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坧 | |
---|---|
原圖鏈接 來自ytexpress.cn 李坧 | |
本名 | 李坧 |
出生 |
1874年03月25日 朝鮮漢城 |
逝世 | 1926年4月25日 | (52歲)
李坧
(朝鮮語:이척;1874年-1926年),朝鮮王朝第27代君主,大韓帝國第2任皇帝(1907年—1910年在位),同時也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字君邦,號正軒,本貫全州李氏。死後廟號純宗,所以通稱朝鮮純宗,又稱韓純宗、隆熙帝、李王坧等。 他是朝鮮高宗李熙和明成皇后閔氏夫婦僅存的兒子。1875年冊封王世子,1895年晉升王太子,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後封皇太子。1907年高宗退位,李坧即位,改元「隆熙」。1910年8月22日,日本強迫韓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大韓帝國滅亡。8月29日,李坧下詔退位,降封為昌德宮李王。1926年病逝,時年五十三歲,死後引發六·十萬歲運動。
目錄
人物生平
冊封世子
朝鮮王朝的亡國之君——李坧於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二月初八日出生於李氏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昌德宮觀物軒,他的父親是朝鮮高宗李熙,母親是明成皇后閔氏(閔妃)。李坧是他們二人之間僅存的兒子。
李坧一降生便被捲入政治漩渦中。李坧之父高宗15歲時大婚,其王妃即是長其一歲的閔妃。但高宗對閔妃敬而遠之,而迷戀另一個女人尚宮李氏(李順娥),李尚宮於同治七年(1868年)首先生子。王室素有母以子貴的傳統,閔妃深感不安。後來高宗又寵幸閔妃,閔妃先後懷孕三次,流產一次,夭折兩次,因此攝政的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坧的祖父)對閔妃的生育能力產生懷疑,主張立永保堂李氏(李尚宮)之子完和君李墡為王世子。這使閔妃和大院君的矛盾逐漸激化。李坧還在閔妃娘胎中時,閔妃聯合自己家族的閔升鎬、閔謙鎬及其他反大院君勢力,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發動宮廷政變,將她的公公大院君趕下台。由於高宗生性懦弱,反被閔妃所制,所以開始了名義上由高宗親政,實際上閔妃集團掌握實權的時代。 扳
倒大院君後不久,李坧就出生了。閔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要求立刻將剛出生的李坧封為世子。此時,聯合閔妃擊垮大院君的大王大妃趙氏(神貞王后)不滿閔妃單獨掌權,站出來反對,並和先前大院君一樣主張立高宗庶長子李墡為世子。朝鮮國內閔妃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高宗已經完全倒向閔妃一邊,而對外閔妃亦費盡心機。原來朝鮮國王即位、冊妃、立世子、世孫等等活動都要經過宗主國中國的允許,而神貞王后作為宮中大長輩,主張立李墡為世子,她的意見自然得到中國的首先尊重。所以當閔妃向中國清朝政府提出立李坧為世子時,清廷面有難色,主張以長幼順序立嗣。閔妃以族人閔奎鎬為禮曹判書,負責對華外交,又急忙派人赴中國巴結李鴻章等清廷重臣,甚至與東萊倭館接洽,透過倭館賄賂日本駐華公使,使其從中斡旋讓清廷回心轉意。 用時一年多,糜費百萬金,終於達到目的。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一,高宗決定冊封不滿周歲的李坧為王世子,李坧成為朝鮮王朝五百年來受封年齡最小的世子。正月初七,派李裕元為世子冊封使,前往中國討封。二月十九日,在昌德宮仁政殿舉行世子冊封儀式。八月,李裕元啟程前往中國。由於已經打過招呼,所以清廷很快拍板同意。光緒二年(1876年)正月,清政府派前盛京戶部侍郎吉和、內閣學士烏拉喜崇阿為正副敕使前往朝鮮,正式冊封李坧為王世子。 隨着還是嬰兒的李坧被立為王儲,閔妃在朝鮮的統治地位完全鞏固。
