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琉球群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琉球群島風光

琉球群島,又稱琉球列島(英語: Ryukyu Islands),(日語:琉球列岛りゅうきゅうれっとう Ryūkyū rettō */?[1]南西諸島南西诸岛なんせいしょとう Nansei shotō ?[2][1][3][4],是太平洋西部的一系列島嶼群,位於台灣島九州島之間[5][6][7],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以上合稱薩南群島)、沖繩群島先島群島(包含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尖閣群島(※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該島嶼在日本和中國之間存在爭議,目前由日本實際管轄中。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皆主張對其擁有主權)、大東群島群島,居住人口以世居於此的琉球族為主。

現今為日本領土[8][9][10],當中薩南群島屬鹿兒島縣管轄,其餘隸屬沖繩縣

琉球群島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來成為東北亞東南亞鄰近國家的貿易樞杻。其歷史上曾建有琉球國等國家,與中國明朝清朝及古代日本均有朝貢關係

原圖鏈接琉球群島

17世紀末期,琉球國被位於日本九州南部的薩摩藩侵略,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日本明治維新之後,1871年將琉球國編為令制國,次年改設琉球藩,正式納入日本版圖。

1879年,日本廢除琉球藩,在奄美群島除外的琉球群島島群設置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則另劃歸鹿兒島縣。太平洋戰爭期間,琉球群島成為唯一被盟軍攻佔的日本領土,戰後被美國接管,後來在1953年與1972年分階段交還日本治理,但美國仍保留部分地區之行政權[11]

1972年5月15日,日本重新恢復對琉球群島的治權。

原圖鏈接琉球群島地圖

名稱

由於位於日本本土的西南方,日本將琉球群島稱為「南西諸島[1][3][4],這與中文環境及國際稱呼的習慣不同。南西諸島一名是由舊日本海軍水路部水路部 (日本海军)在1887年命名的,並於隔年發行的海圖《石垣泊地 日本・南西諸島・石垣島》[12]首次記載於文字紀錄上[13][14]。值得注意的是,「南西諸島」僅為日本政府使用的行政名稱,並非地理學地球科學的專門用語,在地球科學、生態學和考古學領域則使用「琉球弧」名稱。

由於歷史上,日本先於17世紀從琉球國取得奄美群島並併入薩摩藩廢藩置縣後納入鹿兒島縣管轄),19世紀再併吞琉球國全域,取得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並設置為琉球藩(之後改設置沖繩縣),因此如今整個琉球群島在日本又可劃分為「薩南諸島」(意為薩摩國之南的諸多島嶼)[15]、「琉球諸島」(意為屬琉球國的諸多島嶼)[16]、「大東諸島」等三大島群。詳細的島群劃分如下表所示:

琉球群島 / 南西諸島 構成之島嶼群[14] 所屬行政區劃
薩南諸島 大隅諸島 鹿兒島縣
吐噶喇列島
奄美群島2
琉球諸島 沖繩諸島 沖繩島久米島硫磺鳥島等) 沖繩縣
慶良間列島
先島諸島 宮古列島
八重山列島
尖閣諸島4
大東諸島
  • 注1:本列表使用日本政府採用的地名,並以國土地理院採用的地名為準。
  • 注2:奄美群島為日本政府在2010年同意採用的正式地名。[17]
  • 注3:標示斜體者為日本政府尚未統一用法的地名。
  • 注4:尖閣諸島即中國所稱的「zh-cn: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zh-tw:钓鱼台列屿; zh-hk:钓鱼台及其附属岛屿; zh-sg: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而英語少量媒體則同時使用兩者(Senkaku Islands/Diaoyu Islands)。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與日本皆主張擁有其主權[18]
  • 原圖鏈接琉球群島

    日文的「諸島」相當於中文的「群島」之意,至於日文的「南西諸島」為中文的「琉球群島」,故日文的「琉球諸島」中文亦可稱「琉球群島」,不同的是後者是狹義範圍、也就是僅沖繩縣所轄的範圍。此外,曾為琉球國立國領土的奄美諸島、沖繩諸島、宮古列島與八重山列島(以上即為琉球國最盛時期領土),在日本又被總稱為「琉球列島」。因此,中文的「琉球群島」就可能會有三種大小範圍的指稱。

