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茯神,呈方形或長方形,長4~6厘米,寬4~5厘米,厚0.5~1厘米,多為白色,少為淡棕色。質堅實,顆粒性,斷面中棕黃色松枝或松根直徑0.5~2.5厘米,有圈狀紋理(年輪)。微帶松節油氣,味淡,嚼之粘牙。[1]
目錄
名 稱
茯神
拼 音
Fú Shén
英文名
Indian Bread with Pine, Tuckahoe with pine
類 別
菌藻類
功效分類
屬安神藥下分類養心安神藥。
別名
伏神(《本草經集注》)、茯神木
入藥部位
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分。
茯神木:為茯神中的木心。多為彎曲不直的松根,外部帶有殘留的茯苓,顯白色或灰色,內部仍為木質,質松體輕,無皮,略似朽木。
性味
甘淡,平。
①《別錄》:平。
②《藥性論》:味甘,無毒。
③《藥品化義》:味甘淡,性微溫。
歸經
入心、脾經。
①《藥品化義》:入心、脾二經。
②《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大陰脾經。
③《要藥分劑》:入心經,兼入肝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植物形態
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長10-30cm或者更長,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皺褶的皮殼,深褐色,新鮮時軟干 後變硬;內部白色或淡粉紅色,粉粒狀。子實體生於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質,老後或干後變為淺褐色。菌管密長2-3mm管壁薄,管口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徑0.5-1.5cm,口緣裂為齒狀。孢子長方形至近圓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2]
產地分布
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馬尾松等樹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分布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山西等地。
主治功效
寧心;安神;利水。主驚悸;健忘;健忘失眠;驚癇;小便不利。適用於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
①《別錄》:療風眩,風虛,五勞,口乾。止驚悸,多恚怒,善忘。開心益智,養精神。 ②《藥性論》:主驚癇,安神定志,補勞乏;主心下急痛堅滿,小腸不利。 ③《本草再新》:治心虛氣短,健脾利溫。[3]
禁忌事項
腎虛小便不利或不禁、虛寒滑精者慎。
採收炮製
朱茯神:取茯神塊,噴淋清水,稍悶潤,加硃砂細粉,撒布均勻,並隨時翻動,至茯神外面粘滿硃砂為度,然後晾乾。(每茯神100斤,用硃砂30兩)
藥物鑑別
性狀鑑別
本品為茯苓塊中穿有堅實細松根者。商品多已切成方形的薄片,質堅實,具粉質,切斷的松根呈棕黃色,橫斷面可見年紋理。氣微,味淡。以肉厚實、松根細小者為佳。
藥理研究
有鎮靜作用。實驗動物用茯神10-20g/kg灌胃後,進入安靜欲睡狀態,但無睡眠現象;對於苯甲酸鈉咖啡因興奮之小鼠,以茯神煎劑5g/kg作腹腔注射,能使其鎮靜,鎮靜率為90%,鎮靜指數3.11;若改用20g/kg灌胃,則鎮靜率為85.7%,鎮靜指數1.64。還有催眠、養心、安神的作用,能對抗咖啡因引起的興奮狀態。[4]
化學成分
含多糖、三萜、樹膠、蛋白質和脂肪酸等,還有麥角甾醇、膽鹼、腺嘌呤、卵磷脂、組氨酸茯苓聚糖分解酶、蛋白酶及鈣、鎂、磷、鐵、鈉、鉀、錳等無機元素。[5]
臨床應用
①治心神不定,恍惚不樂:茯神二兩(去皮),沉香半兩。並為細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人參湯下。(《百一選方》朱雀丸)
②治心虛血少,神不守舍,多驚恍惚,睡臥不寧:人參(去蘆頭)、茯神(去木)、黃耆(蜜炙)、熟干地黃(洗,焙)、當歸(洗,焙)、酸棗仁(去皮,炒)、硃砂(別研,一半入藥,一半為衣)。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人參湯下。(《楊氏家藏方》茯神丸)
③治虛勞煩躁不得眠:茯神(去木)、人參各一兩,酸棗仁(炒,去皮,別研)五兩。上三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以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日二夜一。(《聖濟總錄》茯神湯)[6]
相關視頻
1、解郁安神 茯神餅[7]
2、茯神有什麼功效與作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