李坧的「競爭對手」李墡,則在世子冊封后被封為完和君,搬出宮廷居住。光緒六年(1880年),李墡死去,年僅十三歲。坊間盛傳為閔妃所害。
成長時期
李坧出生時,朝鮮已進入多事之秋。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發生了日本軍艦「雲揚號」攻擊朝鮮江華島的「雲揚號事件」,朝鮮舉國震驚。到了次年正月清朝敕使冊封李坧為世子時,日本已經派了黑田清隆、井上馨率7艘軍艦兵臨江華島,以追究「雲揚號事件」的責任為由強逼朝鮮簽訂條約。清朝敕使為此警告李坧的父親高宗李熙:「倭情本多難測,海防戒嚴不可疏忽矣!」 隨後,朝鮮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江華條約》,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朝鮮的國門從此被日本轟開,並為後來淪為日本殖民地作了鋪墊。這對剛出生的李坧來說似乎是一種凶兆。
李坧出生後,備受高宗和閔妃的疼愛。在李坧出生後不久,高宗就特地下令以「增廣慶科」的名義舉行科舉考試,以示慶祝。但李坧出生後身體並不好,經常生病。高宗和閔妃對此十分着急,除了召集御醫進行醫治以外,閔妃還遍祭金剛山一萬二千峰,各峰施以米一石、布一匹、清錢千兩,希望世子平安。高宗和閔妃又招來大批僧道、巫祝為世子作法祈福,弄得宮廷烏煙瘴氣。 李坧出生後四年間,閔妃又生下二子,卻都夭折了。李坧作為閔妃的獨子,更是視若珍寶。
光緒八年(1882年)正月,王世子李坧入學,行冠禮,閔妃命自己的親戚閔台鎬為博士,擔任世子的首席老師。 緊接着,開始進行王世子嬪揀擇式。閔妃又內定閔台鎬之女為世子嬪,並於正月二十六日正式決定。二月二十一日,九歲的李坧與閔氏行嘉禮於安國洞新宮(閔氏就是純明孝皇后)。閔妃之所以將閔氏家族與世子安排成如此親近的關係,正是為了鞏固和延續驪興閔氏的權勢。光緒八年(1882年)六月,朝鮮爆發了反對閔妃集團的壬午兵變,閔妃急忙將世子李坧轉移到景祐宮後,化裝成宮女逃跑。利用兵變再次執政的興宣大院君宣布閔妃已死,世子聽說噩耗後「至慟無窮」,「每語到中宮殿(閔妃),則輒下淚矣」。 後來兵變被清軍平定,大院君被抓到中國,躲在外地的閔妃回到宮廷。閔妃還宮時,世子又親赴宮門迎接。 閔妃和世子的感情經過這次變亂後也就更深了。
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認為高宗昏庸無能,已經沒有希望,勸高宗禪讓於世子李坧,由大院君輔政,希望如此能振興朝鮮。高宗聽說後非常害怕,急忙命世子南面正位,接受百官朝賀,效仿肅宗、英祖、純祖故事,命儲君代理聽政。
後來經過李容元力勸而罷,但李容元也遭到流配。 亦有一說是這次代理風波是因為世子的庶弟義和君李堈遠比世子優秀,且大院君對李堈寄予厚望,閔氏一族感到威脅,遂企圖以世子代理聽政的方式來加強自身的權勢。
甲午戰爭以後,朝鮮脫離清朝獨立,王世子李坧於開國五百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95年1月10日)被進封為王太子,而高宗的稱號也由國王升為大君主,閔妃由王妃升為王后。 此時李坧已經21歲了。
大韓太子