    主要島嶼

    琉球弧

    原圖鏈接琉球群島

    註:日本漢字名寫法與中文通用名稱略有不同。

    薩南諸島

    日語萨南诸岛;中文稱「薩南群島」)

    沖縄諸島

    日語冲縄诸岛;中文稱「沖繩群島」)

    先島諸島

    日語先岛诸岛;中文稱「先島群島」)

    大東諸島

    日語大东诸岛;中文稱「大東群島」)

    歷史

    原圖鏈接琉球古地圖

    琉球歷史

    獨立國家時期

    原圖鏈接琉球群島古國

    琉球國

    琉球群島在歷史上曾有琉球國等獨立之國家,古琉球國並與中國建立長久的朝貢關係,因水路之便而成為鄰近國家的貿易樞杻。

    1609年,琉球國被位於日本九州最南部的薩摩藩侵略[20],失去奄美群島之領土,琉球國也因此同時與中國(明朝清朝)及日本薩摩藩、江戶幕府有朝貢關係。琉球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東北亞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著稱,貿易發達[21][22],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琉球王國

    琉球群島上過去存在着琉球國,就在一百年前這個王國還有着自己的語言。中國明朝時曾封琉球島統治者為琉球王。因着水路之便,是鄰近國家的貿易樞紐。1609年遭日本侵略,1693年,薩摩藩逼迫割讓北部的奄美群島給予日本,從此日本展開了逐步吞併琉球國的計劃。1879年3月30日(光緒五年三月初八日)被日本滅亡, 1879年,琉球國被併入日本版圖,同年設沖繩縣。

    1945年日本戰敗,《波茨坦公告》第八條:「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琉球主權重歸中國。但當時鑑於國共內戰無暇顧及琉球,由美國暫行託管。1970年美日背着中國簽定《美日舊金山和約》,把琉球連同釣魚島的管理權轉給日本,這是非法的。

    琉球王國的都城為首里,在今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東郊。歷代琉球國王及王族居住和處理政務的首里城和其它琉球文化遺蹟在2000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原圖鏈接琉球文化中的明朝因素

    歷史上的琉球王國,位於中國大陸東方(中國台灣島的東北方)、日本九州島西南方的大海中,為一群島。同古代日本一樣,關於其國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求傳》。據1650年成書的該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一部國史《中山世鑒》稱:「蓋我朝開闢,天神阿摩美久築之。」「當初,未〔有〕琉球之名。數萬年後,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

    這就是說,中國隋朝時(581年~617年),該國始被稱為琉虬。《隋書》改為「琉求」。此後,《元史》又寫作「琉求」,有的書中又稱「留仇」,總之都是諧音,琉球一詞的原來發音來源於隋唐【或更早】時期的官方語言,即當今的客家話,意指在一張平面上大小不一的不均勻的分布着 一些東西,比如一張蠶種里琉琉球球分布着蠶卵,當時的朝代即於此來描述分布於大海之中的島嶼,因此而得名。

    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從此乃成為正式名稱。可見,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據《殊域周咨錄》載,該詔書說:「朕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蠻夷酋長稱臣入貢。惟爾琉球,在中國東南,遠據海外,未及報知。茲特遣使往諭,爾其知之。」這份詔書除了以華夏自居中央,使用了中國歷代皇帝習用的「蠻夷」之類詞以外,毫無威脅恐嚇的意思,是一種和平外交。因此,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立刻派遣王弟泰期,與楊載一同來中國,奉表稱臣。「由是,琉球始通中國,以開人文維新之基。」(見1725年琉球國用漢語自撰的第二部正史《中山世譜》)繼中山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繼於翌年向中國皇帝稱臣入貢。當時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戰。明太祖知悉後,又去詔云:「使者自海中歸,言琉球三示其歸慕中國之意。琉球人也與日本人做生意,但每逢中國冊封使到琉,必禁用假名、和歌、寬永通寶(日幣),改穿唐服。琉球還配合中國抗倭,《明史》就有記載,如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先是,倭寇自浙江敗還,抵琉球境。世子尚元遣兵邀擊,大殲之,獲中國被掠者六人,至是送還。」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推官袁可立曾奉命巡海琉球查案,救贖過琉球冤民,為感恩,琉球人為袁可立建廟塑像,敬若神明。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亡何,而琉球貢使至,稱數月前有飄舟墜此岸,出其人視之,則皆琉球也。眾咸謂公(袁可立)神明。」

