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轴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轴突。原图链接

轴突(Axon)是脊椎动物神经细胞神经元的细长投射,功能是将信息传递给不同的神经元、肌肉腺体

概述

人的头脑是由数以千亿计的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所组成的. 这些神经细胞是专门传递电讯号的细胞, 当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接收到神经传导物质时, 神经细胞便会产生动作电位以传递讯息,会利用化学和电讯号与其它细胞沟通,它有特化的组织(如”突触”), 以及化学物质(如”神经传导物质”)。[1] 从本体处长出触手状的组织, 称为轴突(axons)和树突(dendrites),树突负责将资讯带回细胞; 轴突则是负责将讯息传递出去。

轴突发育

神经元之间形成复杂而精确的网路连线,是神经系统各种重要功能得以展现的生理基础。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心跳、呼吸,到实现基本活动的运动协调、感觉传递,再到高等思维方式如学习、记忆,都依赖于神经网路。神经元之间形成复杂而精确的网路连线,是神经系统各种重要功能得以展现的生理基础。神经元正常的形态发育对于神经网路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神经元形态发育异常,将引起智力缺陷、情感缺失、交流障碍、学习能力低下,以及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发育类疾病。

理论之争

一百多年前,由于受限于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人们对于神经元发育的认知还停留在半观察半猜测阶段。当时的神经生物学家们对于神经轴突最初在胚胎中形成的方式存在很大争议。瑞士解剖学家伊斯提出“轴突延伸理论”,认为原始的胚胎神经元的细胞质向外凸起形成轴突,并不断延伸,直至其前端与周围感觉器官或肌肉纤维接触时为止。来自西班牙的现代神经生物学“教父”卡哈尔应用胚胎神经组织切片银渍染色技术,支援了“轴突延伸假说”。

反对这一观点的学者包括现代神经生物学另一位奠基者施旺,他支援“细胞链理论”,认为从神经元到受神经支配的周围组织之间存在许多原来分散的细胞,这些细胞后来逐渐连线起来,形成细胞链式的神经元轴突。当时他们假说的提出都只是基于一些解剖观察,并没有其他证据。[2]

解剖学

典型的成熟神经元具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胞体-树突部分负责接收外来讯号,轴突将自身神经元的讯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通过轴突和胞体-树突之间的讯号传递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路系统。一个轴突,连同它的所有分支,可以支配大的多个部分并产生数千个突触末端。一束轴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神经束,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形成束。在胎盘哺乳动物中,大脑中最大的白质束是胼胝体,由人类大脑中的大约 2 亿个轴突组成。

轴突与树突

轴突与树突的区别在于几个特征,包括形状(树突通常逐渐变细,而轴突通常保持恒定的半径)、长度(树突被限制在细胞体周围的一个小区域,而轴突可以更长)和功能(树突接收信号,而轴突传输它们)。 在某些感觉神经元中,例如用于触摸和温暖的神经元,轴突被称为传入神经纤维并且电脉冲沿著它们从外围传播到细胞体,然后从细胞体沿著同一轴突的另一个分支传播到脊髓

神经纤维

轴突功能一旦产生障碍,将会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疾病可以影响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神经纤维分为三类——A组神经纤维、B组神经纤维和C组神经纤维。A组和B组有髓鞘,C组无髓鞘。这些组包括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另一种分类仅将感觉纤维分为 I 型、II 型、III 型和 IV 型。

区域组成

某些类型的神经元没有轴突并从它们的树突传递信号。在某些物种中,轴突可以从被称为携带轴突的树突中发出。没有一个神经元有不止一个轴突。然而,在昆虫或水蛭等无脊椎动物中,轴突有时由多个区域组成,这些区域或多或少地相互独立。

突触连接

轴突被称为轴膜的膜覆盖;轴突的细胞质称为轴浆。大多数轴突分支,在某些情况下非常丰富。轴突的末端分支称为telodendria。末端树突的肿胀末端被称为轴突末端,它连接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连接。轴突在称为突触的连接处与其他细胞(通常是其他神经元,但有时是肌肉或腺体细胞)接触。

过路突触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可能与同一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从而导致自突触。在突触处,膜轴突与靶细胞的膜紧密相连,特殊的分子结构用于跨间隙传输电或电化学信号。随著轴突的延伸,一些突触连接出现在它的长度上——这些被称为过路突触,沿著一个轴突可以有数百甚至数千个。其他突触作为末端出现在轴突分支的末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