李坧被加封王太子九個月以後,就發生了日本浪人入侵景福宮的「乙未事變」,李坧當時在父親高宗李熙所居的長安堂,而母親閔妃在乾清宮坤寧閣,而閔妃正是日本的暗殺目標。李坧親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行,他本人在變亂中遭日本人虐待,更可怕的是母親在宮女群中被日本人殺死。後來李坧從當時在現場的一個宮女那兒聽到了她目睹的一些事實,於是向美國公使館寄去了披露真相的材料:「……受了驚嚇的王妃說:『我是來串門的。』宮女們也異口同聲的這樣說。但兇手們仍把她們扔到院子裡,在王妃的胸口連踹3下,又用刀亂刺亂砍。同時,還有3名宮女一同被害,據說這3名宮女長得像王妃,兇手為了不漏掉目標,所以將她們一起殺害。」 另外,李坧還目睹了朝鮮人禹范善參與刺殺閔妃,據說八年後在日本暗殺禹范善的高永根就是他委派的。
乙未事變發生兩日後(八月二十二日),高宗在日本人的強迫下下詔廢閔妃為庶人。王太子聽說後更加悲憤,便於廢后詔下當天上疏要求辭去太子之位。高宗於次日下詔說:「顧念朕王太子誠孝與情理,廢庶人閔氏,特賜嬪號。」 算是為閔妃稍稍挽回了些名譽。此後一連數月,李坧都難以從這一慘變中清醒過來,他的眼前總是重複那一血腥畫面,以至於經常毫無緣由地像孩子一樣大哭起來,並不停地呼喊着媽媽。每逢此時,身邊的宮女侍從無不淚流滿面。從此他性情大變,由活潑開朗變得沉默寡言。
建陽元年(1896年)2月11日,李坧隨其父高宗乘坐婦女轎子逃出了被日本人控制的宮廷,來到俄國駐朝公使館避難,史稱「俄館播遷」。高宗下令逮捕親日大臣金弘集等人,至此親日內閣垮台,李范晉、李完用為首的親俄派掌握政權。高宗和太子李坧在俄國人及親俄派的壓力下被迫居住在俄國公使館中一年之久,其間大量國家主權被親俄派出賣。建陽二年(1897年)2月20日,高宗終於搬出俄國公使館,偕太子李坧來到慶運宮(今德壽宮)。8月,改是年為光武元年,光武元年(1897年)10月12日,李熙自稱皇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王太子李坧被封為皇太子。
高宗為了培養這個軟弱的兒子,遂於光武二年(1898年)6月29日開大元帥府,高宗親自任大元帥,統轄陸海各軍,皇太子李坧為陸海軍元帥。 此時的李坧雖然寡言少語,對政務鮮有介入,但他的地位和身份決定了他難以擺脫政治陰謀和傷害。光武二年(1898年)9月13日,發生了所謂的「茶毒事件」,親俄派官員金鴻陸指使御膳廚師孔洪植和金鐘浩在進呈給高宗和太子的咖啡中下毒,高宗感覺咖啡味道怪異而沒喝,太子接過杯子喝下少許,竟然昏厥在地,高宗大驚,急命御醫搶救。後來金鴻陸等三人都被逮捕並判處死刑。但李坧在中毒倒地時摔斷了兩顆門牙,並且毒藥永久地損害了他的腦神經和身體,以致他的身體更加虛弱。
此後,太子又負責接待德國亨利親王,操辦高宗五十大壽,這都是高宗對他寄予厚望而命他進行的活動,以此來鍛煉太子。當時嚴淳妃(純獻皇貴妃)專擅,於光武五年(1901年)指使群臣伏闕上疏,要求冊立嚴妃為皇后,掀起一場立後風波。高宗雖然非常寵愛嚴妃,但考慮到如果立嚴妃為皇后,將會傷害太子的心靈,所以最終沒有同意。光武八年(1904年)11月5日,太子妃閔氏去世。兩年後又娶尹澤榮之女為妻,是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唯一一位生前做皇后的純貞孝皇后。
