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瑪旁雍錯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瑪旁雍錯湖(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城東35公里、崗仁波齊峰之南。瑪旁雍錯最早名為「瑪垂」,或「瑪垂錯」,是雍仲本教中廣財龍王的名字。佛教經典說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龍王,起初他們總是興風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大師顯神通,收服了四大龍王,使他們皈依佛法,逐漸成為藏傳佛教的四大護法神。從此「瑪垂錯」也易名為「瑪旁雍錯」,有時寫作「瑪法木錯」,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


據說瑪旁雍措是最聖潔的湖,是勝樂大尊賜與人間的甘露,聖水可以清洗人心靈中的煩惱和孽障。其周圍自然風景非常美麗,自古以來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聖地「世界中心」,是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稱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亞洲四大河流的發源地。[1]

傳說

在西藏,早期的苯教徒稱它為「瑪垂措」,傳說湖底聚集了眾多的珍寶,於是以龍王之名「瑪垂」命名。瑪旁雍錯湖得名於11世紀在此湖畔進行的一場宗教大戰,它在藏語中意為「永恆不敗之湖」。曲尼多吉所著《瑪旁雍錯概說》中是這樣介紹湖的形成的:瑪旁雍錯誕生之前,曾有一位菩薩心腸的國王木崩,在去往叢林的路上看到樂人們生老病死的苦狀,便求教於其師:這些痛苦應屬賢明君子嗎?答道:應屬於所有芸芸眾生。國王便請教解除痛苦之法。答道:惟有布施。於是國王令人修了許多房子並邀請樂所有貧苦受難者為他們提供為期12年的溫飽。隨着燒飯的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陰便成就了一個湖泊。沿湖而建的佛寺甚多,現存8座。


大藏經,俱舍論》中記載,印度往北過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經中說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岡仁波切,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聖湖之母瑪旁雍錯湖。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瑪旁雍錯」--「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藏語裡「瑪旁」就是不敗,無不勝的意思。

崗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湖被譽為神山、聖湖的教派有:佛教、印度教、耆教苯教

有的藏文史料認為此湖即漢族神話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瑤池,湖水是"聖水",佛經謂"破壞與再生神"濕婆與其妻雪山神女常於此湖浴水嬉戲。梵語稱此湖為瑪那薩羅沃。阿里地區旅遊部門在神山聖湖周圍接待朝聖者和遊客分別設有三個營地。

早期的苯教教徒稱它為「瑪垂錯」,傳說湖的四邊有四個洗浴門,東為蓮花門。西為去污門,北為信仰門,南為香甜門,朝聖者繞湖一周到每個門洗浴,便能消除各種罪過。又傳說湖底聚集了眾多的珍寶。如能捕得一條魚、揀到一粒石子、或拾到湖中鷗鳥的一根羽毛,將一生生活美滿。另外時常有人取下身上的金銀首飾,念念有詞地拋入湖中,以示虔誠。公元11世紀,佛教在與苯教的鬥爭中占上風後,便把已經沿用了很多世紀的「瑪垂錯」佛教化為「瑪旁雍錯」,即「永恆不敗之碧玉湖」。湖水源於岡底斯山的冰雪。相傳「聖湖」的水能 洗掉人們心靈上的「五毒」(貪、嗔、痴、怠、嫉),在湖口沐浴淨身,靈魂得以洗禮,肌膚得以潔淨。


古印度和佛教的宇宙觀認為,四條流過印度大陸的河流發源於瑪旁雍錯湖,分別是Indus,Ganges,Sutlej和Brahmaputra,實際上只有Sutlej的源頭是瑪旁雍錯湖,不過其它河的源頭也在附近。


佛教徒認為,瑪旁雍錯湖是最聖潔的湖,是勝樂大尊賜予人間的甘露,聖水可以清洗人心靈中的煩惱和孽障。她是佛教,印度教,苯教所有聖地中最古老,最神聖的地方,她是心靈中盡善盡美的湖,她是這個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眾神的香格里拉。萬物之極樂世界。


在印度的神話中,瑪旁雍錯湖是大神Brahma用意念形成的,因為他的兒子在神山苦行後需要一個地方洗澡。因此印度教徒通常都會在轉湖途中到湖中洗浴,而藏民一般只是步行或磕長頭轉,並不下水。至於旅行者,雖然在最溫暖的時候湖水也很冷,而且湖邊的風很大,但還是有很多人想藉此洗清一生的風霜和內心的不安。


