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桓谦(?-410年),字敬祖,谯郡龙亢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晋时期叛臣,太傅桓冲之子。
- 为人方正,颇有才干名望。凭借门荫入仕,受封宜阳侯,累迁辅国将军、吴郡太守。
- 元兴初年,司马元显打算讨伐桓玄,以为荆州刺史。桓玄辅政时期,以为尚书令、吏部尚书,改封宁都侯,加位散骑常侍。
- 桓振作乱之时,用心保护晋安帝,兵败投奔后秦姚兴和蜀郡谯纵。
- 义熙六年(410年),带兵攻打荆州,兵败被杀。
基本信息
姓名 桓谦
|
字号 字敬祖
|
别称 桓敬祖
|
籍贯 谯国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
|
所处时代 桓楚
|
出生时间 不详
|
去世时间 410年
|
主要成就 东晋时期叛臣、桓楚第二位皇帝
|
人物生平
仕晋时期
- 初以父亲的功劳封宜阳县开国侯,历次升迁,官拜辅国将军、吴国内史。隆安三年(399年),孙恩率众进攻下会稽,并杀太守王凝之,三吴诸郡都有人起兵响应孙恩。桓谦闻乱,出奔无锡(今江苏无锡)。后桓谦获征召,入朝担任尚书,不久又先后转任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的咨议参军及司马。
- 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要讨伐荆州刺史桓玄,司马元显心腹张法顺认为桓谦是桓玄在朝中的的耳目,应该除去,又建议命令刘牢之去下手,以测试其忠心。但司马元显不听从,反而想借助桓谦父桓冲在荆州的威望去安抚荆州人众,于是调桓谦为都督荆益宁梁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桓楚重臣
同年,桓玄消灭司马道子、司马元显势力,掌握朝政,就以桓谦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尚书,加中军将军,甚得倚仗。后改封宁都侯,升任尚书令,加散骑常侍,不久再迁任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元兴二年(403年),桓玄篡位称帝,桓谦加领扬州刺史,封新安郡王。 [1] 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进攻建康,桓玄于是命桓谦与何澹之出屯东陵(今南京九华山东北),与屯于覆舟山西的卞范之一同抵御刘裕。但因桓谦等军主要也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北府军将领出身的刘裕并没斗志,于是桓谦等大败,及后随桓玄西奔江陵(今湖北荆州市)。 [2]
继续抗晋
- 同年五月,桓玄败亡,江陵亦被晋军收复,桓谦藏匿在沮中。不久,桓振袭取江陵,桓谦亦召集部众响应,至闰五月己丑日(6月26日)重夺江陵,并俘掳仍在江陵的晋安帝。当时桓振打算杀害晋安帝,在桓谦竭力劝止下,终保存了晋安帝的性命,又与江陵群臣奉还玉玺给晋安帝(桓谦等帅群臣奉玺绶于帝曰:“主上法尧禅舜,今楚祚不终,百姓之心复归于晋矣。。桓谦于是复任侍中、卫将军,加江、豫二州刺史。桓振夺取江陵后纵情酒色,肆意诛杀,当时桓谦劝桓振率兵出战,自己留守江陵,但因桓振向来轻视桓谦而没有听从。 [2]
- 义熙元年(405年),晋军反攻江陵,桓振留桓谦及冯该守江陵,亲自率兵进攻南阳太守鲁宗之,但当时刘毅已于江陵城外二十里的豫章口击败冯该,桓谦于是弃城出逃,刘毅于是成功收复江陵,桓振见此亦自溃。桓谦与桓怡、桓蔚、何澹之及温楷等人于是投奔后秦。[2]
- 义熙三年(407年),西蜀君主谯纵向后秦称藩,后更上表以讨伐刘裕为名向后秦借兵,又求后秦派桓谦入蜀协助。当时后秦天王姚兴就特别问桓谦意见,桓谦同意入蜀,然而姚兴却说:“小水池容不下大鱼,若果谯纵的力量可以成事,也就不必请你去协助他了。你最好还是自求多福吧。”桓谦到成都后虚心招引蜀地士人,终惹来谯纵怀疑,安置于龙格(今四川双流县),并命人监视他。
战败被杀
- 义熙六年(410年),当时东晋正在镇压卢循的叛乱,谯纵于是趁机向后秦请兵进伐东晋,桓谦于是获谯纵任命为荆州刺史,与谯道福共率二万进攻东晋荆州。桓谦在道上招集当地支持桓氏的民众,又招得了二万人,并屯驻于枝江县(今湖北枝江西南),一度威胁江陵,江陵人民甚至向桓谦报告城内状况。东晋荆州刺史刘道规决定水陆并进,进攻桓谦;桓谦以水军配以步骑兵与刘道规决战,但桓谦最终战败,想要投靠前来助攻的后秦前将军苟林,但被追击的刘道规所杀。[2]
史料记载
- 《晋书 列传第四十四》
- 《晋书 帝纪第十 安帝本纪》
- 《资治通卷第一百一十三 晋纪 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