此時已經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再次控制韓國。日本打敗俄國以後,於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簽訂《日韓保護協約》(乙巳條約),剝奪了韓國的外交權,使韓國淪為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高宗在被日本人監視的情況派密使李相卨、李儁、李瑋鍾前往荷蘭海牙參加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不料其親筆信和委任狀被日本發現後,日本駐韓統監伊藤博文指使李完用(此時由親俄轉向親日)、宋秉畯等奸臣進行逼宮,以違背《乙巳條約》為由,強迫高宗退位。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19日,高宗宣布「軍國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仍不罷休,載來6門大炮對準慶運宮,強迫高宗退位。7月20日,在日本人和親日派的操縱下,代理聽政儀式轉變為禪讓儀式,並以「權停例」的形式舉行,即皇帝、太子都不出席,而由宦官做替身代行,並匆忙結束了儀式。8月2日,李完用上「隆熙」、「太始」兩個年號,李坧決定以「隆熙」為新年號。 在這樣迫近亡國的危急時刻,做了三十年儲君的李坧繼承了大韓帝國皇帝寶座。
傀儡皇帝
李坧受禪後4日,日本又強迫韓國政府簽訂新的日韓協約,史稱《丁未七款條約》(第三次日韓協約)。根據這個協約,韓國的司法權被剝奪,軍隊也與8月1日以純宗詔敕的形式宣布解散。這個條約引發了反日義兵運動的高潮,但大韓帝國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被日本吞併只是時間問題罷了。高宗本來就是以「代理」的名義讓純宗接管政務,從來沒有傳位於純宗,而是在日本人和親日派的操縱下才變成「讓位」,因此純宗的皇位可以說是非法的。另一方面,純宗時期所頒布的重要詔敕和法令,都不是純宗自己的簽名,而是日本的韓國統監府偽造的,偽造純宗簽名的人叫前間恭作,這個事實已由韓國首爾大學李泰鎮教授詳細考證。 因此,純宗做了三年皇帝,既是不合法的,又是完全任人擺布的傀儡,沒有絲毫的實權。
隆熙元年(1907年)8月16日,純宗下詔說:「朕之將施政改善、圖一世維新,必始自朕躬。當於即位日斷髮戎裝,臣民知悉,克遵朕意。」 8月27日,純宗身穿西式制服,在慶運宮中的一座西洋式宮殿——惇德殿舉行即位式,正式登基為帝。這種西式即位儀式在朝鮮半島歷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一次。前太子妃閔氏(閔台鎬之女)被追尊為純明孝皇后,太子妃尹氏被封為皇后。此時純宗已經34歲了,可一直沒有子女。從長幼排序來說,理應由義親王李堈繼承皇位,可是高宗的嚴貴妃趁機結納日本人,仗日本之勢要求立其子英親王李垠為純宗後嗣。於是李垠便於隆熙元年(1907年)9月7日被冊封為純宗的皇太子。同年11月13日,純宗、皇后和太子在日本的壓力下移居昌德宮,慶運宮(德壽宮)則留給高宗單獨居住。日本之所以如此,為的就是割裂韓國皇室的關係。而瓦解韓國皇室的舉動,並非只有這一個。
隆熙元年(1907年)10月16日,日本皇太子嘉仁(後來的大正天皇)訪問韓國,韓國皇太子李垠親自去泥峴御旅迎接,純宗下詔熱烈歡迎。 嘉仁走後,日本的韓國統監伊藤博文就一直對純宗和高宗軟硬兼施,強迫他們將十歲的皇太子李垠送到日本留學,並說日本太子既然來了,韓國太子也該到日本去。11月19日,純宗下詔將太子李垠送到日本留學,並拜伊藤博文為太子太師,內閣總理大臣李完用為太子少師。此後伊藤博文在韓國的稱呼又變為了「伊藤太師」。李垠被送走時,太皇帝高宗只能揮淚告別,而純宗皇帝對此自然也是無可奈何。至此,韓國皇室被日本弄得七零八落,已經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了。
