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疆库尔勒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疆库尔勒市

库尔勒市(Korla)是县级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盛产香梨而称为“梨城”。城市位于新疆自治区中心地带,全市总面积7116.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60.17万,常住人口48.7万人,流动人口约30万人(统计不包括生产建设兵团)。有23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30%。市人民政府驻孔雀河以南新市区,是南疆最大的城市,也是新疆仅次于乌鲁木齐的第二大城市,是新疆自治区政府实施“北乌南库”发展的对象城市,是进出南疆的要塞,新疆的南北疆分水岭。

地理位置

库尔勒坐落于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勒”是维吾尔语,意思是“眺望”。这里盛产香梨与石油,又称梨城或石油城。

地名“库尔勒”是维吾尔语“眺望”的意思。库尔勒有汉、维、蒙、回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30.1%。

库尔勒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日照数2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平均气温11.4℃,最低为–28℃,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年最大蒸发为2788.2毫米,主导风向东北风。

简介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美丽的孔雀河穿城而过。197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库尔勒市,现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盛产香梨,又称“梨城”,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全市总面积7116.9平方公里,总人口60.17万人(不含流动人口),有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等2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29.4%,农业人口6.59万人。辖9个乡、2个镇、5个国有农牧园艺场、5个街道办事处,另有3个巴州直属农牧园艺场及农二师所属3个农业团场。市域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南疆铁路库尔勒办事处、塔里木油田公司、塔里木石化工程建设指挥部等中央、自治区单位。

库尔勒市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境内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库尔勒市的母亲河--孔雀河,在市域内长达271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1.8亿立方米。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十分适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形成了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香梨因其具有含糖量高、香味浓郁、果肉细嫩、酥脆多汁、便于储藏等性能,号称“果中之王”,远销香港、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库尔勒市香梨种植面积已达35.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10余万亩。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库尔勒市就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目前,库尔勒市周边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点14处,二级文物保护点40处,纳入国家文物档案的文物古迹有240处。库尔勒市北部山区峡谷中有著名的铁门关,每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到此观光旅游。在民族风情方面,主要有蒙古族的“那达慕”,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等民间文化艺术,群众基础十分良好,深受各族人民所喜爱。库尔勒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红柱石云母蛭石石墨、铁、锰等矿藏50多种。

库尔勒市自成立以来,紧紧抓住南疆铁路通车至库尔勒、塔里木石油大会战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历史性机遇,坚决贯彻实施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市战略、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奋斗目标,努力构

建辐射南疆的中心城市经济圈,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库尔勒市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龙头,拥有石油、纺织、电力、水泥、矿产、造纸、建材等初具规模的工业,香梨、棉花、畜牧业等具有明显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及建筑、交通、商贸、旅游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库尔勒市生产总值达430.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含开发区1.5亿元);地方固定资产投资42.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0元。在第七届(2007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列39位,连续五年排名上升并稳居西部前列。

近年来,库尔勒市在物质文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CCTV2006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