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疆庫爾勒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疆庫爾勒市

庫爾勒市(Korla)是縣級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盛產香梨而稱為「梨城」。城市位於新疆自治區中心地帶,全市總面積7116.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約60.17萬,常住人口48.7萬人,流動人口約30萬人(統計不包括生產建設兵團)。有23個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30%。市人民政府駐孔雀河以南新市區,是南疆最大的城市,也是新疆僅次於烏魯木齊的第二大城市,是新疆自治區政府實施「北烏南庫」發展的對象城市,是進出南疆的要塞,新疆的南北疆分水嶺。

地理位置

庫爾勒坐落於歐亞大陸和新疆腹心地帶,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倚天山支脈庫魯克山和霍拉山,南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庫爾勒」是維吾爾語,意思是「眺望」。這裡盛產香梨與石油,又稱梨城或石油城。

地名「庫爾勒」是維吾爾語「眺望」的意思。庫爾勒有漢、維、蒙、回等23個民族,少數民族占30.1%。

庫爾勒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總日照數2990小時,無霜期平均210天,年平均氣溫11.4℃,最低為–28℃,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年最大蒸發為2788.2毫米,主導風向東北風。

簡介

庫爾勒市位於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倚天山支脈,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美麗的孔雀河穿城而過。1979年9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庫爾勒市,現為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盛產香梨,又稱「梨城」,素有「瓜果之鄉」的美稱。全市總面積7116.9平方公里,總人口60.17萬人(不含流動人口),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等2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29.4%,農業人口6.59萬人。轄9個鄉、2個鎮、5個國有農牧園藝場、5個街道辦事處,另有3個巴州直屬農牧園藝場及農二師所屬3個農業團場。市域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師部、南疆鐵路庫爾勒辦事處、塔里木油田公司、塔里木石化工程建設指揮部等中央、自治區單位。

庫爾勒市氣候溫和,土質肥沃,境內有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年徑流量33億立方米。庫爾勒市的母親河--孔雀河,在市域內長達271公里,平均年徑流量11.8億立方米。良好的水土光熱資源十分適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紅花等經濟作物的生長,形成了特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香梨因其具有含糖量高、香味濃郁、果肉細嫩、酥脆多汁、便於儲藏等性能,號稱「果中之王」,遠銷香港、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目前,庫爾勒市香梨種植面積已達35.5萬畝,其中結果面積10餘萬畝。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自古以來,庫爾勒市就是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目前,庫爾勒市周邊有國家一級文物保護點14處,二級文物保護點40處,納入國家文物檔案的文物古蹟有240處。庫爾勒市北部山區峽谷中有著名的鐵門關,每年吸引了無數中外遊人到此觀光旅遊。在民族風情方面,主要有蒙古族的「那達慕」,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等民間文化藝術,群眾基礎十分良好,深受各族人民所喜愛。庫爾勒市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有紅柱石雲母蛭石石墨、鐵、錳等礦藏50多種。

庫爾勒市自成立以來,緊緊抓住南疆鐵路通車至庫爾勒、塔里木石油大會戰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歷史性機遇,堅決貫徹實施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市戰略、中心城市發展戰略,以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為奮鬥目標,努力構

建輻射南疆的中心城市經濟圈,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目前,庫爾勒市形成了以優勢產業為龍頭,擁有石油、紡織、電力、水泥、礦產、造紙、建材等初具規模的工業,香梨、棉花、畜牧業等具有明顯特色的農業產業,以及建築、交通、商貿、旅遊協調發展的綜合經濟體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8年,庫爾勒市生產總值達430.8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5億元(含開發區1.5億元);地方固定資產投資42.6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66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500元。在第七屆(2007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位列39位,連續五年排名上升並穩居西部前列。

近年來,庫爾勒市在物質文明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曾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CCTV2006中國十佳魅力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