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液晶某些物质在熔融状态或被溶剂溶解之后,尽管失去固态物质的刚性,却获得了液体的易流动性,并保留着部分晶态物质分子的各向异性有序排列,形成一种兼有晶体和液体的部分性质的中间态, [1] 这种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取向有序流体称为液晶。定义放宽,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显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的物质。例如,液晶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流动性),但它的分子却是像道路一样取向有序的(各向异性)。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液晶相,这可以通过其不同的光学性质(如双折射现象)来区分。当使用偏振光光源,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不同的液晶相将出现具有不同的纹理。在纹理对比区域不同的纹理对应于不同的液晶分子。然而,所述分子是具有较好的取向有序的。而液晶材料可能不总是在液晶相(正如水可变成冰或水蒸汽)。 液晶可分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热致液晶是指由单一化合物或由少数化合物的均匀混合物形成的液晶。通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显现液晶相的物质。典型的长棒形热致液晶的分子量一般在200~500g/mol左右。溶致液晶:是一种包含溶剂化合物在内的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形成的液晶。是在溶液中溶质分子浓度处于一定范围内时出现液晶相。它的溶剂主要是水或其它极性分子液剂。这种液晶中引起分子排列长程有序的主要原因是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次要的。溶致液晶是一种包含溶剂化合物在内的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形成的液晶。
命名法
液晶系统的命名法,像其他任何一种现代语言一样,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活力的非系统语言。因此,自当前人所用的命名系统之后,人们对当前可被接受的术语进行了许多改变、新表示法有了引进、过时的表示法进行了删除。因为命名系统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对于所有的定义和与之相对应的记法是可以改变的。尽管如此,在一些地区,除了未被(科学院)认可的表示法,命名这一话题已经自然而然的被国际所接受,而在其他的研究依然是非常活跃的地区,表示法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然而, 国际液晶协会(ILCS)和国际理论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成员正尝试着为液晶创造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命名系统。这种描述和见解与ILCS和IUPAC的提议想一致。 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早期,随着Friedel对向列相和近晶相(smectic phases)的命名,液晶的表示法才真正的开始。实际上,在1950——1960年,是各种各样的近晶相的存在这一事实,使得Sackmann和Demus提出这样一个方案:在近晶相液晶上面刻字。最初只有三种近晶相被定义:SmA、SmB和SmC,但随后很多新相就被很快发现了。这种概念是被Sackmann和Demus引进的,它依赖于中间相的热力学性质和相互混合的能力,因此,一个有着已知的中间相形态学标准材料,和一个未知相类型的材料的和混合性,就成为了相分类的标准。另一方面,不和混合性没有特殊的标准。因此,用Sackmann 和Demus的这种分类,所有的材料都应该被标准化。 简单地说,在表示法系统引进之后,G相和H相的记法变得相互交叉,困惑(后来被Hull 和Halle研究组的共同的协商而解决了)就产生了。此外,D相先被认为是一种近晶相介绍,后来被证明是立方晶系的;B相最初被分为两种:B相和正交B相,它们后来又被重命名为B相和G相;最初人们认为有两种E相,一个是单轴的,另一个是双轴的,后来都被定义为有双轴的;当然,也有存在多年的问题,比如,是否一个相是软相的还是一个真正的近晶相。这些后面的争论最终为软晶的表示法做出来重大改变,Sm表示法逐渐消失,而B这种旧的表示法被用在近晶相和软液晶相。