很多書籍和經典描寫瑪旁雍錯湖的水「像珍珠一樣」,喝了以後能洗脫「百世罪孽」,幾乎所有的藏族老百姓也會稱讚瑪旁雍錯湖的水「很甜」。

從古至今,當人們提到崗底斯山時,自然不會忘記位於其腳下的瑪旁雍錯湖那誘人的傳說,以及與之密不可分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因為,作為歷史和文化意義上的崗底斯山,實際上不能排除包括瑪旁雍錯湖在內的周圍其它的景觀,它們應該成為崗底斯這座「文化山」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在與崗底斯山息息相關的歷史背後,它還有它自己獨立而神秘的文化現象。

無獨有偶,在崗底斯山除了瑪旁雍錯湖外,還有一面小湖,那就是楞伽湖。與瑪旁雍錯湖相比,在歷史上位於瑪旁雍錯湖西面的楞伽湖則一直較受冷落,也不為一般人所知。這可能有諸多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原因是,人們認為它是羅剎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羅摩衍那的故事》中誘拐美女斯達的九頭羅剎王就住在這裡。


儘管看上去它與瑪旁雍錯湖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但一些旅遊者聲稱他們在此湖邊遇到一引起不吉利的徵兆。湖邊除了有座叫蔡切的寺廟常有旅遊者前去觀光、朝拜外,沒有轉經的道路。另外一個原因是,此湖周圍沒有溫泉可以沐浴。在冬季湖周圍氣候寒冷,景色荒涼,僅就面積而言,楞伽湖也比瑪旁雍錯湖小,只有70平方公里。同時楞伽湖形狀不美。它唯一的一個優勢是湖中有兩個島嶼。這兩個島嶼中,一個叫拉覺托,是野鳥的棲息地。另一個叫托布色瑪。據說本世紀初曾有一位來自康區的佛僧在此獨身一人隱閉修持達七年之久。

佛教徒還認為,瑪旁雍錯湖和楞伽湖分別代表光明(或陽性)和黑暗(或陰性)。但他們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通過 一條湖底的河道相互溝通的。相傳,曾經在瑪旁雍錯湖中有兩條金魚,有一次它們之間發生了衝突,進行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其中的一條金魚招架不住便鑿開了一條河道流到楞伽湖中。人們認為兩湖之間的相互流通是件吉祥之事,如果河道乾涸,兩湖之間中斷來往會引起人間的災禍。

湖的特點

中國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泊。藏語意為「不敗、勝利」,有「神湖」之稱。位於岡底斯山主峰──岡仁波齊峰和喜馬拉雅山納木那尼峰之間,西藏自治區普蘭縣內。。曾與拉昂錯(鬼湖)相通,後由洪積,冰水堆積物堵塞而演化為內流湖。湖泊呈「鴨梨」形,北寬南窄,長軸方向長26公里,短軸長21公里。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81.8米,面積412平方公里。


湖水碧透清澈,透明度14米。湖水礦化度400毫克/升,屬淡水湖,含有硼、鋰、氟等微量元素。以融水、雨水補給為主,也有部分泉水補給。湖岸線平直,周長83公里,岸線發展係數1.15。東岸和東南岸階地發育。湖泊周圍多溫泉。在洪積平原和山麓洪積扇上,為以沙生針茅為主並混生有羽狀針茅紫花針茅的荒漠草原;湖濱階地上發育了以華扁穗草、細葉西伯利亞蓼、藏北蒿草、青藏苔草等組成的沼生植被沼澤化草甸。湖區以牧為主,湖中產瑪法木尻魚裸鯉

瑪旁雍錯湖是中國目前實測透明度最大的湖。圍繞瑪旁雍錯湖有8個寺廟,正好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東有直貢派的色瓦龍寺,東南有薩迦派的聶過寺,南有格魯派的楚古寺,西南有不丹噶舉派的果足寺,西北是以五百羅漢修行的山洞為基礎建立的迦吉寺,西有齊悟寺,北有不丹噶舉派的朗那寺, 東北有格魯派的本日寺

瑪旁雍錯湖的旁邊有一個鬼湖,藏語叫「拉昂錯」,意為「有毒的黑湖」。瑪旁雍錯湖是淡水湖,而拉昂錯是鹹水湖。

瑪旁雍錯湖佛教稱「聖湖」。每到夏秋季佛教徒扶老攜幼來此「朝聖」,在「聖水」里「沐浴淨身」以「延年益壽」。

瑪旁雍錯湖有「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譽,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為「西天瑤池」的地方。[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