    「公嘗查盤海上兵餉,…公疑,而代諸夷求緩死,權系縣獄。未幾,琉球貢使至,始知為本國良民,而以輸糧失風者也,悉縱之還。夷感其德,民服為神五載。」 (《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

    日本帝國時期

    琉球處分|琉球藩

    明治維新後,日本出兵占領琉球群島,於1872年強制「冊封」琉球國王為藩王(當時琉球國尚屬清日兩國的附屬國),設置琉球藩;1879年琉球藩被廢除,3月先編入鹿兒島縣,4月又改置沖繩縣,原琉球藩奄美群島除外的其餘島嶼群均納入沖繩縣管轄,奄美群島則分屬鹿兒島縣轄下。清政府雖對此於1877年至1880年提出交涉,但隨著清朝國勢的衰弱而無疾而終。這個琉球被日本合併的事件被稱為「琉球處分」。

    美國託管時期

    美國治理琉球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琉球群島為交戰雙方重要的軍事據點。1945年發生沖繩島戰役,美軍登陸沖繩本島,4月成立美國海軍政府,管轄的範圍包括奄美群島(1945年至1953年),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和八重山群島(1945年至1972年)。1946年7月轉為美國陸軍政府管轄,1950年12月改組為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USCAR, 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美國治理琉球時期,曾在琉球群島設立奄美群島政府、沖繩群島政府、宮古群島政府、八重山群島,後來1952年4月改為地方廳,由琉球群島美國民政府設立的琉球政府管轄。

    戰後,根據《波茨坦公告》第8條的補充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23][24],但未載明是哪些小島。

    回歸日本治理

    沖繩返還|琉球群島和小笠原群島政權移交

    1919年,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在組織人輯集清詩總集《晚晴簃詩匯》(1929年編成)時,仍將琉球詩人的詩作為「屬國」的作品收在最後一卷中。

    1925年,著名詩人聞一多發表《七子之歌》,將被帝國主義列強強占去的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九龍旅順大連七地,比作離開了母親懷抱的七個兒子,哭訴着被強盜欺侮蹂躪的痛苦。

    在「台灣」一節里他寫到了琉球: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

    我胸中還氤氳着鄭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

    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

    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代表同盟國的美國等48個國家(中華民國蘇聯未參與)在1951年與日本簽定《舊金山和約》,日本同意美國擁有對琉球群島的行政、立法、司法等權,美國則在1953年與1972年先後將奄美群島沖繩群島的管理權「移交日本」(日語:本土复帰),直至今日[25]。琉球群島目前分屬日本國的鹿兒島縣轄下與沖繩縣全縣:北部的奄美群島成為鹿兒島縣的一部分,而餘下的群島均隸屬於沖繩縣。

    原圖鏈接琉球獨立運動

    流球滅國一百二十年後,日本政府別出心裁地把2000年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放在沖繩召開。日本還特意新印了面值2000日元的紙幣,上面的圖影是當年琉球王國的遺蹟。真不知那些世界首富國家的首腦,坐在當年琉球國的土地上,會不會回想起歷史並不十分久遠的那一幕滅人國家社稷的暴行?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1609年,日本第一次侵犯琉球時,琉球反日誌士因反抗日軍被處下油鍋的慘刑。此後為獨立而犧牲流血的人也不在少數。從1879年到1945年,日本對琉球的血腥欺壓已使琉球人民極度反感。在二戰沖繩戰役中,琉球出身的3萬士兵在戰爭中遇難。而當在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宣言》歸還一切被占領土時,日本政府下達所謂「玉碎令」,要當地駐軍殺光琉球人。瘋狂屠殺導致琉球民眾26萬餘人遇難,屠殺規模之大,僅次於南京大屠殺