隆熙二年(1908年)是義兵運動最熾盛的一年,這年2月,各地義兵一度包圍漢城,但被日本擊潰。此後日本調集大量兵力,鎮壓義兵運動。在這一年中,各地義兵鬥爭被日軍次第削平,已經很難形成氣候了。在這種情況下,伊藤博文建議純宗皇帝南巡,安撫民心,而伊藤的真實目的則是「欲使南北韓民知道,除了信賴我之外別無他途」。 [24] 隆熙三年(1909年)1月7日,純宗乘坐汽車自漢城南大門出發,南巡大邱、釜山、馬山浦,宮內府大臣閔丙奭以下大批韓國大臣及伊藤博文等多名日本人陪從。到釜山時,一度謠傳日本人要把純宗綁架到日本去,於是數萬釜山市民圍堵在港口,呈抵死護駕之形,很快闢謠後就解散了。 純宗到達釜山海港時,一些漁民一齊駕駛五六艘船包圍成一圈,大呼道:「陛下若東渡,臣等一齊赴水死,不忍見吾君被俘也!」岸上陪駕眾臣急忙闢謠,說得唇乾舌燥,那些漁民才離開。據說伊藤博文在陪純宗巡遊釜山時趾高氣揚,下車仗劍向群眾問道:「吾伊藤博文也,有欲殺之者乎?」群眾不敢回答,有一人高聲回答:「沒有!」伊藤因此更加得意。 他還在途中作了首詩:「日照金鑾瑞色新,慶南草木始逢春。悲歌亡國腐儒事,不許亂民輕帝鈞。」陪駕諸臣紛紛相和。 伊藤又到馬山浦,對群眾演講日韓兩國的友誼,群眾聽了怒不可遏,伊藤後悔了,還沒說完就走了。 南巡6天後,純宗一行又乘坐汽車返回漢城。
南巡剛結束,純宗又開始西巡,隆熙三年(1909年)1月27日,純宗一行乘汽車西巡平安道,伊藤博文亦陪同。這次西巡的規模比南巡更大,純宗一行途徑開城、平壤,一直開到中韓邊境的義州。2月3日返回漢城。在這次巡幸中,不時傳出暗殺伊藤博文的傳言,甚至還在開城發生爆炸事件。 這個月,韓國統監府強迫成均館儒生剃髮。
隆熙三年(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歸國,復任樞密院議長,曾禰荒助繼任韓國統監,仍然對純宗為首的皇室進行嚴密監控。此時韓國政府已經完全被日本架空,在韓國各級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的日本人就有2480人。是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國哈爾濱火車站被韓國青年安重根擊斃。以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為契機,日本朝野大力鼓吹立即吞併韓國,韓國親日組織「一進會」也掀起了「合邦請願運動」,延續五百多年的朝鮮王朝終於走到盡頭。
隆熙四年(1910年),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吞併韓國,並以寺內正毅為新任統監,專門負責此事。7月23日,寺內正毅來到漢城。8月16日,寺內正毅向韓國總理李完用攤開了日韓合併的要求,李完用沒有拒絕,只是提出不要更改韓國國號以及合併後封純宗和高宗為貴族這兩項意見。8月21日夜晚,李完用偕純宗尹皇后之伯父尹德榮謁見純宗,要求他同意合併。這一切早在純宗的預料之中,但純宗仍然唏噓着不允許他的要求,在一旁的皇后也大哭,尹德榮懇請皇后停止哭泣,並威脅道:「若是,則有赤族之禍!」純宗不得已應允了李完用等的要求。李完用走後,純宗夫婦再度掩面痛哭流涕。
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13時,純宗皇帝在昌德宮之興福軒舉行大韓帝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會議上眾臣一致同意日韓合併,純宗只好允許,並授給李完用以全權委任狀,由他代表韓國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同日16時,李完用在統監府 與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朝鮮半島從此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10年8月29日,純宗皇帝下詔退位。