物理特性
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液晶是一种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状态之间的中间物质。它兼有液体和晶体的某些特点,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性质。
分类
液晶种类很多,通常按液晶分子的中心桥键和环的特征进行分类。已合成了1万多种液晶材料,其中常用的液晶显示材料有上千种,主要有联苯液晶、苯基环己烷液晶及酯类液晶等。 按外因 因液晶产生之条件(状况)不同而被分为热致液晶(thermotropic LC)和溶致液晶(lyotropic LC),分别由加热、加入溶剂形成液晶热相致液晶相产生两种情形。液晶的光电效应受温度条件控制的液晶称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则受控于浓度条件。显示用液晶一般是低分子热致液晶。 热致液晶包括向列相、近晶相、胆甾相三种。 1. 近晶相液晶 近晶相液晶分子分层排列,根据层内分子排列的不同,又可细分为近晶相A近晶相B等多种。层内分子长轴互相平行,而且垂直于层面。分子质心在层内的位置无一定规律。这种排列称为取向有序,位置无序。近晶相液晶分子间的侧向相互作用强于层间相互作用,所以分子只能在本层内活动,而各层之间可以相互滑动。 2. 胆甾相液晶 胆甾相液晶是一种乳白色粘稠状液体,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液晶,其分子也是分层排列,逐层叠合。每层中分子长轴彼此平行,而且与层面平行。不同层中分子长轴方向不同,分子的长轴方向逐层依次向右或向左旋转过一个角度。从整体看,分子取向形成螺旋状,其螺距用p表示,约为0.3mm。 3. 向列相液晶 向列相液晶中,分子长轴互相平行,但不分层,而且分子质心位置是无规则的。 1922年,法国人弗里德(G. Friedel)仔细分析当时已知的液晶,把他们分为三类:向列型(nematic)、层列型(smectic)、胆固醇型(cholesteric)。名字的来源,前两者分别取自希腊文线状和清洁剂(肥皂);胆固醇型的名字有历史意义,如以近代分类法,它们属于向列型。其实弗里德对液晶一词不赞同,他认为“中间相”才是最合适的表达。
向列相(nematic)是最简单的液晶相,此类液晶的棒状分子之间只是互相平等排列。但它们的重心排列是无序的,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流动,很容易沿流动方向取向,并且互相穿越。因此,此类型液晶具有相当大的流动性。向列相液晶又分为单轴向列相液晶和双轴向列相液晶。 电场与磁场对液晶有巨大的影响力,向列型液晶相的介电性行为是各类光电应用的基础(用液晶材料制造以外加电场超作之显示器,在1970年代以后发展很快。因为它们有小容积、微量耗电、低操作电压、易设计多色面版等多项优点。不过因为它们不是发光型显示器,在暗处的清晰度、视角和环境温度限制,都不理想。无论如何,电视和电脑的屏幕以液晶材质制造,十分有利。大型屏幕在以往受制于高电压的需求,变压器的体积与重量不可言喻。其实,彩色投影电视系统,亦可利用手性向列型液晶去制造如偏光面版、滤片、光电调整器。
近晶相(smectic) 近晶型结构是所有液晶中具有最接近结晶结构的一类。这类液晶中,棒状分子依靠所含官能团提供的垂直于分子的长轴方向的强有力的相互作用,互相平等排列成层状结构,分子的长轴垂直于层片平面。在层内,分子排列保持着大量二维固体有序性,但是这些层片又不是严格刚性的,分子可以在本层内活动,但不能来往于各层之间,结果这类柔性的二维分子薄片之间可以相互滑动,而垂直于层片方向的流动则要困难。因此,近晶型液晶一般在各个方向都是非常粘滞的。例如:对氧化偶氮苯甲醚:CH3OC6H4(NO)=NC6H4OCH3 胆甾相(cholesteric)由于首先在胆甾醇的酯和卤化物的液晶中观察到,故得其名。在这类液晶中,长形分子是扁平的,依靠端基的相互作用,彼此平等排列成层状,但是他们的长轴是在层片平面上的,层内分子与向列型相似,而相邻两层间,分子长轴的取向,由于伸出层片平面外的光学活性基团的作用,依次规则地扭转一定角度,层层累加而形成螺旋面结构。取向方向经历360°变化的距离称作螺矩。 胆甾相最明显的特征是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它具有极强的旋光性、明显的圆二色性和对波长的选择性反射,后者使它在肉眼下即能显现色彩。液晶显示器件应用的主要是其旋光性。 例如:苯甲酸胆甾酶酯:C6H5COOC27H45 溶致型液晶 溶致液晶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形成的液晶,其中一种是水或其它的极性溶剂。