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区,东接郓城县,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毗邻。总面积1041平方千米,总人口86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1]:陈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镇、红船镇、旧城镇、阎什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凤凰镇、郑营镇、大埝镇、引马镇、左营乡、富春乡。县政府驻古泉街道人民街36号。
地处黄河下游,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河流众多,黄河流经县境52.2千米,水源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5℃,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89.2毫米。石油、天然气、煤气矿产资源丰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济(南)董(口)公路横穿东西,临(清)商(丘)公路纵贯南北,京九铁路穿越县城11千米,并设立了县级客货站。黄河公路大桥1996年开工兴建。名胜古迹有尧王墓、孙膑祠、庄子钓鱼台、陈王读书台、亘古清泉等。
历史沿革
周代属卫国之鄄邑。西汉初置鄄城县。因古鄄邑为名。《史记·齐太公世家》:“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明初废鄄城县入濮州。1931年,濮鄄分治,复设鄄城县。1949年属菏泽专署,1958年撤菏泽专署,归济宁专署。1959年菏泽专署恢复,重属菏泽。
1992年1月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1993年11月16日,撤销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1994年12月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
1996年,鄄城县面积1032.7平方千米,人口约72万人,辖5个镇、20个乡:鄄城镇、什集镇、阎什镇、红船镇、旧城镇、董口乡、西双庙乡、临濮乡、梁屯乡、麻寨乡、彭楼乡、张志门乡、引马乡、郑营乡、鲁王仓乡、富春乡、凤凰乡、宋楼乡、箕山乡、陈良乡、左营乡、李井土堂乡、大埝乡、葛庄乡、梁堂乡。县政府驻鄄城镇。
1996年12月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2000年3月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27号)。至此,全县辖7个镇、18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鄄城县常住总人口715684人,其中:鄄城镇64986人,旧城镇34389人,红船镇31601人,阎什镇28901人,什集镇34215人,箕山镇31553人,李进士堂镇21036人,凤凰乡36339人,宋楼乡16883人,陈良乡13746人,左营乡30627人,大埝乡29597人,梁堂乡25196人,葛庄乡23057人,董口乡30249人,西双庙乡24610人,临濮乡33225人,梁屯乡23412人,富春乡31672人,麻寨乡26647人,鲁王仓乡20280人,彭楼乡26834人,张志门乡19370人,引马乡28367人,郑营乡28892人。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鄄城镇、旧城镇、阎什镇、什集镇、红船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富春乡、左营乡、凤凰乡、郑营乡、引马乡、大埝乡。
2010年,撤销鄄城镇,设立陈王街道、古泉街道;撤销凤凰乡、郑营乡,设立凤凰镇、郑营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陈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镇、红船镇、旧城镇、阎什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凤凰镇、郑营镇、左营乡、大埝乡、引马乡、富春乡。县政府驻古泉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鄄城县常住总人口721898人,其中:陈王街道29736人,古泉街道82262人,什集镇54024人,红船镇30354人,旧城镇55028人,闫什镇49418人,箕山镇46597人,李进士堂镇24589人,董口镇53279人,临濮镇32725人,彭楼镇52541人,凤凰镇34758人,郑营镇50446人,左营乡40220人,大埝乡26903人,引马乡27608人,富春乡31410人。
2012年,撤销大埝乡、引马乡,设立大埝镇、引马镇。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13个镇、2个乡:陈王街道、古泉街道、什集镇、红船镇、旧城镇、阎什镇、箕山镇、李进士堂镇、董口镇、临濮镇、彭楼镇、凤凰镇、郑营镇、大埝镇、引马镇、左营乡、富春乡。
视频
鄄城县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乡镇政府要“种”好六大“责任田” ,搜狐,2017-02-24
- ↑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搜狐,2009-03-28