據說退位詔書頒布時還有一段小插曲,純宗尹皇后在屏風後面聽到李完用、尹德榮與純宗商討退位事宜,便出來阻止並把玉璽藏起來,後來玉璽還是被她的伯父尹德榮強行奪走。不過,雖然在《讓與詔書》中加蓋了「敕命之寶」的玉璽,卻並沒有純宗的簽名。日本在這天公布了《日韓合併條約》,並將純宗皇帝的《讓與詔書》、明治天皇的《合併詔書》及寺內正毅頒布的一系列法令一齊粘貼在漢城的大街小巷。純宗下詔說:「朕以否德,承艱大之業,臨御以後至於今日,關於維新政令,亟圖備試,用力未嘗不至。由來積弱成痼,疲弊到於極處,無望時日間挽回之施措,中夜憂慮,善後之策茫然。任此而支離益甚,自抵不得收拾於終局,則無寧托大任於人,不如奏完全之方法,革新功效。故朕於是瞿然內省,廓然自斷,茲以韓國之統治權,讓與於從前親信依仰之鄰國——大日本皇帝陛下,外以鞏固東洋之平和,內以保全八域之民生。惟以爾大小臣民,深察國勢與時宜,勿為煩擾,各安其業,服從日本帝國文明之政,共受幸福。朕之今日此舉,非忘爾有眾,亶出於救活爾有眾之至意。爾臣民等克體朕之此意。隆熙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至此,延續519年的朝鮮王朝暨14年的大韓帝國宣告滅亡,純宗李坧也成為了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位君主。
退位以後
李坧退位後,被日本降為「昌德宮李王」,軟禁在昌德宮這座四百多年歷史的悠久宮苑中,成了自己國家土地上的異國囚徒。而李坧的父親太皇帝高宗李熙被降為德壽宮李太王,均被列入日本皇族。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10月1日,日本正式成立了朝鮮總督府,開始進行長達36年的殖民統治。韓國的國號恢復為「朝鮮」,漢城改名「京城府」。亡國之後,李坧和他的家族,以及在這次空前的賣國行為中出過力的李完用等勛貴重臣,總數達76名,都得到了日本的獎賞,獲得了爵位、獎金和歲費。李坧每年從日本人那裡支取一筆尚算可觀的生活費用,在表面上繼續維持着其帝王生活。但是,他已沒有任何權力,甚至於連他的寢宮家具布置他說了也不算數。按照日本人的規定,那是新設的朝鮮王室事務管理機構「李王職」的權力,而「李王職」的負責人是日本人任命的。 這時的李坧雖然仍居住在昌德宮,但他像籠中鳥一樣被嚴格限制了活動範圍。除去他的寢宮大造殿以外,別處都是禁區。日本禁止他和他舊臣們到過去上朝議事的外殿去,因為此時「議」有關朝鮮的事時根本無須他們參加了。
李坧可以徹底休息了。他無國可治、無政可理,躲在深宮秘苑裡默默背誦着「小樓昨夜又東風」。大正六年(1917年)昌德宮一場大火,把他的「小樓」大部分燒毀,而別有用心的日本人則借修復昌德宮需要木料為由大肆拆毀景福宮,先後拆毀多達4000餘間。原來,日本人聽信了某些風水先生的主意,有意毀棄朝鮮王宮,斷其「龍脈」,破其「王氣」,以期永久統治朝鮮。對此,李坧明知日本的險惡用心,但他無力保護祖上留下的宮殿,惟有嘆息而已。
大正六年(1917年)5月,李坧前往咸鏡南道咸興,瞻仰朝鮮太祖李成桂故居並祭掃李子春等祖先的墳墓;同年6月,李坧在尹德榮的策劃下東渡日本,朝覲大正天皇。 [31-32] 大正八年(1919年)1月,高宗去世,李坧想起母親被日本人兇殺、父親又被日本人毒死,他與日本人有着算不清的血海深仇。但他無力也無法去報仇雪恨,只把它作為永久的痛苦壓在心底。這時,他變得異常迷信。他開始深信人死後是有魂靈的,人們是可以向死去的親人傾訴心聲的。他經常到高宗生前的寢宮和高宗、閔妃死後歸葬的洪陵,面對空明長誦不已。後來王宮裡有了電話,他便命人架設了通往高宗昔日居所和陵區的專線電話,每逢他因身體不適不能前往時,他便令侍從接通電話,令對方接聽者把話筒對着被認為是高宗魂靈寄居之所,然後着素衣,正襟危坐對着話筒輕聲訴說起來。凡看到這種場景的侍者無不動容。他這一習慣堅持數年,直到他病重不起。