这是将一种溶质溶于一种溶剂而形成的液晶态物质。典型的溶质部分是由一个具有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的双亲分子构成的。如十二烷基磺酸钠或脂肪酸钠肥皂等碱金属脂肪盐类等。它的溶剂是水,当这些溶质溶于水后,在不同的浓度下,由于双亲分子亲水、疏水基团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核心相(middle)和层相(lamella),核心相为球形或柱形。层相则由与近晶相相似的层式排布构成。 溶致液晶中的长棒状溶质分子一般要比构成热致液晶的长棒状分子大得多,分子轴比约在15左右。最常见的有肥皂水,洗衣粉溶液,表面活化剂溶液等。溶质与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次要的。 由于分子的有序排布必然给这种溶液带来某种晶体的特性。例如光学的异向性,电学的异向性,以至于亲合力的异向性。例如肥皂泡表面的彩虹及洗涤作用就是这种异向性的体现。 溶致液晶不同于热致液晶。它们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界、生物体内,并被不知不觉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肥皂洗涤剂等。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仿生学领域都深受注目。这是因为很多生物膜、生物体,如神经、血液、生物膜等生命物质与生命过程中的新陈代谢、消化吸收、知觉、信息传递等生命现象都与溶致液晶态物质及性能有关。因此在生物工程、生命、医疗卫生和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溶致液晶科学的研究都倍受重视。 溶致性液晶生成的例子,是肥皂水。在高浓度时,肥皂分子呈层列性,层间是水分子。浓度稍低,组合又不同。 按致晶单元与高分子的连接方式 分为主链型液晶、侧链型液晶、树枝状液晶、复合型液晶和嵌段型液晶。 按液晶基元排列方向 分为单畴型和多畴型液晶。 按形成高分子液晶的单体结构 分为两亲型和非两亲型。 分子排列 依其分子排列方式,分为向列型(Nematic)、距列型 (Smectic)、胆固醇型(Cholesteric)、圆盘型(Disotic) 向列型液晶材料(Nematic) 自1998年开始主要集中于主动式矩阵驱动的液晶平面显示器(AM-LCD)的开发,在AM-LCD用的液晶化合物中,其要求的特性有高的比电阻、低的粘度、正的铁电率异方向性、高的化学和光化学的安定性,符合这些特性的材料以氟系化合物为主。液晶化合物之分子长轴方向的氟数增加时,则其非子长轴方向的双极子动量变低。液晶铁电异方向性的增加,可经由核心部结构内之极性基的导入结合,以达到其粘度将降低的,但是当逆向导入时则其液晶的铁电异方向性变小。[1]
液晶分子的排列,后果之一是呈现有选择性的光散射。因排列可以受外力影响,液晶材料制造器件潜力很大。范围于两片玻璃板之间的手性向列型液晶,经过一定手续处理,就可形成不同的纹理。 距列型材料(Smectic) 可分为铁电性液晶和反铁电性液晶 铁电性液晶(FLC)是由Meyer于1974年发现的,然后于1979年发表表面安定化铁电性液晶平面显示器,铁电性液晶是以简单矩阵式驱动的并期待具有高响应、高解析度和大画面的应用。Meyer认为要获得铁电性液晶的条件,有分子长轴和垂直方向应有永久偶极矩、无消旋体、具有向列型液晶C相。铁电性液晶在电场施加时,其响应时间与铁电性液晶的自发极化成反比,与粘性系数成正比。要获得较高的响应速度,自发极化要大、粘性系数要小。自发行极化的改善对策,是在对掌性或光学活性结构中心倒入大的永久双偶极矩、对掌性中心置于核心结构附近,以及复数的对掌性中心导入等设计理念,大的自发极化值之达成,可经由非对称性碳原子和永久偶极矩(Permant Dipole Moment)。 反铁电性液晶(AFLC)是在电场的驱动下,由反铁电性液晶转换成铁电性液晶的一种物理现像。并与非对称性*在低分子液晶的AFLC中,核心构造的苯环和共轭之苯基结合碳原子邻接者,在非对称性中心将CH3基结合的状况,要比将CF3基结合来的有安定的反铁电性,另外在高分子液晶得AFLC中,核心构造的部份连接奇数的碳碳链,也可以获得反铁电性的配列。 胆固醇液晶(Cholesteric) 不具有液晶性,但是当其氢氧基被卤素取代成卤素化合物,以及和碳酸或脂肪酸产生酯化反应之胆固醇衍生。胆固醇液晶材料具有特殊螺旋结构,而引发选择性光散射、旋光性和圆偏光双色性,可以利用胆固醇型液晶材料的外加电压、气体吸附和温度等因素而引发色彩的变化。 类固醇型液晶,因螺旋结构而对光有选择性反射,利用白光中的圆偏光,最简单的是根据变色原理制成的温度计(鱼缸中常看到的温度计)。在医疗上,皮肤癌和乳癌之侦测也可在可疑部位涂上类固醇液晶,然后与正常皮肤显色比对(因为癌细胞代谢速度比一般细胞快,所以温度会比一般细胞高些)。 