    日本從1879年到1945年對琉球的血腥欺壓本已使琉球人民極度反感。1945年4月,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宣言》歸還一切被占領土時,下達所謂「玉碎令」要當地駐軍殺光琉球人。以當年在「滿洲」實施「三光政策」而臭名昭着的琉球駐軍司令牛島滿,再次故伎重演,對琉球人民展開瘋狂的屠殺。據不完全統計,在美軍登上琉球前日軍共屠殺琉球民眾26萬餘人,屠殺規模之大,僅次於南京大屠殺。在這斑斑血跡尚未乾涸的27年後,日本侵略者又捲土重來。

    沖繩人作為琉球的後代,被捲入侵略戰爭是一種多重的不幸。太平洋戰爭末期,沖繩登陸戰爆發。一些日軍基層軍官眼見陣地不保,宣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逼迫百姓以村為單位「集團自決」。他們將平民趕入洞窟,提供手榴彈等武器,令其相互殘殺;在更慘烈的地方,無辜百姓連槍支彈藥都沒有,只能在威逼下用菜刀斧頭結束親人的性命:父親殺掉兒女,丈夫殺掉妻子,兒子殺掉母親……強迫民眾自殺後,不少軍人卻設法活了下來。

    這場屠殺具有更深刻的反人類性格,卻難以得到中國與朝鮮等國受害民眾的同情,因而在追究戰爭責任時,這一頁被匆匆翻過並深埋在記憶深處,一直無法安頓。沖繩雖為日本國的一部分,沖繩人卻難稱真正的「日本人」。沖繩民眾親眼目睹帝國最狼狽的醜態,真切感受到與日本和日本人的距離。戰敗初期一段時間內,沖繩民眾稱呼日本人時就常用「加帕尼」(Japanese音譯)一詞,這也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他們與日本的距離感。

    愛好和平的沖繩人,在屢被出賣的經歷中,也被裹入暴力這是他們最牴觸的東西。第一次「琉球處分」導致沖繩青年被迫充當日本侵略軍的炮灰。不認同日本的沖繩人,卻在被掠奪的狀態中,承擔着日本的戰爭責任。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作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唯一發生過本土戰役的區域,沖繩在戰爭後期就已被「丟卒保車」。

    文化

    在文化上,琉球人兼受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影響。然而,他們發展了本土的音樂特色,在沖繩還有本土的紡織工藝。

    御座樂,是歷史上伴隨着琉球入貢、慶賀、謝恩與中國冊封使團遣琉等政治互往活動的過程中,由中國傳播到琉球的音樂。後來變成了琉球王國的宮廷儀式音樂,因在室內坐着為王公貴族演奏,故名「御座樂」。它包括用樂器合奏的「樂」與加入歌唱的「唱曲」,作為琉球國王招待賓客的一種禮儀音樂,主要在款待中國冊封使、江戶朝貢等場合演奏。1879年,隨着廢藩置縣、琉球王朝的消亡,御座樂就此失傳,亦無樂譜存留。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於1945年3~6月在琉球群島對日軍實施的登陸戰役,美國占領了琉球群島,消滅了琉球群島上的日本侵略者。根據盟國分工,中國政府在國內戰場也正在狠狠打擊和殲滅最後瘋狂的日本侵略者以及遠征緬甸的日軍,收回琉球群島治權的任務,由美國盟軍代替中國完成。從1945年3月至1971年6月,這一段時間美國盟軍一直在履行義務,代替中國暫時管理義務,治理琉球群島。美國從來沒有過對琉球群島的主權爭奪的野心。

    大陸和台灣從1945年至1949年,一直還處於內戰狀態,海峽兩岸都無暇去向美國和日本收回琉球群島治權。

    1951年,美國在沒有得到中國的同意下,與日本簽訂所謂的《舊金山和約》,擅自將琉球群島治權交給日本,這是無效的。因為根據中英美三國《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據此說明所謂的《舊金山和約》是無效的!因為美國和日本都違反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隋唐宋元明清六朝,福建和廣東沿海的官軍商民人等,均已掌握福建至琉球和廣東至琉球,以及通往日本列島的航海針路、航行程次和海山島嶼之間的水道利弊(從明朝起更有衛所設防管轄)。

