺山礦區為公共設施保護區,禁止開採。
粘土礦 ==
市中區粘土礦主要分布在南部山間窪地和山前坡麓與平原相接地帶,分為磚瓦粘土礦和水泥粘土礦。磚瓦粘土在楊家莊、文莊、雙龍莊一帶以及西八里窪、土屋一帶均有產出,剝去厚度0.2—0.5米的地表耕作層,即為磚瓦粘土,主要為淺紅色、褐紅色、黃褐色粘土及亞粘土,厚達4—10米。水泥粘土礦分布在井家溝、楊家莊、文莊及九曲莊以南山前地帶。主要有三處: 窟窿山北粘土礦:位於窟窿山西北段北側,北鄰機床一廠煤氣站,西距井家溝石料二廠約300米。該粘土礦一般呈紅色,局部夾少量黃色粘土。礦物成分複雜,以蒙脫石、水雲母等為主。紅色粘土粘度大,呈緻密狀結構,塊狀構造,塑性指數為14.4;黃色粘土的粘度較低,結構較鬆散,塑性指數10.55。均達到一級水泥粘土的質量指標。遠景儲量大於50萬噸,達到小型礦床規模。
文莊粘土礦:位於文莊以南龜山東側。該處粘土礦呈醬紅色、褐紅色,結構緻密,粘度較大,塊狀結構,達到一級水泥粘土質量指標。遠景儲量50萬噸,規模為小型礦床。 九曲粘土礦:位於九曲莊南、假山坡以北。粘土礦呈紅—醬紅色;礦塊裂隙面上見黑色錳質或有機質,黑色物質呈樹枝狀、星點狀,如同假化石;礦塊曬乾後呈鮮紅色,結構較緻密,粘度中等,塊狀構造,屬二級水泥原料。該處粘土礦規模很小,其遠景儲量10萬噸左右。20世紀50年代開始進行礦業開發。主要有水泥及水泥製品業、建築石材開採加工和磚瓦生產、燒制石灰等。
植物資源
市中區有藥用、纖維、油脂、芳香油類、澱粉糖類、鞣質、土農藥、飼料植物等8類。 藥用植物有75種。根類有大戟、天門冬、丹參、玄參、四葉參、白前、白薇、白頭翁、芍藥、委陵菜、柴胡等11種;根莖類有山藥、山豆根、山百合、半夏、白茅根、蘆根、香附、射干、薤白、石榴皮、冬瓜皮、合歡皮、遠志(附小草)、牡丹皮、桑白皮等15種;全草類有大薊(又名大青青菜)、馬齒莧、小薊(薺薺菜)、卷柏、青蒿、苦菜(敗醬草)、苦地丁、金不換、藹菜花、荊芥(附荊芥穗)、茵陳、香薷、益母草(附茺蔚子)、徐長卿、甜地丁、野百合、黃花蒿、紫花地丁、扁蓄、蒲公英、薄荷、瞿麥、藿香等23種;葉類有大青葉;花類有月季、玉米須、雞冠花、玫瑰花、洋金花、夏枯草、野菊花、槐花等8種;果實種子類有大棗、無花果、絲瓜絡、蒼耳子、栝樓(附栝樓皮、仁,天花粉)、蛇床子、硬蒺藜、王不留行、車前子、牛蒡子、杏仁、牽牛子、桃仁、蓖麻子、酸棗仁等15種;莖藤類有桑寄生、臭梧桐等。
纖維植物有6種:苧麻,可紡紗造紙;南蛇藤,莖皮含纖維素35%,可作紡織造紙原料;胡枝子,莖皮含纖維素23.3%,可造紙搓繩;草、羊鬍子草、白羊草都是優良的造紙原料。 油脂類植物有7種:側柏,柏木油可用於香品及藥用配料;播娘蒿(麥蒿)種子含油44%,可食用或工業用;南蛇藤種子含油37%,提取後可作機械潤滑油;蒼耳子含油21.4%,提取後工業用;小檗、野大豆、蒺藜等都是重要的野生油類植物。
芳香油類植物有野花椒、野薄荷、香薷、藿香、百里香、黃花蒿等6種。 澱粉糟類植物有野薯蕷、葛藤等2種。 鞣質植物有地榆、多花薔薇、郁李、委陵菜、繡線菊、君遷子、丹參、赤松等8種,可作工業印染造紙原料。 土農藥野生植物有楓楊、臭椿、南蛇藤、苦參、貓兒眼、半夏、毛桃、百部、瞿麥等9種。 野生飼料植物有麻櫟、桑、蓖麻、胡枝子、尖葉鐵掃帚、野苜蓿、野豌豆、羊草、虎尾草、牛筋草、千金子、狗尾草、稗等13種。
動物資源
市中區有陸棲脊椎動物和陸棲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陸棲脊椎動物:兩棲類有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青蛙)、金錢蛙等;爬行類有蜥蜴和蛇約10種;鳥類有留鳥(含麻雀、大山雀、喜鵲、灰喜鵲、禿鼻烏鴉、野鴿子、斑鳩、斑啄木鳥、老鷹、風頭白靈)10種,夏候鳥(含金腰燕、家燕、白腰雨燕、大杜鵑、黃鸝、紅尾伯勞、棕腹啄木鳥)8種,冬侯鳥(燕雀、寒鴉、灰鶴、大天鵝)4種,旅鳥(小天鵝、紅點顏、大雁)3種;哺乳類有食蟲目(含刺猥、麝鼴)2種,翼手目(含大菊頭蝠、小菊頭蝠、大足蝠、東方蝙蝠等)10多種,齧齒目(含花背全鼠、大倉鼠)2種,草兔,食肉目(含赤狐、獾、黃鼬、貉、狼)5種。 陸棲無脊椎動物有:蚯蚓、螞蟥、蝸牛、蜈蚣、蚰蜒(俗稱草鞋蟲)、蜘蛛、蠍子、各種天敵昆蟲(主要有螳螂、寄生蠅、小繭蜂、姬蜂、小蜂、赤眼蜂、蜻蜓、瓢蟲、草蛉、食虻等40餘種)、土元(俗稱土鱉)、蠐螬、蟬、螻蛄(俗稱地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