蓇葖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蓇葖果 |
中文名称: 蓇葖果 拉丁学名: Follicle 界 : 植物界 门 : 被子植物门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蓇葖果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干果中的裂果[1]。 果形多样,皮较厚,单室,内含种子一粒或多籽,成熟时果实仅沿一个缝线裂开。具蓇葖果的植物如毛茛科包含许多种类,如木兰[2]、八角茴香、飞燕草等。
简介
若干枚蓇葖果着生于同一个果蒂上则称为聚合蓇葖果,是聚合果的一种[3]。蓇葖果见于多种不同类群的植物,包括萝摩科、芍药科、木兰科的部分植物等。一些蓇葖果被作为香料或者中药使用。如八角茴香[4]、淫羊藿。蓇葖果是由单心皮雌蕊或者离生心皮雌蕊[5]发育而来的,单心皮雌蕊[6]发育成单独的蓇葖果,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离生心皮雌蕊发育而成的聚合蓇葖果。蓇葖果形成过程中会沿心皮愈合处形成腹缝线,在腹缝线对侧形成背缝线,果实成熟后会沿腹缝线或背缝线中的一侧开裂弹出种子,与同为单心皮发育而成的荚果不同,成熟的蓇葖果只沿一侧缝线开裂[7]。
形态特征
蓇葖果长1~2cm,宽3~5m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果皮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内含种子1粒。果梗长3~4cm,弯曲,常脱落。种子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气芳香,味辛、甜[8]。
主要价值
蓇葖果类植物具有很多用途,如:对结核杆菌及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霍乱弧菌右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一些常见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也有升高白细胞作用、镇痛作用等[9]。
具有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激素样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抗衰老、抗心肌缺氧、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菌、抗病毒、袪痰、镇咳、降糖及性激素样作用等药理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