碟型液晶(discotic) 碟型液晶发现1970年代,是具有高对称性原状分子重叠组成之向列型或柱行系统。 分子量 依分子量来分,有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在高分子的液晶有主链型和侧链型。 依温度的因素,有互变转换型(Enantiotropic)、单变转换型(Monotropic)。 重现性液晶(recentrant LC) 其实一种物质可以具有多种液晶相。又有人发现,把两种液晶混合物加热,得到等向性液体后再冷却,可以观察到次第为向列型、层列型液晶。这种相变化的物质,称为重现性液晶(recentrant LC)。 稳定液晶相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因分子集结密度高,斥力异向性影响较大,但吸引力则是维持高密度,使集体达到液晶状态之力量,斥力和吸引力相互制衡十分重要。又如分子有极性基团时,偶极相互作用成为重要吸引力。 [2]
研究方法
偏光显微镜 利用液晶态的光学双折射现象,在带有控温热台的偏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液晶物质的织构,测定转变温度。所谓织构,一般指液晶薄膜(厚度约10-100微米)在光学显微镜,特别是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用平行光系统所观察到的图像,包括消光点或者其他形式的消光结构乃至颜色的差异等。 热分析 热分析研究液晶态的原来在于用DSC或者DTA直接测定液晶相变时的热效应及其转变温度。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液晶形态,并且少量杂质也会出现吸热峰或者放热峰,影响液晶态的准确判断。 除此之外还有,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流变学和流变光学等手段。,人们把液晶片挂在墙上,一旦有微量毒气逸出,液晶变色了,就提醒人们赶紧去检查、补漏。
影响因素
1.外加场对液晶的影响 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使用液晶进行多样化的应用是因为外电场的干扰会导致液晶体系显微性质有意义的改变。电场和磁场都可以用来诱导这些变化。外加场的大小和它的变化速度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特质在它在工业处理的应用上。特殊的表面处理在可以被用于液晶器件从而使液晶具有特定的取向。 分子的电子性质导致液晶具有沿着外加场取向的能力。永久电偶极导致当分子一端有净正电荷时,它的另外一端会出现净负电荷。在给液晶加上外电场时,偶极分子会趋向于沿电场方向取向。即使一个分子它并没有形成永久电偶极,它仍然会受到电场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外加场会使分子中的电子与质子发生轻微的重排,这是带电质子被激发的结果,虽然不像永久偶极子的效果那么强,但是分子沿外加场的取向仍会发生。 磁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与电场类似,因为磁场是由移动的电荷产生的,而永久磁偶极是由围绕原子运动的电子产生的。当液晶被加上一个磁场,分子会趋向于顺着场的方向排列或沿反方向排列。 2.表面处理对液晶的影响 没有外加场的作用,液晶分子会沿任何方向取向。无论如何,通过对系统引入一个外部的作用而使分子产生特定的取向是可能的。例如,当一个薄的聚合物涂层(通常为聚酰亚胺)铺展在玻璃基上并用布沿一个方向摩擦它时,液晶分子会沿摩擦方向排列。对于这种现象,可以为人所接受的机理是人们相信液晶层会在部分的排列一致的高分子链上的聚酰亚胺层表面附近进行取向附生。 3.手性对液晶的影响 手性液晶分子通常会产生手性液晶相。这意味着液晶分子具有一定的不对称性,如产生一个立构中心。这种性质有个附加条件,就是体系不能是外消旋的(左,右手性分子的混合将会抵消手性的影响)。然而,由于液晶取向的协同性,将少数量的手性掺杂剂加入非手性中间相中,将会使液晶分子都呈现手性。 手征相分子通常会螺旋性的旋转。如果旋转的螺距与可见光的波长类似,我们将观测到光波干涉效应。液晶手征相的手性旋转使体系发出向左或向右的不同的圆偏振光。这种材料能被用于制作偏振滤射片。
工作原理
