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縣宋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瀘縣宋墓 |
中文名: 瀘縣宋墓 外文名: LUXIANSONGMO 級 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 址: 瀘縣 屬 性: 全國規模最大宋代石室墓葬群 |
瀘縣宋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瀘縣19個鎮都有發現,總數100座以上,其中福集青龍、喻寺、奇峰相對集中,出土較多。2000年以來,由於多次發生宋代石室墓盜掘事件,才引起有關方面注意。文物考古部門初步調查後認為,宋墓石刻對研究南宋時期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狀況、喪葬習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考古學價值,是發現的全國規模最大宋代石室墓葬群。[1]
介紹
瀘縣宋墓群主要是南宋中期的官紳石室墓葬,均為豎穴式、長方形單室墓葬,分別由墓道、排水溝、封門石、墓門、甬道、墓室、壁龕、肋柱、棺台和後龕組成,墓葬系條石構築,墓室大致為長3.5米、寬1.7米、高2米左右,墓頂有藻井式、盝頂式和人字形頂。墓葬用石材構築,仿木結構建造,石刻精湛,其中女將軍造像是中國唯一發現出土的石刻珍貴文物。石刻題材豐富多彩,主要有七大類。
(一)、四靈造像。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二)、人物造像。男武士、女武士、侍男、侍女。(三)、場景造像。飛天、戲嬰、婦人啟門、樂舞、器樂演奏。(四)、植物圖案。牡丹、蓮花、菊花等花卉。(五)、動物圖案。鳳凰、獅子、兔子等。(六)、家具圖案。桌、椅、屏風、門、窗等。(七)、建築圖案。樑柱、斗拱、橋樑等。其中各類人物石刻造像尤為生動,真人大小,神態各異,形象逼真,穿着服飾豐富多樣。各類石刻技法嫻熟,雕刻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歷史文物價值。目前,瀘縣宋墓共清理出土各類石刻164件,其中有1件石質族譜、3件彩繪石構件。瀘縣宋墓石刻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數量之多,價值之高,題材之豐富,文物之珍貴,分布之集中,建築工藝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在全國首屈一指。墓葬石刻展示了四川南宋時期瀘州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喪葬習俗、實物場景,立即引起考古學界、歷史學界、美術界、美學界、園藝界、民俗學界、植物學界、建築學界、宗教界、新聞媒體的高度關切,成為公眾鑑賞古代石刻文化的新熱點,特別是一些文化素質較高、有專業素養的人士更為關注。2006年3月,經文化部全國藝術規劃領導小組審批立項,國家年度課題「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藝術研究」在瀘縣正式啟動。該研究課題由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張春新教授主持進行,預期3年,是瀘州文物首次進入國家級研究課題領域,將對瀘州石刻藝術的研究和石刻旅遊文化品牌塑造產生重大影響。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瀘縣已着手把精美絕倫的石刻藝術在縣城福集鎮建立石刻藝術博物館,以集中展示中國當代最新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代石刻文化成果。
相關信息
被列入2002年全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瀘縣宋墓石刻日前再次爆出消息:主持國家文化部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藝術研究」項目的重慶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春新教授日前發表論文宣稱,在瀘縣青龍鎮3號宋墓石刻中,發現了「中國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中國火兵器實物形象的記載將提前200年。
經過兩年的研究,重慶大學張春新教授發現:在青龍鎮3號宋墓石刻中,墓室左側的武士造像甲冑披掛,左手握龍頭裝飾的板斧,右手抓住一個面目猙獰的小鬼,威嚴地守護着墓門。他的右肩背掛着一個箭箙,裡面裝有三支箭,箭羽朝上,箭簇向下。而右側的武士則左手執弓,右手提着一支羽箭,他的右肩同樣背掛着一個類似箭箙的東西。不同的是,這個器物為龍頭造型,插在裡面的3支箭均箭簇朝上。
張春新認為,箭簇朝上插在箭箙里,不符合射箭作戰的人機工程學原理。「射箭者抽出箭後還要翻轉一次搭在弓上射擊,延誤戰機。因此所有的箭都是箭簇朝下裝在箭箙里的。」在同一座墓室門口,兩個武士身上背着不同的裝箭器具,肯定不是造像的疏忽或錯誤,而是當時使用的不同武器。那麼,這個武器究竟是什麼呢?
經過對南宋兵器史料的研究,張春新發現,南宋已經出現了一種名叫「贛筒」的射擊裝置,是後來的「突火槍」的前身。他認為,這個武士身背的就是史書上記載的「贛筒」管狀火器。這種火器是以管內火藥燃燒後產生動力,將筒內的多支箭射出,比起弓箭來具有較大的殺傷力和準確性。由於一直缺乏圖片或實物資料,這種神秘的火器究竟是何模樣至今還是個謎。
據張春新介紹,他已將這一發現和自己的觀點交予國內軍械和兵器史專家探討。近日,張春新以《四川瀘縣南宋墓葬石刻中火器造型初探》為題,向學術界公布了自己的這一研究成果。張春新稱,瀘縣青龍鎮3號宋墓石刻中武身背的火器是目前在考古活動中發現的我國最早石刻火器形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石刻火器實物形象。這個身背火藥射箭裝置的武士堪稱世界最早的「火箭兵」。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天府文化 | 瀘縣宋墓「石刻」中的成都「時刻」 ,搜狐 ,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