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绿水步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绿水步道原是合欢越岭道的一部份,由于此段古道路况良好,景观及生态皆相当丰富,因此国家公园管理处将它规划成步道。路径宽约2公尺,大致维持日治时期合欢越岭道的宽度,全线平缓易行,是条老少皆宜的景观步道。 步道入口位于绿水地质地形展示馆旁,茂密的森林、断崖地形、岩生植物、人文遗迹都是其特色。绿水步道可以体验太鲁阁国家公园的人文特色,也可以观察步道上特殊的植物生态。走在这条具人文历史价值的步道上,有如走在先人的足迹上,让人引发思古之情。

站在断崖上,可俯瞰立雾溪谷与绿水河阶。各种岩生植物,在岩壁上展现坚毅的生命力,其中太鲁阁栎更是台湾珍贵稀有的植物。 绿水步道,绿水曾是太鲁阁族人的陀优恩部落,现今的地质地形展示馆,早年相继作为花莲县政府太鲁阁风景区管理所、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及太鲁阁警察队的办公室。绿水步道一般从绿水管理站出发,在步道后段与产业道路相衔接,最后于合流露营区附近回到中横公路

历史人文

绿水步道,距今约三百年前,太鲁阁族人翻越中央山脉定居立雾溪沿岸时,依靠部落间的社路相互联系。

日本发动的太鲁阁战役,就是沿著社路攻打太鲁阁族人,太鲁阁战役之后,人继续清理道路并在沿线纷纷设置军警驻在所、教育所,以达到操控太鲁阁地区的目的。

1927年太鲁阁峡获选为台湾八景之一,1932年花莲港厅与台中州分别著手合欢越道路踏查,1935年2月从花莲港厅至台中州雾社路段终于畅通,此路线改称为合欢越岭道路。

其中从合流到绿水这段古道,由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整修为绿水步道,保留了大部分古道的路迹。

绿水地质地形展示馆

绿水步道的入口位于绿水地质地形展示馆旁,前往绿水步道之前,可至展示馆参观,并搜集相关资料再出发。

绿水地质地形展示馆展示内容包括有台湾的形成、板块运动、太鲁阁的形成、阶地的形成、岩石褶皱、断层、节理等地形、岩石的矿物构造等。

樟树林

步道上的樟树林下时常散发著一股清,樟树可以提炼樟脑、无烟火药、甚至木材可提供建材用途广泛,从清领到日治时期,是争相采伐的对象。它不仅造就了早期台湾的经济发展,却也为了争夺樟树,而引发许多征战。 原本台湾海拔大片的原生樟树林,历经百年的浩劫后,已所剩无几。绿水步道的樟树林,应是民国4、50年代的造林。

小吊桥

穿过樟树林之后不远,有两条紧邻的无名小溪,久旱不时,溪水经常干涸。小吊桥横过小溪,长仅十馀公尺,两岸林荫郁密幽静。吊桥一端有三颗巨石,其上分别刻上变质砂岩、绿色片岩、变质砾岩,可在此认识这三种岩石

小山洞

小山洞长约三十公尺,如果没有带手电筒,扶著山壁行走,约在山洞中段,对面洞口光线就可以透进来。小山洞并非合欢越岭道原有的,而是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为方便游人行走所开凿。走出洞口,一片大理石断崖矗立著,古道与现代的中横公路在断崖上下方并列,古今道路在此形成强烈对比。

断崖

步道横切过断崖,站在断崖上视野开阔,中横公路在脚底下穿过,立雾溪在此有一个大转弯,形成曲流地形,向西可以眺望不远处的绿水管理站座落在河阶地上;向东则合流露营区就在立雾溪与公路中间。 此段的植物受到地形的环境影响几乎都是几乎都是岩生植物,包括台湾、太鲁阁栎、车桑子、万年松、卷柏等,甚至还可见到从中高海拔下降到此生长的台湾刺柏,这是因为此地岩石的环境造成中高海拔植物下降生长的特殊现象。

吊灵碑

步道上吊灵碑是日治时期留下的石碑,由整块原石刻成,碑文上有“吊灵”二字,并刻有四名日本警察的名字,年代从大正五年至大正十一年,应是纪念当年殉职的警察所立。 吊灵碑的存在,也可证明此路为古道的一部份。

产业道路

步道末端接到一条宽阔的产业道路,往下走即可到中横公路。产业道路为向阳坡面,生长的植物大多是喜嗜阳光的阳性植物,包括构树、血桐、野桐、九芎、罗氏盐肤木、山黄麻、小叶桑等。[1]

交通资讯

  1. 自行车:请道路狭窄,常有大型车辆行驶,请特别小心交通安全
  2. 客运:在花莲或太鲁阁搭乘花莲客运往天祥、洛韶或梨山班车,在绿水站下车即可。
  3. 开车:从太鲁阁出发,沿中横公路向西行,约17公里即可到达绿水。另外也可以将车辆置于绿水停车场,走完步道后,只要沿著中横公路步行约300公尺就可回到绿水。

视频

太鲁阁绿水步道之旅

[行动解说员]太鲁阁国家公园- 绿水步道

太鲁阁 合欢越岭古道 绿水合流步道 14 04 16

【绿水合流步道】Lyushuei Heliou Trail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 太鲁阁国家公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