    自1372年起,琉球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明洪武帝派遣閩人三十六姓遷居琉球的久米村,此後,琉球開始接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古代琉球的官方語言皆用漢語寫成,對中國、朝鮮越南的官方文書亦使用漢語。在1879年琉球處分之前,琉球人的傳統服飾為琉裝,其外形與中國的漢服相似。作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琉球人亦尊崇儒學,尊敬孔子等儒家聖人。琉球亦先後湧現出向象賢(羽地按司朝秀)、蔡溫(具志頭親方文若)、程順則(名護親方寵文)等儒學大家。1718年,程順則在久米村設立了明倫堂;1798年,尚溫王又下令開辦國學和鄉學,極大地推動了琉球儒學的發展。

    古琉球最廣為人知的武術就是「手(ティー)」。「手」亦稱「唐手」或「唐手拳」,是現代空手道的原型。現今大部分學者認為,「手」是由中國武術在琉球發展而成的。中國武術由明朝的閩人三十六姓帶往琉球,結合了琉球當地一些格鬥技術,發展成琉球特有的武術手。後來手發展成了現代的空手道。向文琳(真壁朝顯)、佐久川寬賀、武成達(松村宗棍)等琉球武術家,其中有不少人曾拜中國武術家為師,有的甚至遠赴中國切磋武藝。

    琉球音樂也受到了一些中國音樂的影響,琉球人特有的樂器三線,其原形為中國的三弦

    與中國人一樣,古代琉球人會在大門口放置石敢當,於屋頂放置風獅爺。

    受日本文化的影響

    琉球群島靠近日本的九州,因此,琉球文化亦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深遠影響。琉球民間所流傳的歌謠,諸如琉歌和島唄,皆使用日本語平假名(夾雜有少量漢字)記載。第二尚氏王朝時期編撰而成的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中,收錄有大量使用平假名記載的琉歌。琉歌的音律為8、8、8、6,其結構與日本的和歌(5、7、5、7、7)相似。琉球歷史上亦湧現出了許多琉歌歌人,如伊世高(惣慶親雲上忠義)、向氏平敷屋裡之子朝敏、向受祐(玉城親方朝薰)、馬國器(與那原親方良矩)、向國珍(本部按司朝救)、向傑(東風平朝衛)[11]等人。另外,尚穆王時代的吉屋鶴(吉屋チル)、恩納なべ,並稱為琉歌的「女流雙璧」。不少琉歌歌人不僅擅長於創作琉歌,亦長於漢詩與和歌。

    由於琉球密邇日本,琉球的藝術和宗教信仰方面與日本頗為相似,尤其是在1609年島津侵入之後。琉球神道中的阿摩美久神降臨人間並統治世界,其後代(天孫氏)統治琉球。這與日本伊奘諾尊創立秋津島,其女天照大神的後代統治日本的神話相似。約在第一尚氏王朝尚金福王時期,琉球開始創立神社,祀日本天照大神、熊野權現、八幡大神以及琉球神道的諸神。1718年,向受祐(玉城親方朝薰)參照了日本傳統藝能的能劇、狂言等,創立了琉球特有的音樂劇組踴。

    琉球特有的文化

    琉球亦有許多異於中國和日本的文化。例如,琉球特有的「沖繩料理」等,以及酒類食品泡盛,在中國和日本本土皆無。琉球人盛行兩種墓葬,一種是龜甲墓,一種是破風墓。龜甲墓亦盛行於中國南方的浙江、福建、廣東一帶,而破風墓則是琉球特有的一種墓葬。琉球王家陵園玉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破風墓。