淒涼離世
李坧本性是個善良而懦弱的人。他的身心皆受到難以治癒的創傷。大正十五年(1926年)3月,李坧病重。當時已被王室立為儲君的其弟李垠聞訊從日本東京趕回京城。見李坧病到如此程度,仍是醫療不周,李垠曾指令有關部門調配專職護士照料,廣請良醫,而且要中西醫兼用。但李垠走後一條也未能落實。 大正十五年(1926年)4月25日拂曉,李坧逝世於昌德宮之大造殿,享年五十三歲。李王職為其上廟號「純宗」,諡號「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純宗去世以後,曾秘密將遺詔口述給自己的姑父趙鼎九(興宣大院君之女婿),由趙鼎九聽寫,並於1926年7月28日將其公開到在美國發行的《新韓民報》上。純宗遺詔這樣寫道:
一命僅存之予,為破棄併合認準事,詔曰:曩者併合之認準乃強鄰與逆臣輩自為之、自宣布之,皆非予之所為也。惟幽閉我、脅制我,使不得明白言非予所為也。嗚呼!古今寧有是理耶?予苟活不死,於今十七年矣,為宗社之罪人,為二千萬生民之罪人。一息未泯,不能暫忘,困於幽囚,無出言之自由,至於今日。今一病沉重,曾不得一言而死,予將死不瞑目矣。故今予托卿,卿其以此詔宣布中外,使吾最愛最敬之吾民曉然知併合之非予所為也。前所謂認準與讓國詔敕自歸破棄。咨爾有眾,努力光復,予魂魄當佑啟汝焉。
純宗遺詔明確否認了自己承認《日韓合併條約》,也可印證《讓與詔書》中沒有純宗簽名的事實。這份遺詔既是純宗對歷史的交代,又表達亡國陰影下內心的悲涼。
純宗葬禮
朝鮮總督府為了收買人心,便下令為純宗舉行朝鮮傳統的盛大國葬。大正十五年(1926年)6月10日,純宗李坧的葬禮正式舉行。陵墓被選定在其父皇高宗皇帝與母后明成皇后的南揚州市金谷洞洪陵旁,命名為「裕陵」。早上8時,大輿駛出敦化門,由宗室、貴族臣下和各地趕來「望哭」的民眾共計數十萬人組成的送葬隊伍長達20餘里。亡國後的李王此時成了國家獨立的象徵,市民百姓用對已故君王的悼念來表達亡國的悲痛。激動的人流漸漸失控,他們再次拿出秘藏的太極旗,高呼起「獨立萬歲」的口號。早在4月28日,一位名叫宋學先的青年見日本人乘着汽車從昌德宮駛出,他認定此人必是日本總督齋藤實,便衝上去把短刀刺進了他的胸膛,附近的一人擋住而被刺死。可惜的是,被刺者不是日本總督,而只是一個日本商會頭目、京城府協議員佐藤虎次郎,他受到重傷;而擋住他而被刺死的則是京城府協議員、日本人高山孝行。宋學先當場被巡查擊傷並逮捕,後來遭嚴刑拷打,終於被殺害。但他的壯舉激勵了全國青年人,到了6月10日純宗葬禮那天,他們散發反日檄文,展開罷課鬥爭。日本軍警到處抓人,進一步激起民眾反抗,終於演變成全國性的「六·十萬歲運動」。
主要成就
李坧雖然在政治上無所成就,但在繪畫和書法上卻有相當高的造詣,傳世《牡丹圖》一幅,其畫作及題字「富貴兼之」和雅篆「正軒」等都達到專業級的水準。
但是光武二年(1898年)9月發生「茶毒事件」,李坧喝下被投放鴉片的咖啡之後暈厥倒地,後雖搶救成功,但卻導致神經中樞受損,寫字不太方便,因此他的書畫水平也就有所倒退了。
軼事典故
親子關係
高宗和閔妃都非常疼愛李坧,但方式並不相同。高宗對李坧非常溺愛,「每飯,揀饌而食之;每衣,張袖而穿之」,閔妃雖然也愛李坧,但她經常在李坧犯錯時打罵他,呵斥道:「汝雖世子,豈無父母!」李坧因此不畏懼高宗而畏懼閔妃。 絕育傳聞