蓝相液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Kerr效应。将蓝相液晶置于两平行电极板之间就构成一个Kerr盒,外加电场通过平行电极板作用在蓝相液晶上,在外电场作用下,蓝相液晶就变为光学上的单轴晶体,其光轴方向与电场方向平行。当线偏振光以垂直于电场的方向通过蓝相液晶时,将分解为两束线偏振光,一束的光矢量沿着电场方向,另一束的光矢量与电场垂直。 它们的折射率分别称为正常折射率n0 与反常折射率ne。蓝相液晶是正或负双折射物质,取决于ne- n0值的为正或负。 · 但是Kerr 盒的结构是不适用于显示器的,因为按标准Kerr 盒结构,电压是加在两平行电极板之间,即电场是垂直于电极板的,入射光要与电场垂直必须从两平行电极板之间入射。作为显示器,入射光是垂直于两平行透明电极板入射的,要产生与入射光垂直的电场,只能将平行电极制作在下透明电极板上。为了增强电场,每组两平行电极必须很靠近,即做成如共平面开关结构液晶盒中的交叉指电极结构。 在液晶盒上、下各置一片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当液晶盒上无电场时,蓝相液晶的表现如同一个各向同性介质,与上偏振片偏振方向相同的入射偏振光透不过液晶盒,呈现一个黑背景;当液晶盒上加有电场时,蓝相液晶的表现如同一个具有双折射特性的单轴晶体,其Δn 随外加电场的平方而增加,透过的光强度也随之增加,达到利用蓝相液晶的Kerr效应,用外电场实现调光的目的。
注意事项
液晶在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后才能灌注使用,添加固体手性剂的液晶,要加热到摄氏六十度,再快速冷却到室温并充分搅拌。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静置时间过长。特别是低阀值电压液晶,由于低阈值电压液晶具有这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使用这些液晶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液晶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调配好的液晶应立即投入生产使用,尽量缩短静置存放时间,避免层析现象产生。 2.调配好的液晶要加盖遮光存入,并且尽量在一个班次(八小时)内使用完,用不完的液晶需要回收搅拌后重测电压再用。一般随着时间延长,驱动电压会增加。 3.液晶从原厂瓶取用后,原厂瓶要及时封盖遮光保存,减少敞开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一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会增大液晶的漏电流。 4.灌低阈值电压的液晶显示片空盒最好是流存生产时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的空盒,灌液作业时一般使用比较低的灌注速度。 5.低阈值电压液晶在封口时一定要加盖合适的遮光罩,并且在整个灌液晶期间除了封口胶固化期间外,要尽量远离紫外线源。否则会在靠近紫外线的地方出现错向和阀值电压增大的现象。 6.液晶是有机高分子物质,很容易在各种溶剂中溶解或与其它化学品产生反应,液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所以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要尽量远离其它化学品。
用途
液晶是在自然界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新奇的中间态,并由此引发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不同的物质组成。以前,人们熟知的是物质存在有3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固态又可以分为晶态和非晶态。在晶态固体中分子具有取向有序性和位置有序性,即所谓的长程有序。当然这些分子在平衡位置会发生少许振动,但平均说来,它们一直保持这种高度有序的排列状态。这样使得单个分子间的作用力叠加在一起,需要很大的外力才能破坏固体的这种有序结构,所以固体是坚硬的,具有一定的形状.很难形变。当一品态固体被加热时,一般说来,在熔点处它将转变成各向同性的液体。这各向同性的液体不具有分子排列的长程有序。也就是说,分子不占据确定的位置,也不以特殊方式取向。液体没有固定形状,通常取容器的形状,具有流动性。但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还相当强.使得分子彼此间保持有一个特定的距离,所以液体具有恒定的密度,难于压缩。在更高的温度下,物质通常呈现气态。这时分子排列的有序性更小于液态。分子间作用更小,分子取杂乱无章的运动,使它们最终扩散到整个容器。所以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恒定密度,易于压缩。
液晶应用历史
