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天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甘薯天蛾 |
中文名称:甘薯天蛾 拉丁学名:Agrius convolvuli 别称:旋花天蛾、白薯天蛾、甘薯叶天蛾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天蛾科 族:人面天蛾族 属:虾壳天蛾属 种:甘薯天蛾 分布区域:中国东南、华南、台湾等地 寄主:甘薯,葡萄,绿豆 |
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为鳞翅目(Lepidoptera),天蛾科虾壳天蛾属的一种昆虫,主要危害扁豆、赤豆、甘薯。初孵幼虫潜入未展开的嫩叶内啮害,有的吐丝把薯叶卷成小虫苞匿居其中啃食,受害叶留下表皮,严重的无法展开即枯死,轻者叶皱缩或叶脉基部遗留食痕,也有的食成缺刻或孔洞。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在华北、华东等地区为害日趋严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甘薯天蛾
拉丁学名:Agrius convolvul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Insecta
亚纲:有翅亚纲
目:鳞翅目 Lepidoptera
科:天蛾科
族:人面天蛾族
属:虾壳天蛾属
种:甘薯天蛾
外形特征
- 成虫
体长50mm,翅展90-120mm;体翅暗灰色;肩板有黑色纵线;腹部背面灰色,两侧各节有白、红、黑3条横线5前翅内横线、中横线及外横线各为2条深棕色的尖锯齿状带,顶角有黑色斜纹;后翅有4条暗褐色横带,缘毛白色及暗褐色相杂。
- 卵
球形,直径2mm,淡黄绿色。
-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0一702nm,体色有两种:一种体背土黄色,侧面黄绿色,杂有粗大黑斑,体侧有灰白色斜纹,气孔红色,外有黑轮;另一种体刀绿色,头淡黄"色,斜纹白色,尾角杏黄色。
- 蛹
长56mm,朱红色至暗红色,口器吻状,延伸卷曲呈长椭圆形环,与体相接。翅达第4腹节末。
生长繁殖
在北京1年发生1或2代,在华南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5-10cm深处作室化蛹越冬。在北京成虫于5月或10月上旬出现,有趋光性,卵散产于叶背。在华南于5月底见幼虫为害,以9-10月发生数量较多,幼虫取食荣菜叶片和嫩茎,高龄幼虫食量大,严重时可把叶食光,仅留老茎。在华南的发育,卵期5-6天,幼虫期7-11天,蛹期14天。[1]
分布及习性
白薯天蛾活跃于日出及黄昏时,有趋光性。其幼虫以旋花属(Convolvulus)植物为食,这也是其种加词convolvuli的来由。而"白薯"天蛾则是取名自其嗜食番薯属植物。其比身体更长的喙允许其可以吸食一些有漏斗状花的植物的花蜜。
防治方法
必要时喷洒30%克虫神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600倍液,防效优于辛硫磷、马拉硫磷及敌敌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