    古代琉球人盛行一種叫風葬的習俗。人死後,將其屍體置於洞窟中風化,直到三年之後由其親族女性將其遺骨洗淨並埋葬。此習俗與中國南方客家人的拾骨葬相似,但現在已經基本被廢除了。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沖縄コンパクト事典」. 琉球新報社. 2003-03-01 [2012-04-21] (日語). 「南西諸島 (なんせいしょとう)」 鹿児島県の大隅諸島・吐カ喇(トカラ)列島・奄美諸島からなる薩南諸島と、沖縄県域の沖縄諸島・先島諸島からなる琉球諸島で構成される。大東諸島、尖閣諸島も含む。行政上の名稱で、學術用語では南西諸島の大半は琉球列島琉球弧と同義。  參數|quote=值左起第18位存在換行符 (幫助)
    2. 日本稱整個琉球群島為「南西諸島」、琉球群島中屬原琉球國部分(大致同今沖繩縣轄域)為「琉球諸島」。
    3. 3.0 3.1 南西諸島. 大辭泉 Japanknowledge. Yahoo! Japan辭典. [2008年7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2) (日語). 九州南端から台灣へ連なる列島の総稱。鹿児島県の大隅・吐喇(とから)・奄美、沖縄県の沖縄・先島(さきしま)の各諸島からなり、太平洋と東シナ海を分ける。 
    4. 4.0 4.1 南西諸島. 大辭林 三省堂. Yahoo! Japan辭典. [2012年4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5) (日語). 九州南端から台灣との間に弧狀に連なる島々。東シナ海と太平洋を畫する。鹿児島県に屬する薩南諸島と沖縄県に屬する琉球諸島とに大別される。亜熱帯性海洋気候で、夏から秋には颱風が多い。 
    5. Ryukyu Islands. 梅里亞姆-韋伯斯特線上詞典. [2008年7月25日] (英語). 
    6. Ryukyu Islands. 大英線上. [2012年5月17日] (英語). Ryukyu Islands, also called Nansei Islands, …… archipelago, extending some 700 miles (1,100 km) southwestward from the southern Japanese island of Kyushu to northeastern Taiwan. 
    7. 琉球群島. 大英線上. [2008年7月25日] (中文). 
    8. 周恩來. 周恩來外長關於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及舊金山會議的聲明. 新華資料 根據《周恩來外交文選》刊印. 北京: 新華網 新華社. 1951年8月15日. 
    9. 周恩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長周恩來關於美國及其僕從國家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的聲明(一九五一年九月十八日). 人民日報 (北京). 1951年9月19日. 
    10. 編輯:李國華. 舊金山和約簽字(1951年9月8日).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重要事件掃描. 北京: 解放軍報社. 2005年5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8月15日). 
    11. 參見沖繩返還
    12. 石垣泊地 日本・南西諸島・石垣島 海軍省水路部. 國立國會図書館サーチ. [2013-05-19]. 
    13. 菅田(1995年)p.380
    14. 14.0 14.1 我が國の広域な地名及びその范囲についての調査研究 (PDF). 海上保安庁海洋情報部. 2009 [2013-05-19]. 
    15. 薩南諸島. Yahoo! Japan辭典. [2008年7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1) (日語). 
    16. 琉球諸島. Yahoo! Japan辭典. [2008年7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1) (日語). 
    17. 『奄美群島』を決定地名に採用. 國土地理院. 2010-02-19 [201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1). 
    18. 18.0 18.1 「琉球再議」引發中日新一輪爭議. 香港: 亞太日報. 2013-05-09. 《人民日報》(2013年5月7日)刊登長篇學者文章,闡述日本如何利用殖民侵略「竊占」釣魚島……「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 
    19. 「逾千鎮民上街︰釣魚台 頭城的」. 自由電子報. 2012-10-01. 行政轄區隸屬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遊行活動表達台灣擁有釣魚台主權 
    20.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p. 362 (中文). 1609 年日本薩摩蕃(島津氏)征服琉球 
    21. 《中國與琉球》,第317至334頁,附錄一:「明代在琉球任使者通事火長的中國移民」。
    22. Okamoto, Hiromichi. "Foreign Policy and Maritime Trade in the Early Ming Period Focusing on the Ryukyu Kingdom." Acta Asiatica vol. 95 (2008), p. 35.
    23. 譚凱家. 中國周邊安全形勢概覽(2012~2013). 四川人民出版社; Esphere Media(美國艾思傳媒). 2015-06-28. ISBN 9787220088919 (中文). 
    24. 103411. 《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現實意義--理論-人民網. theory.people.com.cn. [2016-09-26]. 
    25. 任國明; 於明山. 堅持與妥協:近距離看中日關係.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8-01-01: p. 187. ISBN 9787218059631 (中文). 1972 年 5 月 15 日,美國正式把沖繩島行政權正式移交日本。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