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格-1.44戰鬥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格-1.44戰鬥機俄語:Изделие 1.44)是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俄羅斯第五代(相當於西方的第四代)雙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

米格1.44上配備的新型N一014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機載相控陣雷達[1],搜索距離達250—400千米,可同時跟蹤25個目標,並對6個以上目標同時進行超視距攻擊。

Mig-1.44是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五代戰鬥機而研發的。後來米高揚設計局因資金問題,只生產出一架Mig-1.44的技術驗證機。

研製背景

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俄羅斯第五代(相當於西方的第四代)雙發單座多用途戰鬥機。1983年開始設計(設計代號1.42),1989年開始首架飛機組裝(工程代號1.44),2000年2月29日首飛,目前只有1架技術驗證機[2]

鑑於80年代初美國作出研製ATF先進技術戰鬥機的計劃,前蘇聯也擬定出關於殲制第五代殲擊機的秘密決定。之後,前蘇聯政府責成航空工業部和空軍聯手完成這項秘密任務。為此,前蘇聯航空工業部和空軍召集一些從事軍事航空裝備設計工作的大型設計局,就新型殲擊機的外形設計和結構方案進行研討和論證。經過幾年的充分準備,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最終向俄羅斯空軍提交了MFI多功能殲擊機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1.42)。此前,該方案已順利地通過國家委員會的論證。1989年,米高揚設計局完成了對MFI全套圖紙的設計工作;隨後,便開始了首架MFI的生產。MFI殲擊機的總設計師是拉季斯拉夫·別利亞科夫;主任設計師是格里戈里.謝多夫。在MFI多功能殲擊機的最後研製階段,主任設計師是尤利·活羅特尼科夫。1994年初,MFI殲擊機組裝完畢並被運往茹科夫斯基。1994年12月,俄羅斯米格和莫斯科飛機生產聯合企業試飛員羅曼諾夫·塔斯卡耶夫駕駛該機在茹科夫斯基格羅莫夫飛行試驗中心機場跑道完成了快速滑行。

但由於經費嚴重短缺,研製工作被迫擱淺。此後,儘管聯合企業就MFI的經費問題向其上級有關部門申報過多次,但最終也沒能解決。1998年初,莫斯科「米格」航空工業聯合公司新上任的總經理格里戈里·涅莫夫和總設計師米哈依爾·科爾茹耶夫十分重視MFI的研製;在籌集了少量經費的情況下,又重新啟動了該機的研製工作。

視頻

米格-1.44戰鬥機 相關視頻

俄羅斯米格1.44戰鬥機
志願軍終於了有米格戰鬥機,美軍的轟炸機再無用武之地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