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9月11日) |
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1],世以字行,唐初武将,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
玄武门之变辅李世民有功,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裔段文昌、段成式等人皆有文名。
生平
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擒获隋将屈突通,授光禄大夫、开国县侯,又从秦王李世民讨伐薛举、刘武周,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进封武安郡公,食邑二千户。
在讨伐王世充时,冲锋陷阵深入敌阵,马匹倒毙,被敌军所擒。敌军两骑夹持其发髻,在要渡洛水时,段志玄突然纵身,将二人拉坠马下,夺得马匹驰归回营,敌军数百骑在后追赶,但是迫于其勇不敢逼近。
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权力斗争中,段志玄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没有接受两人的金银财帛诱惑,并在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一起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宗即位,累迁左骁卫大将军,梁州都督,进封樊国公,食实封九百户。又以本官检校原州都督,统承风道行军总管征讨吐谷浑。不久父亲段偃师去世离职。但很快就起复为原来的官职。
长孙皇后去世时,段志玄和宇文士及分别统率送葬的文武官员出肃章门。
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定世封之制,被授金州刺史,改封为褒国公。
贞观十二年(638年),检校武候大将军,不久迁任右卫大将军。
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
贞观十六年(642年)由于悲痛母亲去世,哀伤导致病发,不久病逝于京师醴泉里府第,年四十五岁,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忠壮”。画其图像保存于戢武阁(凌烟阁前名)。
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画图像于凌烟阁,位列第十。
家世
- 祖父:段瑗,北齐平陵县令。
- 父亲:段偃师,隋末为太原郡司法书佐,从李渊起兵,官至散骑常侍、郢州刺史、益都县开国公,死后赠洪州都督,谥信公。
- 兄:段会,字志合,唐朝初年,授朝散大夫。以功拜志节车骑将军。后以守浩州之功,授开府仪同。久之,拜左骁卫朔坡府折冲都尉、曲沃县开国男。永徽三年七月十七日(652年8月26日)终于尚书省司勋第,春秋五十九。葬洛阳邙山。妻吕氏(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永徽四年十一月十九日(653年12月14日))。
- 弟:段志感,贞观十六年段志玄临终前被太宗授予五品左卫郎将。
- 儿子:段瓒,袭封褒国公,武则天时官拜左屯卫大将军。
- 儿子:段瓘,符玺郎、朝邑令。
- 儿子:段珪。
- 孙子:段怀本,礼部郎中、苏州刺史。
段志玄碑
贞观十六年(642年)立。原存于陕西醴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北约150米处段志玄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身高3.34米,宽1.05米,厚35厘米。碑额篆书,题《大唐故右卫大将军扬州都督段公之碑》十六字。碑文正书,共32行,满行65字,碑中部以下錾损严重。撰文者和书者皆不详。 Template:Quotation
参考资料
- ↑ 《昭陵碑石》案:碑云:公讳口,字志玄。世以字行,其名已泐,本传亦未及,然据昭陵现存碑石,其名似可推知。据本书《许洛仁碑》云:“武德开元,拜三卫车骑,侯君集、段雄、乔轨,并幕府功臣,悉在部内。”此“段雄”者,既称“幕府功臣”,而唐史未见其人。以扬雄尝作《太玄》测之,疑段志玄即名“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