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槐蔭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槐蔭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西部,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與市中區相鄰,東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西鄰長清區,是省會濟南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介於北緯36°37′—36°45′,東經116°47′40″—116°5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約15.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5千米。 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

槐蔭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境內段店鎮田家莊遺址為濟南地區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址;中共津浦鐵路濟南機廠黨支部舊址是轄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濟南地區中國共產黨組織早期活動地點之一。[1]

截至2018年,槐蔭區下轄16個街道 ,常住人口52.7萬人,實現生產總值(GDP)531.7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1.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77.2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0.4:28.6:71.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槐蔭區位於濟南市西部,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與市中區相鄰,東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西鄰長清區,介於北緯36°37′—36°45′,東經116°47′40″—116°5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約15.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5千米。是省會濟南四個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區面積80平方千米。

地質構成

地層

槐蔭區地層分為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奧陶系中統,厚度約100米。主要由青灰色灰岩、豹皮狀灰岩組成,夾有少量白雲質灰岩與泥灰岩、角礫狀泥灰岩。僅在劉長山、丁字山、臘山和峨嵋山一帶有出露。

石炭系中統,厚度約45米。由淺灰色石灰岩、灰色粉砂石及雜色粘土岩組成,偶夾一層不穩定的煤。主要分布於段店鎮龍王廟以北地區。

二迭系,下統以粉砂細砂岩為主,夾1—5層煤,厚約100米;上統以粘土岩、泥岩、粉砂岩為主,夾石英長石砂岩,厚約140米。主要分布於吳家堡鎮七里舖以西地帶。

第三系,主要由長石砂岩、礫岩、粘土岩、砂岩組成。主要分布於大金莊、小金莊一線以北,以小龍王廟一帶厚度為最大。

第四系,為鬆散的堆積物,幾乎覆蓋全區。東南部薄,西北部厚。沉積物顆粒,南部粗,北部細;西部粗,東部細;底部粗,頂部細。底層為砂礫石層或砂礫石夾粘性土,表層為淤泥質粘性土。

岩漿岩

槐蔭區岩漿岩屬濟南岩體的一部分。以輝長岩為主,邊部漸向閃長岩或灰石閃長岩過渡,為向北傾伏和延伸的複雜岩蓋。岩體占據轄區東部、北部、中南部,約占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最大厚度在無影山、匡山一帶,約1800—2000米。轄區北部劉七溝、肖家屯、西沙王莊一帶,有一厚度不大的大理岩體浮在上面。

地形地貌

槐蔭區地處魯中山區與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有堆積平原與剝蝕丘陵兩個地貌類型。

堆積平原

有坡積洪積、沖積洪積和沖積三個亞類。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坡積洪積平原,分布於大楊莊、段店以南,地面標高約35—50米,地形坡度為10‰左右。沖積洪積平原,分布於大楊莊、段店以北,小清河以南,地面標高約25—45米,地形坡度為4‰左右。沖積平原,分布於黃河與小清河之間,主要由粉砂、亞粘土、亞砂土組成,地形平坦,地面標高約24—26米。

剝蝕丘陵

主要分布在劉長山(高135米)、丁字山(高98.1米)、臘山(高162米)一帶,由厚層灰岩組成,山脊走向由南部的北偏西,到北部轉向西,山脊渾圓,坡度為20°左右,坡角有殘坡積碎石夾粘性土覆蓋,弱切割。有人工採石場多處,山形逐步改變。另有臥牛山(高97米)、峨嵋山(高68.6米)和匡山(高80.8米)3個被開採的殘山,分布於境內的南部和東部邊沿地帶。

氣候特徵

槐蔭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多西南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多東北風。11月至翌年3月為冬季,5—8月為夏季,春季、秋季均不足兩個月。

氣溫

槐蔭區歷年平均氣溫為14.2°C。最高氣溫為42.7°C(1942年7月6日),最低氣溫為_19.7°C(1953年1月17日)。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27.4°C;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_14°C。平均每年結冰期為86.7天,一般始於11月中旬,終於翌年3月下旬。

日照

槐蔭區平均每年日照時數為2737.3小時。月最高日照時數為287.3小時(5月),最低日照時數為185.4小時(2月)。平均每年晴天97.5天,陰天90.6天,霧日19.3天。

降水

槐蔭區歷年平均降水量為685毫米,最大降水量為1160毫米(1962年),最小降水量為320.7毫米(1968年)。每年最小降水量為1月,平均6.3毫米;最大降水量為7月,平均217.2毫米。平均每年降雪日9.3天,最早始於10月27日(1978年),最晚終於5月3日(1961年)。平均每年積雪14.7天,最大積雪深度19厘米。

