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元二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明石元二郎 |
---|
|
明石元二郎(あかし もとじろう,1864年9月1日-1919年10月24日),号柏荫,福冈藩博多大名町出身,日本陆军大将,台湾日治时期第7任总督,唯一一位于任内逝世及葬于台湾的总督。[1]
生平
背景
日本元治元年(1864年)9月1日,生于日本福冈藩博多大名町。父亲是黒田藩士明石助九郎,明石元二郎是明石助九郎的次男,母为寿子。
求学时期
初入藩校修猷馆(现在是福冈县立修猷馆高等学校)就读,明治16年(1883年),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
明治27年(1894年),派至德国留学,1895年回国,他曾随军来到台湾,后来担任近卫师参谋。
日本驻外武官生涯
明治34年(1901年),初任职日本驻法国大使馆陆军武官。
明治35年(1902年),转任驻俄公使馆武官。
明治37年(1904年)他对率领芬兰的革命党柯尼·希力亚客士,受俄国侵略各国的反抗人士、以及率领俄罗斯国内的革命政党社会革命党的叶夫诺·阿泽夫等人进行资金援助、在俄罗斯国内的反战、反政府运动火上加油,造成沙皇内忧外患,打击俄罗斯继续对日战争的决心。甚至在战争开始之前,明石就多次险些被俄罗斯帝国的秘密警察公共安全与秩序保卫部(Ochrana)抓走和暗杀,1904年底,他转移到赫尔辛基。他广泛走访了斯德哥尔摩、华沙、日内瓦、里斯本、巴黎、罗马、哥本哈根、苏黎世,甚至是伊尔库茨克。明石向选定的俄罗斯无政府主义者团体、芬兰和波兰的分离主义者以及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突厥斯坦对俄罗斯统治心怀不满的穆斯林团体输送资金和武器。
在日本,人们普遍认为明石是暗杀俄国内政部部长维亚切斯拉夫·冯·普勒韦(许多日本人认为他对战争负有责任)的幕后黑手;以及支持格奥尔基·加邦神甫,他组织了血腥星期日起义和波将金号战列舰起义。
明石的情报工作与后来俄罗斯革命的成功有很大关系。列宁亦提及此事:“真的感谢日本的明石大佐。想颁给他感谢状。”因此、明石在日俄战争中、从各方面计划使俄国政情不安、因而难以继续作战、对日本的胜利作出贡献。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参谋次长长冈外史说:“明石一人可抵陆军10个师团”。
日俄战争爆发时,明石(当时阶级为大佐)已从俄国前往日本驻瑞典大使馆,并以此为据点进行对俄情报活动[2]。由山县有朋主持的参谋本部拨给当时金额100万日圆(当时日本政府一年的总预算约6亿8千万圆左右,一个台湾工人日薪约是1圆)的工作资金,以策动俄罗斯革命。
但据日本名城大学教授稻叶千晴的研究显示,明石元二郎与列宁会面虽是事实,但却无任何证据显示列宁曾有如此的对话,且明石在欧洲的情报工作被俄罗斯帝国公安警察注意,但其反帝俄工作大半却被认为是失败的。
逝世
大正8年(1919年)8月24日,明石元二郎成为首任台湾军司令官。10月13日,明石元二郎因公务搭乘名为信浓丸的船舰返回日本内地,在船上他先是有些感冒的症状,过了三天病情又急遽恶化,还好病情一度好转,明石总算抵达日本。但抵达日本后,明石虚弱的身体又衍生出脑溢血的情况,同年10月24日病逝于日本故乡福冈县,是唯一一位在任期中死亡的总督。
大正8年(1919年),遵照其遗言“如果吾身有任何万一之事,定要葬于台湾,愿余死后能成为之护国之魂,方可镇护我台湾人民。”遗体由日本福冈运回台湾,葬于台北三板桥日本人公墓(位于今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公园),法名少林院殿柏荫自得大居士,是唯一一位埋骨于台湾的总督。
但在二战后,墓园被建筑所掩盖。直到1997年台北市政府强制收回林森北路附近被居民长期占据的市地,在抗争及拆除大批违建时,人们才发现杂乱的违章建筑区里隐藏著一座被人遗忘的台湾总督坟墓。
1999年,其墓受到林森公园兴建的影响而迁葬于台北县三芝乡(今新北市三芝区)福音山基督教墓地。而其原墓的鸟居则于2010年迁回林森公园。
影片
参考文献
- ↑ 独留于绿地的鸟居之谜——明石元二郎与台湾,nippon
- ↑
- REDIRECT Template:Ja icon吉武信彦. 日本・北欧政治関系の史的展开 (pdf). 地域政策研究. 2000-07, 第3卷: 頁26 [2015-0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