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角楼是历来建筑物中常见到的一种辅助建筑。这种建筑主要设于防守式建筑物的棱角转弯之处,故名“角楼”。角楼多为防御设施,结合墙、台、塔、堡垒等其他的防御设施,起到了防守作用。其中中国境内较著名的角楼包括西安、平遥和北京故宫的角楼。
故宫角楼传说
紫禁城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造型非常奇特的角楼[1],有军事瞭望之用设计亦十分精巧,共有3层屋檐9梁18柱28个翼角72脊。角楼坐落于厚城墙之上四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杆,台基楼梯分上下两层。
相传明成祖朱棣(1404~1424年)曾梦见一座9梁18柱72脊的角楼,并下令于9天之内照样设计,否则工匠便要杀头。工匠均想不到如何设计。就在这时有一老人手提个设计精巧的蝈蝈笼走过,该笼恰巧共9梁18柱72脊,匠人们灵机一触按这个蝈蝈笼设计了角楼,匠师们并认为老人就是鲁班师傅下凡指点。
后来明朝灭亡时李自成焚毁故宫,但是角楼并未被毁。
保护措施
建国后城墙逐段拆除,东南城角一带亦因1958年新建北京火车站受到影响,只保留了角楼城台和迤西近百米的一段城墙,当时由文物管理部门作了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残留的角楼和城墙并未遭到破坏。只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人为的破坏,再加年久失修,圮败日趋严重。1981年由政府拔款修缮,1983年修竣。根据不改变原状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民国年间修缮后的旧貌。并设立了保管所,筹备展览,对社会开放游览。
1958年文物管理部门对角楼以及城墙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保护措施。1981年国家拨款对角楼进行了全面修缮,1983年竣工,并设立了保管所。
城墙结构
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15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楼体外侧向东、向南两阔面和向西、向北两侧面均辟箭窗(射孔),共4层144孔。楼体内交金柱20根,是角楼的主要承重结构。角楼高大峻拔,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楼建筑的独特例证。
主要景点
在建国门南大街和崇文门东大街相交处的内侧,北京火车站东南残留的一段城墙上,矗立着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俯视着乘火车进出北京的旅客,形成象征北京的明显标志,它即是建在北京明、清城垣东南角上的角楼[2]。
原北京有内城外城之分,内城建筑较早,是明代初期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的,除于九门兴建城楼、瓮城和箭楼外,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名称应是城角箭楼,简称角楼。
此处是唯一保存下来的北京城东南角的角楼,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垣角楼。
视频
角楼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紫禁城角楼 精巧复杂的古建瑰宝,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8-4-2
- ↑ 北京城东南角楼,搜狐,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