濕度

槐蔭區平均每年相對濕度為58%。4—5月最小,平均為48%;7—8月最高,平均為74.5%;9—10月次之,平均為62.5%。其他月份差異在9%左右。

氣壓

槐蔭區歷年平均氣壓為1010.5百帕,最大為1021.2百帕(1月),最小為996.5百帕(7月)。

季風

槐蔭區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南風和東北風。平均每年風速為3.2米/秒,相當於風力2—3級;最大風速為33.3/秒,相當於風力12級以上。4月份風速最大,平均4.3米/秒,最大達26米/秒。歷年平均氣壓為1010.5百帕,最大為1021.2百帕(1月),最小為996.5百帕(7月)。

霜期

槐蔭區初霜日為10月30日,終霜日為3月25日,全年無霜期為218天。

水文概況

槐蔭區有黃河和小清河兩個水系。主要河流有黃河、小清河、玉符河。

黃河

自北店子入境,向東北至劉七溝出境,境內長14.5千米。平均徑流量為1380立方米/秒,最大為11900立方米/秒。

玉符河

自周王莊入境,至北店子入黃河,境內長15千米,全年有水。平均徑流量為4.12立方米/秒,最大徑流量為11.92立方米/秒,最小徑流量為0.61立方米/秒。

小清河

發源於段店鎮睦里莊,與黃河大致平行流向東北,至匡山莊出境,區內長12.7千米。為區內灌溉水源和排洪、排澇、排污河道。平均徑流量為7.74立方米/秒,最大徑流量為89立方米/秒,最小徑流量為0.8立方米/秒。境內支流有南太平河、北太平河、新太平河、大楊虹吸乾河、峨嵋山河、臘山河、興濟河。

土壤類型

槐蔭區土壤分為褐土、潮土兩個土類及褐土(黃土)、潮褐土(潮黃土)、潮土和鹽化潮土(鹽鹼土)四個亞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

槐蔭區天然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儲量為18819.2萬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總量為1006.6萬立方米,入境客水總量為3598.3萬立方米。地表水常年可利用量為3971.3萬立方米;「引黃」閘2處,提引量為3700萬立方米。

地下水

槐蔭區地下水歷年平均補給量為10706.3萬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滲2131.4萬立方米,灌溉回歸1309.2萬立方米,河渠補給2065.7萬立方米,側向補給5200萬立方米。黃河側滲總量為400.5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利用量為7225.5萬立方米,已開採量為6534萬立方米。其中工業用水254.8萬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2997.2萬立方米,城鄉人畜用水3285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槐蔭區共有土地227224.9畝。其中耕地100981.2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4.44%。灌溉水田40738.7畝,水澆地33655.9畝,旱地8917.4畝,菜地17669.2畝;果園地5011.4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21%。

植物資源

槐蔭區植物資源藥材類有車前子、黃絲、益母草、[大薊]]、小薊地黃、生地、蒲公英、蒲子、蒼耳子、節骨草、艾、枸杞栝樓、蘆根、白菊花、茅根、酸棗等。

動物資源

槐蔭區動物資源獸類有野兔、黃鼠狼、蝙蝠、野狸、獾、田鼠、刺蝟等;鳥類有麻雀、燕子、野雞、野鴨、喜鵲、鷹、鵓鴣、鳳頭百靈、啄木鳥、斑鳩、烏鴉、布穀鳥、貓頭鷹等;水生動物有鯉魚、鯽魚、鰱魚鱔魚、烏鯉、泥鰍、蝦、蟹等;昆蟲有蜜蜂、蝴蝶、螳螂、蟈蟈、蠍子、蟬、土鱉、斑蝥、蜘蛛、豆蟲、螻蛄等;爬蟲有蛇、壁虎、蜥蜴、蜈蚣等;兩棲類有青蛙、蟾蜍、甲魚、烏龜等。

礦藏資源

槐蔭區有鐵礦、煤礦和石灰石等資源。鐵礦主要分布於劉長山、丁字山一帶,有礦點5處,C1+C2級鐵礦儲量為2.02萬噸;臘山一帶C1級鐵礦儲量為11.48萬噸。煤礦主要分布於龍王廟以北地帶,可採煤4—5層,儲量較少。石灰石主要分布於劉長山、丁字山、峨嵋山、臘山一帶。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常住人口52.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3.1‰;戶籍總人口42.9萬人,增長率34.0‰。

經濟

綜述

2018年,槐蔭區地區實現生產總值(GDP)531.7億元,比上年增長7.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億元,下降2.4%;第二產業增加值151.8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377.2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4:28.6:71.0。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槐蔭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8.6%。全區50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共79個,其中非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億元以上至十億元投資項目14個,增長27.3%。十億元以上項目15個,增長50%。

財稅收支

2018年,槐蔭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稅收收入46.9億元,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93.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3億元,增長5.6%。全年完成民生投入32.7億元,占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7.3%。

