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生針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生針茅(學名:Stipa glareosa P.A. Smirn.)是禾本科、針茅屬多年生密叢草本。鬚根粗韌,外具砂套。稈粗糙,高可達25厘米,基部宿存枯死葉鞘。葉鞘具密毛;基生與稈生葉舌短而鈍圓,葉片縱卷如針,圓錐花序常包藏於頂生葉鞘內,分枝簡短,穎尖披針形,先端細絲狀,外稃背部的毛呈條狀,基盤尖銳,密被柔毛,內稃與外稃近等長,5-10月開花結果。

沙生針茅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西藏青海陝西河北等省區。波羅的海、帕米爾、西伯利亞蒙古也有分布。多生於海拔630-5150米的石質山坡、丘間窪地、戈壁沙灘及河灘礫石地上。

沙生針茅營養價值高,是一種催肥的優良牧草,唯分布零散,數量不多,產量不高。

沙生針茅形態特徵

沙生針茅多年生密叢草本。

鬚根粗韌,外具砂套。稈粗糙,高15-25厘米,具1-2節,基部宿存枯死葉鞘。葉鞘具密毛;基生與稈生葉舌短而鈍圓,長約1毫米,邊緣具長1-2毫米之纖毛;葉片縱卷如針,下面粗糙或具細微的柔毛,基生葉長為稈高2/3。

圓錐花序常包藏於頂生葉鞘內,長約10厘米,分枝簡短,僅具1小穗;穎尖披針形,先端細絲狀,基部具3-5脈,長2-3.5厘米;外稃長7-9毫米,背部的毛呈條狀,頂端關節處生1圈短毛,基盤尖銳,密被柔毛,芒一回膝曲扭轉,芒柱長1.5厘米,具長約2毫米之柔毛,芒針長3厘米,具長約4毫米之柔毛;內稃與外稃近等長,具1脈,背部稀具短柔毛。

沙生針茅生長環境

沙生針茅在長期適應乾旱、沙埋等環境脅迫演替過程中逐步對荒漠區沙地等生境產生較強的適應性,演替成為沙地植物群落的優勢種。

沙生針茅適生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10℃的生物學活動積溫2200-3000℃。在中國,沙生針茅主要生長在內蒙古高原西部和東阿拉善一西鄂爾多斯高原的沙質、砂礫質棕鈣土地帶(海拔1100-1300米),此外,在荒漠地帶沿着乾燥山坡,沙生針茅可上升到海拔3700-3900米的高山,形成山地草原的一個組成成分,因此沙生針茅在狼山,賀蘭山、龍首山、馬鬃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植被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沙生針茅在荒漠地帶的淺覆沙窪地及溝谷等局部生境中亦有零星片段出現。沙生針茅草地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灌叢化特點。灌木的主要代表為中間錦雞兒、矮錦雞兒和狹葉錦雞兒等,植叢分布均勻,長勢旺盛,這顯然是與沙質土壤中生理有效水分含量較高保持着一定的聯繫。禾草層片中除以沙生針茅為建群種外,穩定的亞優勢種成分為石生釗茅和無芒隱子草。半灌木層片也比較發達,常見的代表植物有女蒿、蓍狀亞菊、冷蒿、旱蒿等。常見的雜類草有草芸香、戈壁天冬、叉枝鴉蔥、兔唇花、燥原薺、乳白花黃芪、彭氏鳶尾等等。草地的產草量約為10-20千克/畝,其中禾草占50%,雜類草占20%,小半灌木占12-15%,灌木占15-18%。沙生針茅還常與小半灌木組成不同的草地類型。如沙生針茅+冷蒿草地、沙生針茅+旱蒿草地、沙生針茅+女蒿草地、沙生針茅+蓍狀亞菊草地、沙生針茅+刺葉柄棘豆草地(見於沙質地上)、沙生針茅+木紫菀草地((干河床兩側的礫質沙地上)等等。

沙生針茅草地的土壤沙性大,質地疏鬆,結構很不緊實,不宜過牧。必須重視這類草地的合理利用,以免引起土壤侵蝕和沙化。[1]

沙生針茅分布範圍

沙生針茅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西藏、青海、陝西、河北等省區。波羅的海、帕米爾西伯利亞蒙古也有分布。

沙生針茅生長習性

沙生針茅一般4月初返青,5月下旬到6月上旬開花,6月中、下旬種子成熟。早年不抽莖結實。沙生針茅對乾旱氣候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其分布區濕潤係數為0.13-0.3。花果期5-10月。

沙生針茅主要價值

沙生針茅為優等飼用植物。各種牲畜均喜食,穎果無危害。萌發早,特別是冬季枯草能完整的保存,有抓膘(早春)和保膘(冬季)作用。沙生針茅植叢低矮,最適於牧羊,但具灌叢的沙生針茅草地則適於牧駝。沙生針茅牧草產量雖低,但營養含量豐富,含有較高的粗蛋白質和粗脂肪。沙生針茅草地是荒漠草原地帶優質上等草地之一。[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