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經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朱經武(英文:Chu Ching-wu,1941年12月2號—),物理學家,出生於中國湖南長沙。1962年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理學士,1965年紐約市霍涵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理碩士,1968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哲學博士(物理)。2001年至2009年香港科技大學校長,俄羅斯工程院士(2005年),美國科學院、美國人文及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同埋發展中世界科學院嘅院士。
超導大師
1987年初,朱經武教授和他的學生吳茂琨發現了一種材料,釔一鋇一銅一氧化物,使超導記錄提高到了93K。在這個溫度區上,超導體·可以用廉價而豐富的液氮來冷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等幾乎與此同時發現了這種新材料。當然,按照正常標準看,這個溫度仍然很低,但是在超導世界,它是一個里程碑。它意味着物理學家可以用液氮,而不是液氦使這種奇異的複合物冷卻。不少物理學家對此津津樂道,液氮是現成的,容易處理,並且毎夸脫的價格只有30美元,比啤酒還要便宜。此後,科學家們不懈努力,在高壓狀態下把臨界溫度提高了164K(-109℃)。
朱經武教授是高溫超導研究的先驅者和液氮溫度超導電性發現者之一,這一成就對整個超導研究和凝聚態物理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
和諾貝爾獎擦身而過
從應用觀點來看,目前全世界最好的超導材料,仍是兩位中央研究院院士朱經武和吳茂昆在21年前發現的釔鋇銅氧金屬氧化物;但是1987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卻頒給另兩位超導專家穆勒(K. Alexander Muller)和柏諾茲(J. Georg Bednorz),成為華人科學界的一大憾事。和諾貝爾獎擦身而過,朱經武倒是很釋懷,他表示,從物理上看,90K的超導體毫無疑問地證明了當年理論上的不足,為固態物理提出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從應用面來看,他和吳茂昆做出的超導體一舉將超導溫度從30K提升到90K,突破了77K的液態氮沸點,使超導體得以實用化,當然功勞很大;但是穆勒和柏諾茲畢竟是第一個在銅的金屬氧化物中量到30K的超導溫度,打破了傳統理論的限制,從這個觀點來看,諾貝爾獎只頒給他們,也不算不公平。他強調「做事情靠自己,給不給獎看別人。」他跟吳茂昆能在科學盛宴中扮演一個小角色,已經很有滿足感了[2]。
香港科大辨學有成
2001年,朱經武的學術及科研生涯跨向另一領域,他在香港科技大學董事會、前香港特首董建華等的力邀下(允諾他兼顧休士頓導實驗室),接任科技大學校長,另闢教育行政方面的傑出成就。 在一般觀念裡,大學是遠離塵囂的學術象牙塔,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當全球化的腳步加速向前之際,美國的研究大學(ResearchUniversities)除了成為經濟待開發地區向已開發地區取經之地,並且也是全球各地農業社會的知識分子想要改善生活條件的一個跳板。二次大戰以來,美國大半的經濟成長都要歸功於科技發明,其間一個重要因素是出於聯邦政府對於教育的投資。到了二十世紀末,「科技」和「知識」已成為 一國未來成長與繁榮的鑰匙。ResearchUniversities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已是舉世不爭的事實,當2001年香港特首董建華邀請朱經武擔任科技大學校長時便表示,香港受到大陸人工便宜的衝擊,所以要發展科技,充實科技大學的內涵,進而推助香港科技工業方面的發展,帶動香港經濟轉型,這讓朱經武感覺一生中能有機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所以答應前往香港就職。
朱經武接掌香港科技大學之後,便赴世界各地徵才,網羅卅餘國人十擔任教授,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他和香港七個大學的校長一同到大陸招生,用高額獎學金挖角內地的狀元。在他第二個任期內,朱經武創辦了高等研究院,邀請優秀科學家長駐,使其根留香港,以期這顆昔日的東方明珠,成為今下科學創新的平台。他在擔任科技大學校長期間,除了充實科大的科學實力,也努力向社會大眾推廣「科學」,譬如參加電視劇「創新戰隊」的演出,扮演戰隊領袖科技大俠石開武博士,該劇在巴十上的頻道放映精華片段,引起各階層對科學議題的廣泛討論。
若以有形的數據總結朱經武在科大八年的治校成績:科大MBA企管碩士班在亞洲名列第一,整個科大的名列全球第五十八,他在任上的八年之中,曾七度被票選為香港最佳校長[3]。
參考文獻
- ↑ 李慕南; 姜忠喆. 用距離丈量科學. 千華駐 崧博. 12 February 2018: 64–. ISBN 978-7-5385-6314-6.
- ↑ 超導大師朱經武. sa.ylib.com. [2019-04-06].
- ↑ 石麗東著. 誰與爭鋒:美國華人傑出人物. 臺灣商務. 1 May 2013: 89–. ISBN 978-957-05-2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