1972年Gruen Teletime,第一支使用液晶显示器的手表。 1973年Sharp EL-805,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器的计算器。1973年日本的声宝公司首次将液晶它运用于制作电子计算器的数字显示。液晶是笔记本电脑和掌上计算机的主要显示设备,在投影机中,它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981年EPSON HX-20,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器的便携式计算机。 1989年NEC UltraLite,第一台笔记本计算机。
优点
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由于这些优点。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液晶屏前后的偏光片会阻挡特定方向的光线,从而产生颜色深浅的差异,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主要应用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它的干涉、散射、衍射、旋光、吸收等受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 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指示温度、报警毒气等。例如,液晶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使颜色从红变绿、蓝。这样可以指示出某个实验中的温度。液晶遇上氯化氢、氢氰酸之类的有毒气体,也会变色。 液晶在液晶显示器的广泛使用,依赖于电场的存在或不存在一定的液晶物质的光学性质。在一个典型的装置,液晶层(通常为10μ米厚)坐在两个偏振器,穿过(面向另一个在90°)。液晶取向的选择是如此的放松阶段是一个扭曲的人(见扭曲向列场效应)。这种扭曲的相位调整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使其传输通过第二偏振器(和反射回观察者如果提供反射镜)。该装置的透明从而出现。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层,长分子轴往往对齐平行于电场从而逐步解开在液晶层的中心。在这种状态下,液晶分子不调整光线,使光的偏振在第一偏振器在第二偏振片吸收,和设备失去透明度随电压。这样,电场可以用来指挥使透明或不透明之间的像素开关。彩色液晶显示系统使用相同的技术,用于生成红色,绿色和蓝色像素的彩色滤光片。类似的原理可以用来做其他的液晶光学器件。 液晶可调谐滤波器作为电光器件,例如,在高光谱成像。 手性液晶的螺距与热温度强烈变化可作为粗液晶温度计,因为该材料的颜色会随着间距的改变。液晶色彩过渡是用于许多水族馆和游泳池的温度计以及婴儿或沐浴温度计。其他液晶材料改变颜色当拉伸或强调。因此,液晶片通常用于工业寻找热点,地图的热流量,测量应力分布模式,等等。在流体形成液晶是用来检测电产生的热点在半导体行业的失效分析。 液晶激光器使用液晶在激光介质中的一个而不是外部的镜子分布反馈机制。在光子带隙由液晶周期介电结构创造了发射了低门槛高输出装置提供稳定的单色发射。 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表和卷可作为粘合剂可用于电透明并提供隐私不透明之间切换的智能膜。 许多常见的液体,如肥皂水,其实液晶形式多种液晶相取决于其在水中的浓度。 液晶显示器(LCD)的生产建立在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的基础之上。向列相液晶被设计成在分子结构的末端具有两种正好相反的组分以产生很强的正各向介电异性,结构被设计成线性体。相似地,液晶电视利用共面转换模式及广泛的视角,同时利用了具有正各向介电异性的线性体液晶结构。相反地,与之竞争的液晶电视技术则给予使用垂直取向的向列相液晶,并具有负各向介电异性。 液晶显示器(LCD)在近几年经历了一系列的创新。例如发光二极管(LE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背景光源,因为LED与普通的荧光灯相比性能有所提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而且最主要的是LED比荧光灯消耗的能量少。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CD)的滤色镜会浪费一半以上的光能,LED通过产生色帧(FSC)顺序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FSC带来的利益将会是巨大的,这项技术造成的能量损耗水平比其他任何显示器都低;简单,环保,由于消除了滤色镜,造价也更便宜;设备能再更低的温度下使用,消除了动态模糊,高亮显示,真实的3D显示的可能性以及在高分辨率多屏幕反映方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