李坧雖然結婚很早,但一直沒有兒子,直到去世膝下也沒有一兒半女。有人說李坧一出生就沒有生育能力,也有人說李坧小時候有宮女吮吸他的陰莖,吸出來就收不回去了。年齡稍大以後,李坧的陰莖下垂如菰菜,沒有勃起的時候。他小便經常失禁,一日之內要換多次褲子。閔妃為此非常着急,曾命令宮女教李坧交媾,她本人在宮外大聲問道:「諧否?」宮女回答說:「不諧!」閔妃聽到後捶胸頓足,不斷嘆息。坊間都認為這是她殺害完和君的報應。 聰明活潑
李坧雖然性無能,但是非常聰明,史料記載「世子記性絕人,凡朝章、國故、山川、關防、錢穀、甲兵之簿,以及士夫門閥、譜牒、科宦年月,隨事臚列,歷歷不差」 ,他兩歲時,清朝使臣來冊封他,多年後他還記得當時清朝使臣撫摸他的情形。 李坧的性格也很開朗活潑,喜歡遊戲。他八九歲時經常光着腳丫在宮廷花園裡玩耍,後來高宗認為這樣不合體統,於是李坧就再也沒有光腳了。 由於李坧聰明絕倫,東宮侍臣們根本比不上他,所以他經常騎着東宮侍臣作趕牛狀,引來宮中大笑。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是朝鮮高宗李熙,母親是明成太皇后閔氏(閔妃)。
妻子 李坧有兩位皇后:純明孝皇后閔氏及後妻純貞孝皇后尹氏,兩位皇后都沒有給他留下子嗣。 純明孝皇后閔氏(本貫驪興閔氏) 1872年—1904年 行左贊成贈領議政忠文公閔台鎬女。 葬金谷裕陵。 純貞孝皇后尹氏(本貫海平尹氏) 1894年—1966年 海豐府院君尹澤榮女。 葬金谷裕陵。
子女 純宗李坧幼年因被宮女下毒暗害,所以身體受到損害,不能生子(亦有天生不能生育的說法)。即位後立弟弟李垠為皇太子,日韓合併後降為李王世子。
個人作品
純宗李坧著有《正軒集》10卷5冊,現藏韓國學中央研究院藏書閣。
陵墓地址
純宗李坧與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墓被選定在其父皇高宗皇帝與母后明成皇后的南揚州市金谷洞洪陵旁,命名為「裕陵」,合稱「洪裕陵」。
歷史評價
純宗李坧雖然貴為皇帝,但他的命運非常悲慘。一出生就捲入政治漩渦中,母后閔妃和父皇高宗先後為日本人所害,他自己做了3年傀儡皇帝,最終難逃亡國的命運,李成桂傳下來的五百年基業就在他手中毀於一旦。但這個國家積弊已深,尤其是他父親高宗在位時一次次錯失改革的機會,到他即位時被日本所滅已是在所難免。所以他是一個「無辜」的亡國之君。就他個人而言,他的個性比父親高宗李熙還要懦弱,對日本的暴行和侮辱毫無辦法,只能哭泣。而他作為一國之主,竟然無法生育子女,李坧從小以來內心的痛楚和外在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純宗一直是韓國人民同情的對象。正如他父親死去時激起了「三一運動」一般,純宗之死也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六·十萬歲運動」。值得一提的是,大正十四年(1925年)成立的朝鮮共產黨從這次運動開始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組織和領導工人、學生和農民舉行抗日暴動。 雖然這次運動的規模和知名度都不如三一運動,但在韓民族解放鬥爭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文學家朱自清先生也創作了詩歌《朝鮮的夜哭》,悼念這位亡國之君。 影視形象 類型 名稱 出品地區 上映時間 李坧飾演者 電影 架上彩虹的王妃 日本 2006年 朴相雨 The Influence 韓國 2010年 李濟勛 德惠翁主 2016年 安相雨 電視劇 獨立門 1984年 李九純 朝鮮王朝500年-大院君 1990年 李珉宇 李振宇 燦爛的黎明 1995年 崔正 李勝宇 明成皇后 2001年 李敏豪 郭正旭 裴承佑 食客 2008年 曹在顯 我的公主 2011年 安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