人民生活

2018年,槐蔭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15元,比上年增長8%。

第一產業

2018年,槐蔭區完成農業增加值(含農林牧漁服務業)2.7億元,同比下降2.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1.839億元、3407萬元、1756萬元、2759萬元、459萬元。新增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全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60家。全區有24個無公害農(水)產品,其中農產品13個、水產品11個,9個A級綠色食品。

種植業

2018年,槐蔭區糧食總產量12239噸,蔬菜14201噸。

畜牧業

2018年,槐蔭區肉類171噸,禽蛋858噸,奶類21噸。

漁業

2018年,槐蔭區水產品1600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8年,槐蔭區5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9.4億元,增長11.8%;工業利稅23.7億元,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1.5%,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59.4%。二機床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工業遺產,連續十年入選「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新增新三板企業2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3家、省級研發機構4家、研發成果轉移轉化機構8家。

建築業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資質內建築業企業27家,實現總產值207億元。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槐蔭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5.8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商品零售528.9億元,增長9.3%;餐飲收入6.8億元,增長3.7%。限額以上單位累計實現銷售額567.1億元,增長5.2%;實現零售額291.1億元,增長2.8%。

對外經濟

2018年,槐蔭區完成實際到賬外資6.4292億元,比上年增長40.2%。實現進出口總額28.9656億元,下降12.1%。其中出口總額21.0109億元,下降1.8%。

交通運輸

槐蔭區境內濟齊公路、濟兗公路、濟微公路輻射周圍市縣,津浦鐵路穿越轄區南北。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有院士工作站3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以上各級各類研發平台32家。完成科技成果21項,比上年增長5%,認定高新技術企業96家,比上年增長54.8%。受理專利申請3528項,授權專利2596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有各類中小學65所,在校學生63546人,畢業生10841人,專任教師4405人。全區小學、初中在校生鞏固率分別為100%、99%。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64所,其中小學47所,初中1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6]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有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綜合文化站16個,農家書屋93個,規範化社區文化中心141個,規範化農村文化大院56個。承辦第五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及「非遺社區行」演出43場,舉辦「百場演出進社區」活動180餘場次,放映公益電影1204場。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有體育場1座,健身路徑435條,健身器材7072件。建設提升體育健身場地44處,安裝健身器材614件,更換健身器材86件,全區健身場地總面積達到4.7萬平方米,基本建成「十五分鐘健身圈」。舉辦國際足球嘉年華總決賽和全區第二屆百村籃球聯誼賽,輸送93名運動員代表濟南參加第24屆全省運動會,勇奪金牌21枚,位居全市前列。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槐蔭區擁有衛生機構504個,其中醫院25個。衛生機構床位9298張。衛生技術人員18157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6507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適齡兒童牙齒免費塗氟活動。全年為375位符合條件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實施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治療率100%。

勞動就業

2018年,槐蔭區新增城鎮就業1.76萬人,安置下崗職工7656人,外來務工4206人,新成長勞動力573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開發大學生就業援助崗位300個,發放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一次性創業就業補貼503.7萬元,申報創業擔保514人,實際放款5113萬元,帶動就業1500餘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槐蔭區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8.1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16.2萬人。全區57個村居6萬餘人繳納社保資金4.3億元,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落實率位居全市第一位。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由每人每月110元提高至120元。

社會福利

2018年,槐蔭區開展低收入人群、困難群體救助和城鄉低保家庭救助、醫療救助等,累計發放救助金3400萬元。被確定為「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區,全區共建設4處綜合養老服務中心、5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5處農村幸福院。為全區就業困難人員發放補貼2810萬元。

基礎建設

2018年,槐蔭區新建口袋公園、街頭遊園8處,機車新村健身廣場入選全市十個「最受市民喜歡的街頭花園」,臘山、匡山公園被評為全市十佳山體公園。全區新建綠地77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42.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3平方米。

環境保護

2018年,槐蔭區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121微克/立方米,下降12.3%;二氧化硫21微克/立方米,下降16.0%;二氧化氮48微克/立方米,下降2.0%。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53.2分貝,下降0.6%。

著名人物

劉慶祥(1919—1966年)

男,漢族,濟南市南辛莊人。共產黨員。195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第一屆勞模大會,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當選為濟南市副市長。1964年任濟南市總工會副主席。1966年病逝於北京。

劉桂清(1898—1984年)

女,漢族,山東省魚台縣谷亭區徐家樓村人。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在山東湖西區參加革命,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任鐵道游擊隊地下交通員。1984年4月,她被選為政協槐蔭區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同年12月10日病逝。20世紀50年代初,作家劉知俠根據劉桂清的事跡,成功地塑造了小說《鐵道游擊隊》中芳林嫂的形象。

陳中民(1918—1987年)

男,漢族,槐蔭區段店鎮古城村人。共產黨員。民國三十年(1941年)後,任八路軍一二九師第八旅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及歷次反掃蕩鬥爭。1972年至1987年5月,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兼軍事系主任、軍事學院副院長。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1987年5月5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